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南海歷史與戰略價值探索「中」越未來發展(陳偉寬、劉先舉)

從南海歷史與戰略價值探索「中」越未來發展
陳偉寬、劉先舉
提  要:
一、2017年4月6日及7日於佛羅里達州的馬阿拉哥俱樂部舉行的「川習會」,臺灣、南海都是議題;川普不會主動提及臺灣,至於南海議題,因美國不是南海的主權聲索國,所以「一個南海,也是各自表述」。
二、南海諸島因位處世界貿易至關重要的海上通道,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具有極高的戰略重要性。其戰略價值已超越世界其他地區,亦促使美國改變全球戰略,未來重心將逐漸轉移至亞太。
三、中共及越南所記述南海地區的歷史各有不同,無論基於民族情節、政治現實,均有其立論基礎與記述,然中方的歷史記錄卻較越南早約2千年以上。
四、中共與越南近年來在南海議題上,雙方均表示將共同維護南海和平,加大海域合作,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未來彼此仍有合作的可能性。惟近年來中共海軍的硬實力有顯著成長,未來則可一併消弭爭奪海域主權與資源、爭取戰略據點、控制海上交通線等南海核心紛爭;並持續在南海海域強化執法,控制戰略性海域。此等發展亦值研究國際關係者所關注。    
關鍵詞:戰略價值、共同開發、海洋文化、區域霸權

壹、前言
南海,尤其是位於南端之南沙群島附近海域,不但蘊藏豐富的海底資源,更是連結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航道,為東亞國家通往南亞、中東、非洲以及歐洲之必經航道,可以對麻六甲、巽他以及望加錫等海峽構成重大影響,是中共與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更是美國全球戰略部署的重要一環。
位於東南亞的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簡稱南海)是世界最大的半閉鎖海(Semi-Closed Sea),面積約為日本海的三倍1。南海中散布數以百計的島(Island)、嶼(Islet)、岩(Rock)、礁(Reef)及沙洲(Sandbank),合稱南海諸島,是一處牽涉多國利益的敏感地區。南海諸島原本價值有限,但在二次大戰前後,因其地理位置和燐礦等因素,引起中、法、日三國的爭奪,並對散在南海中的四個島群作成不同處置。戰後,南海復因靠近對世界貿易至關重要的海 上通道,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從而具有極高的戰略重要性。因為南海是個資源豐富、海運發達的海域,也因為如此,周邊國家、歐美諸國均希冀獲得其中利益,當然涉及主權與龐大海洋資源,其中以越南、菲律賓兩國離臺灣及大陸最近,態度強硬、手段最為積極多變,如何發展值得吾人探究。
「川習會」於2017年4月6日及7日舉行,地點是川普位於佛羅里達州的馬阿拉哥俱樂部,臺灣、南海都是議題;但川普不會主動提臺灣,習不會主動提南海。臺灣議題一定是由陸方主動提出,從來都如此,美國則必然重申「一個中國、三個公報、《臺灣關係法》」等一貫立場。至於南海議題,美國不是南海的主權聲索國,最近美國航母駛入南海以「做樣子」居多,並無後續消息,陸方的鷹派人物則全部噤聲,所以「一個南海,也是各自表述」。
中共與越南的南海爭端由來已久,然而雙方關係密切、錯綜複雜,2013年10月13日中共總理李克強訪問越南時,與越南總理阮晉勇在河內達成共識2,雙方將成立海上、陸上、金融三個聯合工作組,最令人注意的是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乙項,被普遍認為是雙方關係的重大突破,也是近來在南海議題上,向前跨越的重要進展。觀諸中共及越南在南海議題的關係發展,曾先後經歷西沙海戰、赤瓜礁海戰,然雙方對南海的歷史論述均不相同;為了向中共展現實力與決心,和平解決南海島嶼主權爭端與該海域之航行自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所在,並且以積極的外交行動及軍事部署,展現美國持續掌握亞洲主導權的決心。由於南海島嶼主權紛爭複雜,以及其海洋地緣之戰略價值,遂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區域的關注焦點。本文就越南與大陸所記述的南海歷史、南海的戰略價值、二者對南海島礁的佔領現況…等,逐一陳述,以此突顯南海在經濟、海洋資源、區域情勢、軍事等項目的重要性,以及由雙方近期的關係與互動,在南海議題上可能的發展。
貳、南海爭端緣起
南沙群島主權爭議是指中華民國、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與印度尼西亞之間關於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爭議3。其中中華民國、中國大陸與越南宣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而印度尼西亞則是宣稱擁有200浬專屬經濟區。
