:::

媒體專區

:::

中共研製兩棲攻擊艦之研究(胡丞駿、杜建明)

中共研製兩棲攻擊艦之研究
海軍中校 胡丞駿、海軍上校 杜建明
提  要:
一、中國大陸在2012年泰國曼谷防務與安全展覽會上,展出排水量22,000噸的船塢登陸艦模型,登陸艦將採用「快速化」、「多元化」、「立體化」及「遠洋化」的趨勢發展,建造具中國特色的兩棲打擊能量。
二、2013年中共發表《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國防白皮書,提到:「堅定不移執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防備和抵抗侵略,防衛海防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安全利益」,顯見中共將會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
三、中共為了邁向「藍水海軍」的海軍強國,2012年底已部署航空母艦,但航母仍無法執行遠洋(征)兵力投送能力,唯有發展兩棲攻擊艦,並運用「多層雙超」戰法及各類型兩棲載具,可有效收復與控制所望之島礁,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利益。
關鍵詞:081型、兩棲攻擊艦、藍水海軍

壹、前言
2012年3月5日泰國曼谷防務與安全展覽會(Defense & Security 2012)上,中國大陸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展出乙艘排水量22,000噸的大型船塢登陸艦模型,引發眾多國家高度關注,並將其稱為「081型」登陸艦1。
依中共海軍登陸作戰戰術的指導及近十年登陸實兵演習驗證結果,可觀察出渡海登陸作戰仍為當前中共海軍在戰力建設和作戰重心上的重要課題2。近年中共「071型」船塢登陸艦(已服役4艘)及2012年11月加入海軍戰鬥序列的航空母艦「遼寧」號後,中共海軍正逐步走向「藍水海軍」的目標,但此兩型艦,前者僅能在兩棲作戰中滿足水面登陸兵力的投送,後者根本僅能做制空權的掌握,因此中共海軍若要發展可滿足遠洋(征)的兵力投送能力,研製兩棲攻擊艦無疑是必然之趨勢。本文即針對中共研製兩棲攻擊艦有關角色、定位與未來部署運用及對我之影響做初步研究,期能有助海軍建軍備戰發展。
貳、兩棲攻擊艦在中共海軍戰略中的角色與定位
一、中共海軍戰略發展現況
海軍是中共的戰略軍種,是海上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保衛海上航道安全、領海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等任務3。中共軍事思想的演進,從「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與「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三階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思想;而軍事戰略發展從「人民戰爭」、「現代條件人民戰爭」與「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4。隨者科技的現代化,其軍事思想已轉變為胡錦濤「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習近平「實行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中共海軍戰略的指導,是由「近岸防禦」到「近海防禦」,走向「遠海護衛」5階段發展,各階段的發展帶來的變化,都是必須靠強大的海上武力支撐。
近期「19大」指出,將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組織形態、軍事人員及武器裝備,力爭2035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於本世紀中葉把共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6,並視21世紀初期至2020年為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軍事方面逐步朝向科技強軍及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形態轉換,並加強國防與軍隊現代化進程,建構「外向型」軍事發展7,實踐高新技術「三步走」政策,首先由「外購」引進先進軍事科技,進而「自力研改」主戰武器裝備,朝向建立一支戰力高,且配備高科技武器裝備,與快速輸具的「現代化」軍隊目標前進8,才能從「人民戰爭」到「兵力投送」,由「近岸防禦」到「遠海護衛」,具備於第一島鏈內制海及第一島鏈外抗擊外軍之信息化作戰能力,逐步增加「遠海」防禦戰略縱深9。
二、兩棲攻擊艦在傳統軍事行動中的角色定位
中共在2015年5月所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提到: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構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禦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10。在高技術局部戰爭環境下,由於武器裝備的發展進步、作戰方式的改變及科技進步的轉變,以及登陸及反登陸作戰的改進,造成現代登陸作戰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及發展趨勢。
中共海軍為了打贏「信息條件下局部戰爭」,在軍事行動上海上作戰最重要的任務有「武力投射」、「海洋管理」、「海洋拒止」三項11,並在兩棲作戰當中,依「多層雙超12、立體登陸」的登陸戰術、戰法及未來登陸作戰發展趨勢規劃,全力發展各類新型兩棲載具,尤其在「武力投射」部分,由航空母艦及兩棲艦艇擔當,但因航母造價昂貴、建造期程長、噸位較大,相較起來大型兩棲艦艇造價僅航母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建造期程短、技術較簡單,並朝向「大型化」、「多用途」及「多功能」發展趨勢,現已有許多國家以兩棲攻擊艦或直升機母艦來替代航母。以西班牙海軍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L-61)」為例,是一艘結合了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之功能的多用途艦艇為其定位,具有直通式飛行甲板和艦艏的滑躍甲板,可讓戰鬥機進行垂直或滑躍式起飛,直升機可搭載陸戰隊員遂行登陸作戰,另可裝載4艘機械化登陸艇,透過艦艉設有船塢艙門進行水面登陸作戰,遂行多種登陸作戰。
「兩棲攻擊艦」為兩棲作戰中的重要核心艦艇,在傳統軍事行動的角色中計有:
(一)正規兩棲作戰
所擔負的責任以艦載的直升機、氣墊船、機械化登陸艇、通用登陸艇、兩棲突擊車等搭載陸戰隊員或登陸軍及載具實施登陸作戰。
(二)兩棲指揮管制艦
運用兩棲攻擊艦火力支援協調中心的C4ISR系統指揮,擔任指揮旗艦或是網路中心協調,管制武裝直升機做空中掩護、火力支援及兵力投送,若搭載短距離起飛或垂直起降的戰轟機,可協助奪取部分的制海、制空權或支援陸上作戰。
(三)支援醫療救護
配備良好的醫療設施可迅速轉換擔任海上醫療艦,所以兩棲攻擊艦在兩棲作戰當中具備多重能力,可依不同的任務擔任多種作戰模式,是兩棲作戰中一大利器。
三、兩棲攻擊艦在非軍事行動中的角色定位
「非戰爭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概念出現後已被廣泛地使用,無論是在國內或者國外,與之相關的研究論文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浮現13,1995年美軍頒布「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聯合綱要」,對其概念、性質、範疇、類型、行動原則等做了詳述,使「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條令化,美軍定義為:「在不是戰爭的情境中,包含跨越軍事行動範疇的軍事能力之運用14。對於「非戰爭軍事行動」是一種特殊的軍事行動,其軍事行動有別於傳統戰爭,以行動的突然性、準備的倉促性、快速的機動性及任務艱鉅性15,如同美國「911事件」,來的這麼突然、措手不及。綜合言之,非戰爭行動的類型有軍事控制、打擊恐怖主義、反毒行動、制裁/海上攔截行動的執行、禁區執行、確保航行與飛越領空的自由、人道救援、對民政當局的軍事協助、國家協助/協助反叛亂、非戰鬥人員撤離行動、和平運動、船運護航、復原行動、武力展示行動、打擊與襲擊、協助叛亂等16。
在現今的非傳統戰爭軍事行動越來越廣的時代,兩棲攻擊艦就賦予反恐或反海盜行動、撤僑、海上醫療救護及複合式災害救援等多元化任務,以近年日本複合式災害發生時,美國則派遣兩棲指揮艦「藍嶺號」及兩棲登陸艦「托爾圖加號」運載援助物資支援日本救災;另中共兩棲船塢登陸艦「崑崙山號」具備三棲作戰能力,搭載所需裝備及陸戰與特戰人員,至索馬利亞擔任反制海盜護航,以及馬航客機搜救任務。所以兩棲攻擊艦在國家的外交擔任「軍事外交」,其外交上行「展示國威」,甚至可以執行警察性質任務的「國際維和」。