南海諸島最早記載於中國漢代,一直是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傳統捕漁場。19世紀末,中國清朝政府正式把南海納入中國版圖,並由廣東水師負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南沙群島的巡防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派遣軍艦進駐被日軍所控制的南海諸島,並劃入其十一段線之內,稱其為中華民國在南海的疆界。中國大陸建政後,聲稱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南海的權利,改定九段線。
1970年以後,南海被發現蘊含大量資源,適逢中國大陸政局不穩無暇兼顧,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乘機佔領中華民國政權所聲索的南海島礁。1974年1月,中國大陸與越南爆發西沙海戰,前者戰勝,並取得西沙群島全部控制權,適逢中美蜜月期,中國大陸佔領的做法沒有受到太多的批評。1988年3月,中國大陸與越南爆發赤瓜礁海戰,前者再度戰勝,並取得赤瓜礁等7個島礁的控制權,從無到有,奠定了21世紀得以大規模填海造陸的基礎4。
近期來情報顯示,河內方面已將火箭發射器從越南本土運到了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中方稱「南沙群島」)上的五個基地5,這一舉動可能導致越南和中國的關係出現緊張。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阮志詠(Nguyen Chi Vinh)於2016年6月在新加坡曾指出:「我們享有自我防衛的合法權力,可以把任何自己的武器在任何時間搬到自己的領土上。」(如附圖)而中共外交部則稱,「中國對斯普拉特利群島和附近海域擁有無可辯駁的主權。中方強烈反對相關國家非法佔領中國的島嶼或在這些島礁上開展非法的建設或軍事行動。」6
2016年1月20日,中共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遜(John Richardson)透過視訊通話時表示,中國大陸在南海的島礁防禦設施建設屬於必要防禦措施並非軍事化,然而對南海島礁也絕不會不設防,防禦設施建設程度取決於中方所受到的威脅程度7。中共近年來在南海填海造陸引來美國以維護「航行自由」與「飛越自由」為名,而以其軍艦和軍機的航行作為,挑戰中共對建設人工島礁或是在突出水面之礁岩上進行面積與實力擴張的作為。因此隨著中國大陸不停歇地進行填海造陸工程,此種來自美國的海上挑戰必然不會停止8。未來此種海上對峙行為必然會有更多的機會發生,因此雙方必須要有高度的自制意志,否則單一事件的衝突,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混亂。此乃研究國際情勢所需關注者。
參、中共及越南所記述南海地區的歷史
一、中國
早在秦朝,中國人對南海即有記載,命名為漲海崎頭及珊瑚州,可是漢朝時航海中止。在漢代便發現了南沙群島,此在東漢楊孚《異物志》9、三國時萬震的《南州異物志》10、東吳將領康泰的《扶南傳》11等書中均有記載,但古代,無論是中國或南海周邊國家,對海外小島都沒有興趣,南海諸島事實上仍是無人島,沒有任何政權對其實施行政管轄。數千年來,中國人、越南人、阿拉伯人、歐洲人的船隊無數次經過南海群島,附近漁民也有暫時留居島礁,但都沒有建立起行政統治機構。
實際將南海諸島納入行政管轄,初始於中國的元代,南沙群島已歸中國管轄。《元史》地理志12和《元代疆域圖敘》13記載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島。《元史》還記載了元朝海軍巡轄了南沙群島。明代《海南衛指揮僉事柴公墓誌銘》中的記載也表明南沙群島屬於明代版圖,明代海南衛巡轄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在清代,中國政府將南沙群島標繪在權威性地圖上,對南沙群島行使行政管轄。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量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許多地圖均將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
二、越南
越南的海洋文化中,最早有西元13世紀的《越甸幽靈集》14、《嶺南摭怪》15中的一些海洋神話傳說故事,折射出古代民族起源、抵禦「外侵」和日常生活的史影,值得深入考察。南海龍王、天依阿那演婆16、南海四位聖娘、邰陽夫人、「嘎翁」(鯨魚)作為海神17,起源多樣,體現出多種文化的影響,成為古代越南特別是阮朝早期官方和民間涉海崇拜與祭祀的最主要對象。海洋神話傳說和海神信仰從文化和宗教層面上反映了越南古代居民對海洋的認識和思考。古代越南所進行的海洋開發、海洋航行等活動則是其海洋意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客觀社會背景和行為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其海洋意識的發展。海洋意識形成後,也會對其海洋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以江治海」和禦鹹堤的修築、海鹽的生產與流通、奪海墾荒和利用海口海港進行有限對外貿易以增加收入、滿足消費需求,形成了古代越南海洋開發活動的傳統。其近海海口、海門的航行活動早已存在,民間流傳的針路歌謠是其反映,19世紀阮朝南、北漕海運是其重要表現。18世紀末和19世紀前期,隨造船航海技術進步和海洋意識的發展,越南阮氏和阮朝文武官員駕乘其帆船,頻繁前往「下洲」,也曾前往「小西洋」進行「公務」活動18,遠航至東南亞海島國家和印度東部海岸,其古代航海活動發展到頂峰期,其接觸海洋的範圍和認識海洋與世界的眼界都得到擴展。古代越南在接觸、開發海洋過程中,封建帝王、士大夫和民間形成了多層次、多方面的海洋意識,對海洋有了諸多瞭解。從文獻史料考察,可見其對海口海港、島嶼沙洲和航海針路等具體記載,還有對海洋、海洋形狀、海潮大小的具體和抽象認識,以及海洋神祗、方位、財富、災害、海疆防守認識等內容多樣的海洋意識。其中海為巨物的神秘觀念、「山金海銀」的財富思想和「水師長技」的自豪感,對於古代越南歷史文明產生了較大影響。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識總體上表現出直觀多於抽象、近海活動的記載多於遠海活動的記載,自然現象的如實羅列多於有思想深度的論證分析,有關海洋思辨性的思想觀念幾無所見。15世紀的阮鹿廌、18世紀的黎貴惇,特別是19世紀前期明帝的海洋意識內容較為豐富,影響較大,在越南古代海洋史上具有較高地位。黎貴惇關注海洋,所著《撫邊雜錄》中對於越南中部和南部沿海岸地區、近海島嶼沙洲和近海航海活動有較多記載。現代越南官方和不少學者均把其記載做為對我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重要典據」之一。實際上,黎貴惇所謂的「黃沙渚」「大長沙島」只是其中部近海海域的島嶼、沙洲,與中國的西沙和南沙群島無涉。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識和海洋活動的傳統在現代歷史時期仍然存在並得到提升。20世紀七○、八○年代,越南的海洋意識高漲,導致其挑起中越兩國之間關於南海諸島主權歸屬爭端,大肆掠奪南海油氣等資源。目前,在革新開放和經濟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成效的基礎上,越南進一步制訂和實施了全面的海洋戰略,使其「海洋強國」的夢想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南海四位聖娘是越南的重要海神,其人物原型是中國宋朝末年的楊太后,宋元崖山海戰時死於廣東。根據越南的傳說,楊太后及其女兒的屍體漂流到越南的義安,成為越南沿海地區的海神。南海四位聖娘做為越南眾多海神之一,其信仰地域主要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在越南的民間信仰中,南海四位聖娘有兩套系統,京族人19以海神的方式信仰,華人則將宋朝的皇妃做為神祗。
前述海洋歷史中,在越南有關南海歷史的撰述,1979年9月28日,越南政府發佈《關於黃沙、長沙兩群島的主權》的白皮書,將中國的西沙稱為黃沙、南沙稱為長沙,聲稱對兩大群島擁有主權,然而,白皮書中搬出的兩則所謂「最早、最具根本性」的歷史材料,不過是17世紀一個叫杜伯的越南人編制的《越南地圖中的廣義地區圖》20和18世紀的黎貴惇撰寫的《撫邊雜錄》均述及越南在南海地區的早期活動21。
肆、南海爭端類型及其地區戰略價值(地略、軍事、經濟)
一、南海爭端類型
(一)主權爭端
南海島礁的主權爭議也日益白熱化,特別是各國在所據島礁進行各項工程之後,此項爭議將更為複雜化。關於南海島礁的領有問題,目前形成六國七方分別控制或聲稱擁有主權,這也是最難解決的部分。基本上,此一問題首先要處理的問題包括哪些是島、哪些是岩、哪些是礁、哪些是低潮高地、哪些是暗沙?這裡面有很多是不能做為領土的部分22。其次,如東沙是由中華民國領有管轄,雖然菲律賓偶而有提起領有權,但基本上這部分爭議較少;西沙也大致是中越之間的紛爭領土,其他國家並未涉入,情況較為單純;中沙大部分是岩 礁、暗沙,所以鮮少主權爭議;但南沙群島的領有權爭議則相對複雜。
(二)通航自由