參、中共兩棲攻擊艦發展現況
一、發展緣起
1991及2003年兩次波灣戰爭後,中共更深入研究這場戰爭的特性,瞭解科技的發展能提供高性能的武器裝備在新的現代化戰爭,能為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做更進一部的發展與整備17。因此,有鑑於高科技的武器裝備及戰爭形態之改變,故中共積極從事軍事現代化之改革。2007年11月30日由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所承造「071型」船塢登陸艦,是當時中共建造軍艦最大的噸位(20,000噸),舷號998「崑崙山號」正式服役隸屬南海艦隊,另於2011及2012年舷號999「井岡山號」及舷號989「長白山號」兩艦加入戰鬥序列,隸屬南海艦隊,2016年舷號988「沂蒙山號」,隸屬東海艦隊,顯示中共海軍準備在兩棲登陸作戰戰術上要與美軍看齊的重大革新。
(一)「071型」僅解決有了的問題
中共有了「071型」船塢登陸艦,就性能而言,明顯優於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大隅級」,但也凸顯不如韓國「獨島號」。現階段中共海軍僅解決有了的問題,「071型」有能力勝任現階段的作戰任務,但就長遠需求而言,該艦型的登陸能力不足、人員及物資運輸能力有限、直升機起降能力小、指揮管制能力不足等限制,無法滿足現代兩棲作戰的需求(比較如表一)。
(二)遠洋(遠征)能力不足
中共為走向「藍水海軍」,不光靠航空母艦就可完成,在遠洋作戰中航母雖佔有一席之地,但航母僅能達到奪取制空權及支援海、陸上作戰,無法達到遠洋兩棲作戰,而兩棲攻擊艦可用於敵國的沿海海域進行兩棲作戰,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所以是由直升機航空母艦發展而來,但是大部分也結合了船塢登陸艦的設計理念,可裝載登陸艇、氣墊艇、兩棲突擊車等,相較於多數航空母艦,不少兩棲突擊艦可擁有更密集的自身防護武器,未必需要護衛艦隊保護。惟現在的中共海軍實力若要遂行兩棲作戰,仍需動用多艘兩棲艦艇才可能達成「均衡裝載」18之作戰能力。
(三)國家安全環境需要
中共針對南海諸島、南海資源、釣魚臺主權爭議與東海防空識別區,讓亞洲各國紛爭不斷。有「世界工廠」稱號的中共,在2012年世界貨櫃吞吐量排名前20位的港口佔有8處19,主要還是靠航運進出口大量的原物料,如發生緊急情況甚至戰事時,東北、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大陸主權侵犯可能引起的局部海上衝突,除靠航母進行攻防戰,最有效的作戰方式,就是藉由兩棲攻擊艦進行快速的兵力投送,或攜帶大量的登陸部隊,收復失去的領土與島嶼,以維護資源及能源並捍衛主權,這也將成為中共海軍未來的主要挑戰。
(四)邁向海洋大國
依西方軍事思想家馬漢對海權的定義「海權在廣義上不但包括以武力控制海上任何地點之海軍力量,亦包括平時之商業與航運」,其內涵與範圍包括「海軍的武力」、「商業的利益」與「海上航運的目的」,換言之就是以強大艦隊確保海權、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藉控制海洋,進而控制陸地。中共為籌建一支現代化的海軍,所運用的途徑包含向外採購、仿製他國至自行研發,俾能成為一支遠洋海軍,而中共的崛起是21世紀世人關注的事件之一,且強大的經濟成長力與持續增加的影響力,已使全世界的局勢產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綜上所述,中共為因應現代的作戰方式,在多重複雜的環境作戰下,早已不是僅從母艦泛水施放登陸艇或是戰車登陸艦搶灘,若要提升其兩棲作戰能力,以因應軍事及非軍事戰爭行動,中共勢必將建造多艘的兩棲攻擊艦,才能足以維護其國家主權與利益。
二、中共研製兩棲攻擊艦性能分析
2012年3月5日「泰國曼谷防務與安全展覽會」,中國大陸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展覽出一艘排水量22,000噸的大型船塢登陸艦模型(LPD-Landing Platform Dock),引發各國高度關注20。各大軍事評論家也指出,中共所推出22,000萬噸標準排水量的船塢登陸艦採用全通式甲板設計,可能就是未來共軍的「081型兩棲攻擊艦」,也是一款新設計的直升機船塢登陸艦(Helicopter-Carrying landing ships)(諸元如表二)。從該模型艦艇設計比較,與法國第四代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相似(如附圖)。