提及南海爭端,首先是海上(含其上空)的通航問題。由於南海的自由航行是南海使用國的共同權利,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獨享南海海權,各國目前享有的自由航行權將會繼續保持。從這一點上說,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阻斷其他國家在南海的航行自由。然而,目前「中國夢」、「強國夢」塵囂於上,中國大陸強調南海是其核心利益,而此海域又位處日本、韓國等的海上通道(Sea-Line),在加上美國要「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要擺平協調各國在南海的利益事實上非常困難。但相對地,中國大陸也不能以核心利益為理由,阻止其他國家在此海域的航行自由。其次,目前在南海地區發生最多的爭端還是漁業糾紛。特別是2004年《中越北部灣漁業協定》實施後,一些中國大陸漁船轉向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海域捕魚,而一些越南漁船也轉向西沙群島海域捕魚,導致這些海域的漁業爭端日益增加。1989-2010年期間,中國大陸有300艘拖網漁船被驅趕、扣押或火力攻擊,相對地,在2005-2010年期間,中國大陸南海區漁政局也扣押63艘外國漁船與725名漁民,其中約半數為越南漁船與漁民。特別是2009年中國大陸宣佈每年5月16日至8月1日為南海禁漁期間,中國漁政船在此期間更是積極對非法作業的外國漁船和船員進行執法,使得這些海域的漁業爭端更是升高。此外,越南與菲律賓也互相扣押對方的漁船與漁民。雖然漁業糾紛的經濟利益相對而言最少,但卻是最容易升高衝突的議題。
(三)U型線爭議
中共取得政權後將11段線改為9段線,迄今沒有明說9段線之內並非全屬中國領海,但也沒有說外國艦船在前述海區沒有航行自由。就實踐而言,中共稱的南海(僅包括9段線以內,不等同於西方所說的南中國海)除了越戰期間美國企圖封鎖北越之外,沒有航行自由的問題23。目前爭議最大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共主張的U型線問題。這個所謂U型線的南海海域疆界主張,不僅為《聯 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無,且連中華民國和中國大陸的法律也沒有賦予U型線明確合理的法律身份和地位。目前對於南海U型線的法律 根據只有「固有領土」主張和沒有經緯度確認的歷史文獻。同時,這個U型線究竟係「國界線」、「島嶼歸屬線」、「歷史性水域線」或是「歷史性權利線」,現在對於其法律解釋尚無定論。
(四)石油資源
南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一直是周邊國家重要的財富來源,因之各國不斷加強海洋油田資源的開發。如前所述,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署後,蘊藏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大陸礁層日益重要;1994年11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劃界糾紛更是層出不窮;尤其是可以主張延伸超過200浬,最多可延伸至350浬的大陸礁層部分,聯合國規定相關締約國應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將自己的大陸礁層主張,提交給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目前此一問題正在審議當中。儘管如此,南海周邊各國的石油與天然氣探勘並未停歇。如越南海洋油氣開發正從近海大陸礁層向南海深海持續推進,以自主開發、對外招標或聯合外國石油公司共同開發等方式,進入中國大陸主張的南海傳統海疆線內。再如菲律賓也強調在石油供應上的自給自足,意圖在今後幾年內針對中菲爭議海域,向外國公司開放開採合約招標。目前在南沙擁有石油承租權並從事油氣勘探和開採的國際石油公司大約有200多家,南沙油氣開發已呈國際化的局面。
此外,中菲兩國在2012年4月發生黃岩島爭議事件後,菲律賓外交部於2013年1月22日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87條與附件七規定,向中國大陸駐馬尼拉大使館提交一份仲裁通知書與主張聲明,要求成立仲裁庭審理菲國因在南海主張海洋管轄權而與中國大陸所發生之爭端。中國大陸政府的既定立場是「在領土爭端中不接受任何國際司法或仲裁管轄」,但國際海洋法法庭已開始審理,若中國大陸在2014年底前不提出答辯書,則仲裁庭有可能做出缺席判決,目前的處境對中國大陸頗為不利。
二、南海地區的地略
「南海」即指「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為中國南方的海域,也是中國海區面積最大的邊緣海24。由於歷史與地緣因素,中國從漢代起,南海便成為我國與周邊地區進行商品貿易、文化交流及政治宗教聯繫的海上通道,對外交通的重要性不亞於古代的絲路;清代末年時,侵略我國的列強也大多經由南海而來,海權不彰是中國當時苦難與積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海周邊國家紛紛掙脫歐洲強權殖民,爭取獨立,使得地區內各國對南海海權出現紛爭,使得亞太地區局勢緊張,南海海權問題極可能成為國際紛爭的導火線。
南海的範圍25,東起東經117度50分,即南沙群島最東之海馬灘,西至東經109度30分,即南沙群島最西之萬安灘。南至北緯3度40分,即南沙群島最南之曾母暗沙。北至北緯21度58分,即東沙群島之北衛灘。南北長達1,800餘公里,東西相距900多公里,海域面積多達360多萬公里26。其海域整體的形狀是從東北向西南走向,呈不規則菱形的半封閉海;四周有90%被陸地所包圍,北經臺灣海峽與東海相通,東北經呂宋海峽與太平洋相通。南方經卡裏馬達海峽與爪哇海連接,東南方經巴拉巴海峽與蘇祿海相接,西方則經由麻六甲海峽與印度洋相通27。在此海域範圍內,散佈了四個群島,即為東沙群島(Pratas Island)、中沙群島(Macellsfiel Bank)、西沙群島(Paracels Islands)與南沙群島(Spratly Islands)。由於位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周邊又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故在東南亞區域的海上交通,居於極重要性的地位,亦是歐、亞、非、三洲航行的咽喉地帶。
(一)東沙群島
在北緯20度30分到21度31分、東經116度到117度之間,是南海諸島中最北的一個島群。其東北部距臺灣240浬,西北部距香港約170浬。東沙群島共有三個珊瑚環礁,即:東沙環礁、南衛灘環礁及北衛灘環礁。南衛灘及北衛灘為一連續淺灘,礁體呈橢圓形,沉沒水中,無島礁出露,乃一種沉水環礁。東沙環礁水深0.6-17公尺,但以5公尺以下者為多,環礁近於圓形,半經約10公里,環礁內水域約300平方公里。水多平靜,風浪不興,與環礁外之大湧大浪大不相同。環礁北面外緣礁相當寬廣,在退潮時可浮現水面,東沙島則位於西邊,東沙島與南、北衛灘相距約80公里,是東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東西長2,800公尺,南北寬865公尺,總面積僅有1.74平方公里;全島地勢低平,最高海拔標高僅7.8公尺;島之四周皆為淺水礁盤,水深1至3公尺,向外延伸約2公里,故大型船舶無法靠泊,需構築突堤連接。整個東沙群島海域面積廣達5,000平方公里,位居南海最北端,恰處臺灣本島南端、香港、及大陸珠江口三角中心地區,是臺灣海峽及巴士海峽進入南海航道之要衝,亦是戰時海上觀察前哨,對護衛臺灣地位十分重要28。
(二)中沙群島
位在北緯15度20分到16度20分之間,東經113度40分到115度之間,大都屬珊瑚礁,除了黃岩島外,中沙群島大部分只是一群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石29。其中最大寬度約在3浬左右,目前尚無人居住。但因位於南海航線要衝,為我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和歐、亞、非洲各國往來東南亞航線中必經之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主要的島礁計有西門暗沙,本固暗沙,美濱暗沙,魯班暗沙,立夫暗沙等29個暗沙,惟大都沉沒在水中,軍事價值不大。中沙群島正如南中國海上其他島嶼一樣,鄰近海域有豐富漁產,還可能有石油及天然氣等資源。因為淺灘,所以鄰近海域航行困難。目前在此地區未見有何紛爭發生30。
(三)西沙群島
位在北緯15度56分到17度8分之間,東經111度11分到112度54分之間。西沙群島在海南島東南,座落於南海的西北部,該群島可分為東西兩群,東北方的一群稱為宣德群島有七個較大的島嶼,包括永興島、石島、南島、北島、趙述島、申島、和五島;永興島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上有常住居民,有郵電設施,海空交通便捷,不僅是南海諸島交通樞紐,也是中共南海指揮中心31。西南方的一群稱為永樂群島(Crescent Group),有8個較大的島嶼,包括甘泉島、珊瑚島、金銀島、中建島、盤石嶼、道乾群島、廣金島、晉卿島。西沙群島因冷海流不易到達,海水溫度偏高,故經年無霧,又因島上灌木叢生,樹林茂密,海域海產豐富。另根據中共在1995年所完成之南海全面普查報告中指出,在西沙群島海域中發現三個新生成的海島,面積都在500平方公尺以上。西沙群島位於中國大陸及南沙群島之間,是控制南海北部重要據點,同時又扼控東京灣之南口,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意義32。
(四)南沙群島