若以中共所謂的「三三制」建造模式(1艘值勤、1艘訓練、1艘維修的模式),計畫建造超過3艘以上,若三大艦隊均部署該艦型,則最少會建造4艘,以擔負海上任務,達成遠洋(征)兵力投送能力。
兩棲作戰能力分析如后:
(一)空中部分:(4個起降點,採運兵3架、武裝1架)
1.「直-8」運輸直升機:可搭載27-39名武裝人員執行垂直登陸任務,若可同時起降3架直-8直升機,一次可投送117人(以每架最大39人計算),相當於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2.「Mi-17V5直升機」:可裝載40名以上武裝人員,若加掛2個副油箱,航程將提高至1,100公里,屆時將成為共軍遠距投射主(重)要艦載型直升機。
(二)水面部分
1.「野牛」級氣墊船:排水量480噸,滿載555噸,長57.3公尺,寬25.6公尺,最大速率60節,巡航速率55節,航程300浬,可在浪高2公尺、風速12公尺/秒的海象狀況下行駛,可運送3輛主戰坦克或10輛裝甲運兵車或8輛步兵戰車或500名全副武裝之登陸人員,4個艙室內設有140個登陸人員座位,081型艦可積載野牛級2艘,兵力投射能量極為龐大。
2.「ZBD-05」兩棲突擊車:航速22節,標準型步兵戰車,有一門30公釐機砲、7.62公釐機槍和反戰車飛彈發射裝置砲塔,砲塔兩側還有煙霧榴彈發射裝置,由於屬於輕裝甲車輛,只能抵禦輕武器射擊,戰車內有3名成員(指揮員和砲手、駕駛員),乘員10名位於車體後部,兩具噴水推進裝置,登陸後,戰車的公路行駛速度可達65公里/小時,最大距離可達500公里,使該型兩棲步兵戰車躋身於世界上最快兩棲戰車行列,該艦型可積載20-30輛。
3.該艦型可提供一個營級以上作戰單位所需武器、裝備與戰鬥車輛投送使用,或搭載800名陸戰士兵和20至30輛兩棲戰車,與攜帶4-8架大型運輸直升機;或依任務所需,擔任兩棲作戰的通信指管中心或火力攻擊載台,具備在中、遠程海域實施三棲登陸作戰能力。再者,研判中共海軍兩棲部隊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打造類似於美海軍陸戰隊遠征軍(MEU)的力量,包括以1艘兩棲攻擊艦和2-3艘071型船塢登陸艦的數個登陸艦隊,具備可裝載4個營組成的投送兵力。
三、中共兩棲攻擊艦特點與弱點
兩棲作戰在海軍各類型作戰中是最繁雜,在無港口支援的情況下,進行「由海至岸」或「由岸至岸」的作戰,透過多種載具投射武力登陸至敵人的海灘或陸岸。而兩棲作戰是中共海軍現階段及未來作戰形態的重要課題。
隨者科技時代的進步,兩棲作戰已經不再需要優良的海岸狀況或是受灘岸阻絕設施限制。透過這些高速運輸裝備,可超越地面的障礙物或自然環境與人工障礙,而兩棲攻擊艦在兩棲作戰中,更能發揮的特色,計有:
(一)同時能執行空中、水面、陸上三棲作戰能力。
(二)朝載積量大、大型化,達成「均衡裝載」21之原則。
(三)具備直通式飛行甲板,可同時起降4~6架(含)以上直升機或垂直及短場起降飛機作業能量。
(四)船塢可裝卸載2艘(含)以上之中型氣墊登陸艇或4艘(含)以上通用登陸艇或20輛左右之兩棲突擊車、具備可裝卸載20輛以上主戰戰車或輪車。
(五)具備容納1,000名以上之武裝登陸部隊人員。
(六)可擔負傳統及非傳統戰爭軍事行動(含醫療救護)之多重任務能力。
(七)採用主甲板上層軍規、主甲板下商用規格之艙間設計配置,以擴大載積及艙間運用能量。
(八)搭載多機種、多功能之直升機及無人偵察機(UAV),支援反潛、掃獵雷、攻擊及監偵之任務。
但兩棲攻擊艦並非萬能的,仍需要有其他的作戰艦艇方能發揮其作戰能力,其弱點計有:
(一)自我防護能力不足,需由護衛艦協助。
(二)大型化之設計,隱匿性不佳,易遭偵知。
(三)主甲板以下採用商規設計,損管能力薄弱。
(四)需有良好的天候環境,始可執行遠距離兵力投射。
肆、中共兩棲攻擊艦未來的影響
一、未來部署之評估(如表三)
「防禦東海、積極南海」22是中共海軍重要的使命。中共海軍當前計有北海、東海及南海艦隊三大艦隊,總兵力約23萬5千人,艦船300餘艘、飛機600餘架、航空母艦1艘、船塢登陸艦4艘、驅逐艦24艘、護衛艦66艘、潛艦70艘及飛彈快艇60餘艘,是亞洲地區噸位數最大的海軍。如前述提到,中共要在2020年前建立一支具「區域(遠洋)攻守兼備型」,有擴大延伸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有限遠征能力以及相對應的攻、守空中武力的海軍,在第一島鏈內制海及第一島鏈外抗擊外軍之信息化的作戰能力,必須逐步增加「遠海」防禦戰略縱深23。
(一)任務分析
1.「防禦東海」:
北海及東海兩艦隊負有極重大的使命,早期北海艦隊是為了抵抗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演變至今最大的任務是要保護山東的核動力彈道潛艦;而東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應對臺海的戰事。以中共海軍目前三大艦隊部署分析來看,各艦隊均有2個驅逐艦支隊、2個潛艦支隊、2艘作戰支援艦,且各驅逐艦支隊基本部署驅逐艦4艘、護航艦4艘,採「四驅四護」編組。現在中共海軍已有能力每年以3艘052D驅逐艦、054A護衛艦的速度編入作戰序列,未來是否會持續擴編各艦隊改下轄3個驅逐艦支隊,分別擔任兩棲攻擊艦的作戰編隊、遠海投射、近海訓練及維權任務,甚至改為「五驅五護」的形態編組尚待觀察,若北、東海艦隊各部署乙艘兩棲攻擊艦,即可滿足一個常態性的兩棲攻擊艦編組,但兩棲作戰的編隊,不光僅有兩棲攻擊艦而已,尚須編組船塢登陸艦或登陸艦才算完整。尤其北海艦隊無部署登陸艦支隊,僅有大隊的編制(兩艘072A型),若兩棲攻擊艦部署於北海艦隊,將無法有效執行遠洋兵力投射,且遼寧號航母需仰賴北海艦隊的驅逐及護衛艦的伴護,因此未來兩棲攻擊艦部署北海艦隊的可能性不大。
2.「積極南海」:
2005年底中共海軍開始積極強化南海艦隊,先以水下戰力為首,除常規動力潛艦外,近年發展的核動力潛艦也部署於此。2007年中共第一艘船塢登陸艦「071型」成軍後,就隸屬南海艦隊,後續的第2、3艘也部署於南海艦隊,使南海艦隊兩棲作戰能力大幅度的增加;再者各新型的052B、052C、052D型驅逐艦、054A護衛艦,均加入南海艦隊,這都代表中共海軍在南海的任務加重,除了加強水下能力,也把所謂的「中華神盾」驅逐艦部署於此,更讓兩棲作戰能力大幅提升,若配合兩棲攻擊艦的到位,可立即完成類似於美海軍陸戰隊遠征軍(MEU)的兩棲作戰編組。
(二)靠泊港口分析24
1.北海艦隊:計青島、旅順、葫蘆島等3港。青島港,現在為航空母艦「遼寧號」的母港,旅順港水深5.6~8.8公尺、葫蘆島水深7~9公尺,冬季稍微結薄冰,不適合提供大型軍艦靠泊。
2.東海艦隊:計寧波、上海、舟山、定海、溫州、連雲等6港。寧波港是著名的深水港,航道水深在18.2公尺以上,可供25萬噸以上之船舶進出,還可利用漲潮時入港靠泊。上海港的入港航道由於受長江淤沙影響,雖然有疏濬,但僅能保證吃水7公尺的船隻隨時進出,但吃水超過7公尺的船隻,則需等候漲潮時入出港。舟山港平均水深大於15公尺,航域內航道共計99條,基本上可雙向通航,定海港區為東海艦隊主要作戰艦艇的主要基地,港區的水域面積為東西長8公里,南北長4公里左右,平均水深則為8公尺,適合兩棲攻擊艦的部署;溫州通常吃水少於7公尺的船舶可在高潮前進出港,吃水至8.5公尺的船舶只能在大潮期間進出港,不利於軍事用途;連雲港港口的潮汐落差較大約6公尺的潮差,也不利於軍事靠泊;綜上分析,未來兩棲攻擊艦部署於東海艦隊的寧波及舟山港機率較大。
3.南海艦隊:湛江、汕頭、廣州、榆林等4港。湛江港為中共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的所在地,南海艦隊的主力水面作戰艦幾乎都以湛江港為母港,於2005年時,將航道疏濬建設為30萬噸級船隻可進出港的航道,此外,還計畫繼續建設成為40萬噸級船隻可停靠的港口,因此對於南海艦隊來說,湛江港會成為艦隊主力的母港,不是沒有原因的。汕頭港也是一座軍民兩用的港口,其中最為現代化的港區為珠池港區,而南海艦隊所使用的港區即位於珠池港區附近,港區的前段水深為11.7公尺碼頭僅能提供2.5萬噸左右的船隻靠泊,港區內航道水深有限,對於更大型的作戰船艦來說,要靠泊汕頭港的機會並不大;廣州港位於珠江出海口,也是南方最大的軍民兩用港口,軍港的部分所佔區域較小,但廣州港的出海航道已在2012年進行疏濬拓寬工程,航道預計建設達71.8公里、水深17公尺,有效寬度243公尺,可供10萬噸的船隻全時通航,12萬噸船隻於漲潮時通航。榆林港位於海南島南方的三亞市,因此也稱為「三亞基地」,另外在三亞基地東側「亞龍灣」的位置,共軍也建有大規模的碼頭設施。就衛星圖片顯示來看,亞龍灣基地停靠的都不是水面艦艇,而是潛艦。此外,有相當多的資訊顯示,亞龍灣基地的性質為潛艦基地。綜上分析,未來兩棲攻擊艦部署於南海艦隊的湛江港機率較大。
綜上,未來兩棲攻擊艦的部署評估,以東海及南海艦隊部署可能性較大,配合登陸艦支隊,運用編制內「四驅四護」,可立即擔負兩棲作戰編組,執行遠洋兵力投射的任務。
二、對於區域安全之影響
(一)中共的軍事學者同樣也承認,制海權的基本內涵就是:享有海上行動的自由,同時阻止敵海上行動的自由,或實現海洋為己所用而不為敵方所用的能力25。要控制制海權,就必須要強大的海軍力量,中共近年來在軍事現代化的進步,已迫使在亞洲軍事權力平衡上產生巨大的改變,中共部署能力由僅能自我防禦,現已進展能將各式武器系統與其兵力結構相整合並部署在其他地區,進而威脅到亞洲的各國26。