位在北緯4度到11度30分之間,東經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間。北距榆林港550浬,東北距高雄950浬,東距蘇比克灣450浬,西距胡志明市330浬。有230多個島嶼、礁灘和沙洲,南北長500多浬,東西寬400多浬,總面積24.47萬平方浬,因偏處南隅,大部分仍待探測,故此一地區稱之為「危險地帶」。島嶼陸地總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和曾母暗沙等33。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是1971年為菲律賓所佔領的中業島,島長1,500公尺,寬1,000公尺34。整個群島位處於太平洋與印度洋在南海的交通要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冷戰時期,其東北側有美國在菲律賓的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西北面為舊蘇聯在越南的金蘭灣海軍基地,在此兩勢力的對峙下,而使南海的三大戰略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與望加錫海峽均保持平靜的狀態。然而冷戰結束後,美蘇軍力撤出南沙群島,目前我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汶萊、中共等,皆提出對其主權的主張,並先後派兵強佔若干島嶼。南沙群島是南海中資源最豐富地區,經濟潛力雄厚,致使南沙群島主權之爭形成白熱化,是南海爭奪的主要導火線。
二、軍事戰略價值
對於南海周邊軍事力量薄弱國家而言,在純軍事利益方面,或許它僅是一個前進據點或橋頭堡而已,但若從全球戰略或軍事強國來看,則就更能顯出其重要性。南海諸島的軍事戰略價值,可從二次大戰中顯現出其重要性。由於位處新加坡、香港和達爾文港這一英國遠東勢力的三角形地勢中心上,故英國稱南沙群島為「防衛三角」之中心35,而日本人認為它是南洋的心臟,「南支那年鑑」36上說:「若利用『新南群島』(即南沙群島)為軍事據點,則東京灣之法國東洋艦隊必陷於孤立,更由日軍攻陷廣東而佔據海南島後,英國勢力不能不自香港退出至新加坡。若日軍佔據新南群島後發揮其無敵艦隊之威力,則法國之東洋艦隊即成甕中之鱉,且對後退至新加坡之英國艦隊亦將予絕大威脅。如此日本乃可完全確立太平洋制霸權了。」1937年9月,日本海軍佔領東沙群島,再迅取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後,並以此為基地,斷絕東京灣中法國東洋艦隊後勤補給,因而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佔領越南,控制泰國;再以不到20日的時間攻下英國遠東地區軍事重鎮新加坡,旋後不久,又以破竹之勢南下印尼,使整個南洋地區進入日軍的掌握之中。其後的越戰,南海不僅被美國海軍廣泛用來從事對越南補給與增援,而且做為航母飛機發動空中打擊的要域37。
在冷戰期間,蘇聯積極向東南亞擴張之路線亦因循昔日日本軍國主義之方向,由其遠東大港-海參威、日本海、黃海、東海、金蘭灣、南海而至東南亞。蘇聯將金蘭灣、蜆港和金磅遜(屬於高棉)等著名良港,變成其在東南亞之海、空軍基地。從此一基地,蘇聯可以威脅到所有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使蘇聯海軍得以監控和截斷整個南海的國際航道。美國為保持南海地緣戰略的均勢,也盡量維持此地區之海空軍的優勢,因此,對日本、韓國與我國海軍力量的擴充,扮演著促進與協助的角色。美國更在菲律賓蘇比克灣與克拉克建立龐大海空軍戰略基地,使第七艦隊得以長期發揮作用。冷戰中期,美國對中共採取和解的態度,並企圖聯合中共以制衡蘇聯,因而放棄圍堵中共的戰略;復因蘇聯解體後,其國力無法繼續維持在南海的駐軍,而使南中國海的軍事及地緣上的戰略價值,不復往昔的重要。故美國在冷戰結束後,適因地區內人民的反對,促使美國自菲國撤軍,轉而在新加坡設置第七艦隊後勤總部。惟因近年來,西方流傳「中國威脅論」,中共成為美國的首號假想敵國,為圍堵中共勢力的擴張,並維護美國在南海地區的各種利益,美國再次恢復與菲律賓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而俄羅斯雖自越南撤防,但仍在金蘭灣駐留少數海空軍及維持信號情報設施,顯示美、俄兩大軍事強國仍未降低對南海戰略價值的重視。
就中共而言,其西太平洋戰略,實際上是以南海為中心,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擴展的戰略,在近期內形成以南沙群島基地為東翼,緬甸莫貴群島(Mergui群島,又稱丹荖群島)38基地為西翼,囊括南海和南亞諸國,西望印度洋和中東的戰略擴張態勢,形成一個完整的鉗形戰略進攻態勢。並以此一鉗形基地為依託,東出太平洋,西進印度洋,澈底突破美國或前蘇聯對其之圍堵。尤其自中共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不僅使得國家經濟重心南移至沿海地區,也使海上交通線對中共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因此,面積廣大的南海所提供防禦縱深,就對中共確保上述地區之安全,使中共免於遭受其他國家的威脅格外重要。若從馬漢(A.T.Mahan)39所揭示之海軍戰略四原則中的「中央位置」和「交通線」來看,南海對亞太地區而言,實有如歐洲、非洲之地中海;東南亞地區的對外貿易均經由南海才得以順暢發展,更是東北亞諸國取得中東地區石油供應的捷徑。故中共若能成功地發展航母艦隊,取得南海控制權,不但可以威脅日本、韓國及我國的海上生命線,更直接衝擊美國的國家利益;復且可居中央位置之利,控扼周邊之麻六甲、龍目、巽他、巴士及臺灣海峽等戰略水道,對其建立適當「戰略國境」,掌握戰略主動權,甚至完成亞太地區霸權的重要性,實無言可喻。