(二)位於東北亞的日本及南韓,將中共的崛起及軍事現代化視為重大的憂慮。近年來中共在海洋上的活動頻繁,不斷的在日本海、空域活動,潛艦、水面艦及海航兵力編隊航行通過,讓日本感受到對中共海軍現代化,已威脅國土安全,以致與中共在軍備上明顯相互的競爭,就如已服役的直升機航空母艦「出雲號」、「加賀號」儘管中、日對油田及釣魚臺主權爭議不斷,且美國保證美日安保條約涵蓋了釣魚臺,但中共並不認同,若未來為了經濟利益及主權爭議,要奪島佔領釣魚臺,籌建兩棲攻擊艦必能發揮一定的成效。
對南韓而言,中共的崛起猶如芒刺在背,對國家的安全利益也形成了威脅,儘管北韓依然是南韓最迫切的安全顧慮,但其決策者體認到必須要擬訂一套戰略,以應付中共的崛起與中共對北韓的影響力日增等軍事挑戰。現階段南韓已意識到透過內部平衡以及美韓同盟的外部抗衡作為,追求避險戰略的重要性27。故南韓政府展開2020年國防改革計畫及2009年國防主計畫修訂,大幅度強化軍事能力,以因應前述的威脅與挑釁。
(三)東南亞與東北亞的狀況又不同,尤其是在南海的爭議點上更是嚴重,領土的主權、資源的開發、經濟海域的捍衛,都是造成東南亞紛爭的原因。然中共的崛起及軍事上的現代化,使得東南亞變得更不寧靜;東南亞與東北亞的差異在於威脅的認定,因地區各國的軍事實力有限,並未對中共存在立即性的威脅,好比菲律賓、越南在南海海域與中共衝突是最多的。因為中共對於海上交通線的重視日益俱增,在亞洲的海上交通必經麻六甲海峽與南海,誰能掌握南海的制海權,就能隨時切斷他國的海上經濟的命脈。尤其在島礁的爭議上,運用兩棲攻擊艦,可迅速投射登陸兵力執行機動的突擊,配合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協同作戰,將可使中共海軍構成一支真正完整的三棲立體遠程打擊武力。
中共發展兩棲攻擊艦,其所代表的涵義不是如此簡單,兩棲攻擊艦是以直升機及氣墊船(或登陸艇)為主要戰鬥裝備,用於打擊陸上目標、沿海基地和港口設施,奪取作戰海域的制空權、制海權、制電磁權及支援登陸作戰等,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也是國家海上力量的核心。在承平時期,可顯示存在、執行和平外交、維護海上主權和海洋權益等任務,對遏制危機發揮戰略威懾作用;戰時可遠離國土和基地執行各種戰略、戰役、戰術級的作戰任務,具綜合作戰能力強、攻防兼備、航海性能和適航性好、續航力大等特點。
三、對我臺澎防衛作戰之影響
臺灣本島與大陸沿岸僅以一海峽相隔,作戰縱深短淺,我防禦空間極為有限、反應時間短,若中共海軍發展兩棲攻擊艦,持續朝兩棲及空降載具大型化、機動化的方向加速建軍,對臺登陸作戰的場景勢必將由「航渡」轉變成「航越」28,採「速戰速決」將是對臺主要軍事行動,艦船部署在本島北、東、南海域,勢必全島均成為可登陸之地點,對我防衛作戰尤為不利。
就中共現有正規登陸載具計算,一次可投入約一個師的兵力,若兩棲攻擊艦加入戰鬥序列後,將大幅提升兩棲作戰能力,並具均衡裝載、載量大、速度快、航程遠、超視距換乘、海空多元立體化以及超越灘頭登陸等特色,以下就兩棲攻擊艦執行兩棲作戰的優勢及影響分述如后(如表四):
(一)全通式主甲板設計
兩棲攻擊艦與傳統的兩棲艦艇相比,除積載量增大外,另飛行甲板採全通式設計,增加直升機起降之能力,能同時4~6架(含)以上起降,並搭載多功能直升機,且因飛行甲板大於5,000平方公尺,可具備短場及垂直起降能力,大幅提升空中作戰能力,進而使中共海軍兩棲作戰更立體化、登陸速度更快。
(二)主甲板以下商用規格艙間
商船因需大量的載貨量,來增加運輸的貨物,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然兩棲攻擊艦採用此種設計,使艙內積載量增大,除裝載的兩棲載具多樣化外,並增加武裝部隊人數可達到千人以上,進而提高裝載效率;另藉由載量大、均衡裝載之特性,可將所需的兩棲艦艇數量降低,使兩棲攻擊艦的任務及登陸方式更多元。
(三)性能提升防護力提高
傳統的兩棲艦艇速率僅達12節,航渡時所耗時間長,且船團數量也非常龐大,而新型的兩棲艦艇,最高速率已可達23節,較以往傳統的兩棲艦艇速率增加一倍,進而也增加兵力運用的彈性,大幅縮減航渡時間,遂行登陸作戰時相對減少敵方的反應時間;另新型態的兩棲艦艇自我防護能力增加,配備了近迫武器系統、短程的防空飛彈及干擾火箭等武器,提高了戰場存活率。
(四)搭載多功能直升機及UAV
因兩棲攻擊艦載積量大、艦艇大型化及主甲板下商規設計等,故可搭載多功能直升機及無人機,使其航渡(越)期間可以執行多重任務,並遂行直升機反潛作戰、掃(獵)雷作業;另運用無人機提高監偵及攻擊能力,以增加其任務彈性及靈活性;另由於傳統的兩棲艦艇受限於載具問題,都必須離岸10至15浬實施錨泊或換乘,而兩棲攻擊艦改變此觀念,搭載運兵直升機、新型兩棲突擊車、氣墊船等載具,具速度快、航程遠的特性,除能有效的快速登陸,也減低遭岸置火砲及火箭攻擊,使泊地攻擊任務將更困難。
(五)超越灘頭縱深攻擊
兩棲攻擊艦在登陸作戰中,更大的利點就是「垂直登陸」,利用艦載的運兵直升機,越過灘頭至第一線部隊的後方實施登陸,改變作戰正面,造成後方縱深威脅;再者透過艦載的運兵直升機實施兩棲登陸,已改變傳統登陸作戰思維,登陸地點不僅侷限於海灘,已經擴大至灘岸後方縱深,使敵方預置兵火力部署必須重新調整,增加登陸成功公算。
伍、因應對策
中共海軍運用兩棲攻擊艦遂行登陸作戰採取「多層雙超」與「立體登陸」登陸方式,將不受限灘岸天然及阻絕障礙設施,造成海岸守備的困難,不利於我防衛作戰,相關因應對策列舉如後:
一、強化指管通資情監偵
因地緣關係臺灣與中國大陸間的最短距離僅約110浬,若臺海戰爭發生,中國大陸必將以破壞我各項通訊系統為優先,造成通信上的阻礙,並獲得制電磁權。因此強化機動性的指揮、通信系統,完成機動、多樣、備援及地下化的指管通資監偵系統,俾能爭取預警反應時間,即早掌握共軍動態,期能殲敵於半渡。
二、增加防空火力部署
若共軍掌握目標區局部海、空優勢,利用兩棲攻擊艦艦載攻擊直升機或運輸直升機,直接越過不利登陸之灘頭或阻絕設施,對我後方縱深守備、打擊部隊實施先制打擊,因此,守備部隊除現有的部署外,另應增編或調整部署具防空能力之部隊、艦艇及岸置單位配備肩射式防空武器,使共軍無法運用空中兵力投射或攻擊後方之部隊,以削弱空中攻擊火力。
三、戮力戰訓本務
由戰史發現,登陸作戰成功的關鍵往往就是在戰前的情報工作要做足準備。故就中共實施兩棲登陸作戰前,必先掌控制空、制海權,維持三軍火力協調機構之完整,再輔以快速掠海輸具突穿我主(重)要目標,運用快速、載運量大的兩棲載具,猝然發起登陸作戰以增加成功公算。然我本島可供登陸海灘正逐年減少,儘管不利敵發動攻擊,惟在面對猝然攻擊時,國軍對灘岸守備、泊地攻擊及反舟波射擊等科目,仍應持續加強演練,並與民間及海巡相互配合,建立雙方的默契及通連機制,才能於戰時發揮防衛作戰整體效能。
四、持續新興兵力的籌建
依兩岸軍事戰力評估及在有限的國防預算分配下,海軍仍應不斷籌建新一代兵力與進行裝備性能的提升,並依照政府的既定政策,以國內產業為主,國外為輔,整合運用國內產官學研的能量,厚植基礎於民間,全力協助與支持國防部,共同努力達成「國艦國造、潛艦國造」之目標;另海軍目前已進行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之規劃,亦可參考中共發展之兩棲攻擊艦性能,納入後續參考,相信將有助於提升我海軍在兩棲作戰之能力,同時可對非傳統安全行動、複合式災害、海上安全救護等任務有所助益。
陸、結語
現今的中共為了邁向世界大國,近年來不論是在經濟、軍事及武力外交上的發展,速度是如此的奔馳如電,更能與他國海軍實施聯合軍演,讓世界各國不得不重視這崛起中的大國。為了要成為藍水海軍,中共新型的艦艇如雨後春筍般的陸續加入戰鬥序列,且改造的航空母艦遼寧號也已正式服役,但相較之下,兩棲攻擊艦的造價較低,卻可執行近似航母的多種任務(藉空中及水面載具、兵力快速投送及多元化的任務),維護南海諸島、南海資源與釣魚臺主權,顯見兩棲攻擊艦的能力較航空母艦實質(空中及登島作戰)的效益來的更大。
未來中共不僅在「軍事上可大幅提升遠距輸送能力」,亦能「滿足維護爭議日增的海疆主權問題需要」,更可堂而皇之「執行反恐/反海盜、人道救援及海外公民安全相關任務」29。相信中共未來將具備組建相似於美海軍陸戰隊遠征軍(MEU)的力量,屆時兩岸及世界局勢,必將產生更大的變化,如何面對與因應,確實值得吾等密切的關注及掌握。

註1:新華網,〈中國航母型兩棲攻擊艦在泰國防務展首次亮相〉,網址http://news.qq.com/a/20120321/000615.htm,(檢索日期:2012年3月21日)。
註2:馬立德、張南宗,〈中共新型兩棲載具對共軍登陸作戰模式的研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7卷》,第1期,2013年2月,頁68。
註3:李亞明,《中共解放軍概論》(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民國103年11月),頁32。
註4:許然博,〈從中共航母建造探討其海軍戰略發展〉,《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8卷,第2期,民國103年4月,頁124。
註5:中共,〈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http://www.mod.gov.cn/affair/book.htm,(檢索日期:2015年5月28日)。
註6:香港01,〈【十九大】習近平政治報告九大重點總覽「習思想」定名〉,〈http://www.hk01.com (檢索日期:2016年10月23日)。
註7: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http://afrc.mnd.gov.tw/mndreport/info03.html﹥(檢索日期:2015年1月29日)。