就越南而言,其地理位置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端,背靠大陸,東臨南海,國土南北狹長,橫向縱深短淺,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最窄處僅數10公里,如此的地理形勢使越南重視對南海空軍力的發展,強化已占南沙島礁的戰場建設,並將南海的經營做為未來軍經發展命脈之所在,從南海向北、向東及向南有效拓展其防禦縱深,爭取預警反應時間。「依靠海上防禦縱深,緩和陸地防禦縱深較淺」成為其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主軸,同時越南的東部及南部沿海的海港,地理位置獨特,戰略地位重要,多條國際航線由此通過,可以成為控制南海和麻六甲海峽的據點。
三、經濟戰略價值
南海與南海諸島及其周邊海域蘊藏天然資源豐富,而其中以南沙群島涵蓋海域分佈最廣,故其資源亦最富庶。此對地區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助益。下面就礦產、漁業、石油及可燃冰等四項敘述如下:
(一)礦產
南海諸島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在主要島嶼上有磷酸礦(即鳥糞肥)、石灰礦,在大陸架海床下也蘊藏有錳、銅、鑽石、鎳、鈷、鈦、錫等礦物40。民國初年,日人曾組開發磷礦公司開發南沙群島的磷礦,據估計太平島及南威島兩地即有磷礦蘊藏量60萬噸以上,近期的估計也在30萬噸以上,此自然磷較礦質磷為優,為人造肥料之重要原料。另外在海南島沿海品質高,儲量大的鈦鐵礦也進行開採。近年來在南海之中沙、南沙發現有錳結核,但目前所測的含量較太平洋錳結核中的含量低3至4倍,尚無經濟價值41。
(二)漁業
南海諸島係由珊瑚礁構成,又位於熱帶地區,適合魚類生長。據記載,南海北部大陸架區的魚類有1,064種,南海諸島有512種,南海大陸坡海域有200餘種,頭足類有58種,此外還有貝藻類42。諸島四周為鮪魚的主要迴遊地區,中、西沙群島近海均有良好的中上層漁場,僅西沙群島近海漁場面積即有7,600多平方浬,均為我國熱帶海洋漁業理想的重要基地43。因地處熱帶海域,珊瑚礁發育良好,各種藻類和無脊椎動物生長繁盛,珊瑚礁以外便是遼闊深邃的海洋,暖水性浮游生物及各種餌料生物豐富,適合各種魚類、甲殼類、軟體類、爬行類和海藻棲息、覓食、繁殖和生長,水中資源十分豐富。豐富的漁業資源,對於周邊開發中國家之經濟發展,具有莫大的助益,故各國均極力主張其對島嶼之主權及經濟海域。而由於經濟海域的重疊,常造成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漁民「越界」作業,引起兩國的漁業糾紛,甚至引發兩國外交關係的緊張。
(三)石油
南海之石油資源,若與世界其他大型陸上及海上產油區相比,雖不是非常豐富,但在東亞,尚稱豐富44;南海石油的蘊藏量一直有不同的說法,根據「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the Far East)自然資源報告指出,南海至少蘊藏十億噸的石油,佔全世界石油存量12%以上45;美國艾克森石油公司副總裁強森表示,東南亞地區(含南海)石油蘊藏量約310億桶,天然氣280兆立方呎,約可採30至40年46;另據中共科研單位及軍方對南海進行的綜合性研究,初步估計,南海海域蘊藏的天然資源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以上;尤其是石油,在24個大陸架沉積盆的油氣總儲量達600億噸,是歐洲北海油田儲存量的四倍,南海因而博得「第二個波斯灣」的稱號47;根據我國中油公司的調查指出48:南海沈積岩厚度自東北方(1,500公尺厚)向西南漸減,甚至小至消失。依區域性盆地構造及沈積發育情形觀之,沿大陸棚邊緣海域構造帶上,有許多褶曲構造高區,高區附近有淺灘或珊瑚礁存在,具儲油氣之地質條件。在諸多海底山間之小型沈積盆地,當其沿海底山側逐漸減薄,可造成地層封閉,亦有儲存油氣的希望。而在1968年10月間,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ECAFE)一份報告指出南海海域蘊藏豐富石油及天然氣,其蘊藏量相當於中東各國的總和。此一調查報告復經艾默利(Dr.K.O.Emery)博士1968年的研究報告、1969年8月美國亨利號探測研究船及1971年美國莫比石油公司進行探測結果,均證實該區域油氣資源豐富。主要油田分佈於巽他大陸架中南部、巴拉望西北部、蘇門達臘盆地北部,也就是在南沙群島四周海域。若以經濟利益來說,據估計,南沙群島海床下蘊藏的巨量油礦與天然氣,總值至少5,000億美元到一兆美元;而中共一份內部檔更指出,南海蘊藏的天然資源總值高達一兆美元以上。北京「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曾估計,光是南沙海域可供開採的石油與油氣至少有2,000億桶油藏量,相當全球殘存油藏的12%以上49。