註8:同註1,頁69。
註9:同註5,頁232。
註10:中共國防部,〈中國的軍事戰略〉,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_4442839.htm﹥(檢索日期:2015年5月28日)。
註11:潘彥豪,《中共海洋武器的發展與影響(1992-2010):海權理論的觀點》,(臺北:奧儒文化創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2012年9月),頁44。
註12:潘世勇、廖麒麟,〈中共兩棲登陸戰力之研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3期,2012年6月,頁77。
   「多層雙超」即採「多層」立體登陸方式,首層由船塢登陸艦、登陸艇與兩棲車輛構成;第二層是氣墊船、沖翼艇及地效飛行器等掠海登陸工具;第三層是由直升機載運的機降部隊;最上層則為運輸機載運的空降部隊;「雙超」則是「超視距換乘編波衝擊」及「超越灘頭的登陸與著陸」兩種意涵。
註13:謝奕迅,〈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重新審視與分析〉,《國防雜誌》,第29卷,第6期,民國103年11月1日,頁1。
註14:同註14,頁3。
註15: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頁85-88。
註16:劉嘉霖,〈中共解放軍非戰爭行動之研究-以海上護航及維和行動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2年5月14日,頁39。
註17:廖麒淋,〈就中共兩棲輸具論述兩棲作戰發展〉,《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3期,2009年6月,頁70。
註18:劉啟文,〈從中共建造大型兩棲作戰艦評估其兩棲犯臺之能力〉,《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3期,2008年6月,頁23。
註19:維基百科,〈世界上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列表〉,〈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4%B8%8A%E9%9B%86%E8%A3%85%E7%AE%B1%E5%90%9E%E5%90%90%E9%87%8F%E6%9C%80%E5%A4%A7%E7%9A%84%E6%B8%AF%E5%8F%A3%E5%88%97%E8%A1%A8〉,(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4日)。
註20:中國評論新聞網,〈外媒聲稱中國正在發展新型081兩棲攻擊艦〉,〈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檢索日期:2015年2月4日)。
註21:「均衡裝載」將建制的登陸部隊、武器裝備和登陸載具均衡地裝在一艘艦上,使單一艦能夠實施獨立登陸作戰,克服以往單艦單船無法完成登陸任務的侷限。
註22:林穎佑,《海疆萬里》,(臺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5月),頁142-146。
註23:同駐6,頁239。
註24:中國防務網,〈關於解放軍海軍的主要軍港〉,http://www.sinodefence.com/navy/naval-base.asp,(檢索日期:2015年2月24日)。
註25: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頁3。
註26:同註6,頁39。
註27:Ashley J.Tellis&Travis Tanner著,李永悌譯,《戰略亞洲2012-13:中共軍事發展》(STRATEGIC ASIA 2012-13:CHINA’S MILITARY CHALLENGE),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民國103年5月,頁239。
註28:胡志泓,〈中共兩棲作戰與遠程兵力投射能力現況研析〉,《國防雜誌》,第24卷,第3期,頁121。
註29:王平、殷利,〈撲向陸地的鋼鐵巨鱷:如日中天的兩棲攻擊戰艦〉,《艦載武器》,(鄭州),總第146期,艦載武器編輯部,2011年10月,頁73。
 

公告日期: 2018-02-12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