(四)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結合而成的水合物,在海底的低溫和壓力下,甲烷被包進水分子中,形成一種冰冷的白色透明結晶,稱為「甲烷水合物」,由於它外表看上去像冰,但又具易燃特性,能像蠟燭一樣燃燒,故又稱為「可燃冰」50。目前,可燃冰主要分佈在東、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邊緣,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但由於開採困難,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動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佈的範圍約占海洋總面積的10%,相當於4,000萬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海底最具價值的礦產資源,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51。中共廣州能源所研究員樊栓獅博士表示,長期以來,有人認為亞熱帶地區的南海海域不可能存在「可燃冰」,因為這裏沒有凍土帶。然不久前,廣州地質調查局利用地震波探測海底地表反射,發現了大陸南海區域有「可燃冰」存在,據該調查局估計,大陸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52帶,能源總量相當於中國大陸石油總量的一半53。
伍、中共、越南佔領諸島現況
一、中共
中共聲稱擁有南海主權,將西沙和南沙群島列為海南省的一部分,1947年,中共的地圖標明九段「U」形線,聲稱九條線內所有島礁的主權,並於1974年以軍事手段從越南手中奪下西沙群島,1992年,透過政治和經濟途徑通過「領海及毗連區法」,第二條規定中共領土包括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1996年5月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同時發表「關於領海基線的聲明」,重申「領海及毗連區法」第二條的規定,中共也積極開發南海石油和天然氣、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力求將美國排除在外(不同意第三國介入),並藉由提出「新安全觀」以減少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威脅論」的認知,與菲律賓、越南等國進行信心建立措施,與東南亞國家協會進行雙邊對話,反對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建議與我國共同捍衛南海主權,和東南亞各國簽署《南海行為準則》,讓東協承諾在南海問題上保持自我克制,不單方面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地區和平穩定的行動。中共、菲律賓和越南,甚至於2005年3月14日簽署「在南中國海協定區域內聯合海事石油探勘三方協定」,強調中共願與有關國家根據公認的國際法與現代海洋法準則,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有關爭端。
中共南海戰略十六字箴言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和平解決」54。中共近年來軍事動作不斷,包括自越南和菲律賓手中搶奪部分島礁、建造軍事設施、駐軍、強化在西沙的軍事設施、由海軍驅逐外國漁船,以及2012年成立三沙市等。中共目前計佔有: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東門礁、永暑礁、華陽礁、美濟礁、懇南礁、鍊形礁等共9個島礁;1950年將南海諸島劃歸廣東省的「南海行政區」管轄,於1974年自越南手中奪回西沙群島後,即積極從事基礎建設、派兵駐防,興建機場及港口,並於1988年4月10日,在新設「海南省」下,設縣一級單位「南海諸島辦事處」於永興島55。目前在永興島上即有來自海南島的移民及工人千餘人,並設有商店、醫院、銀行、旅館,島上還成立「海南省三沙開發建設總公司」,積極發展觀光,旅遊事業,永興島目前已有可供737客機起降的機場56。在南沙群島部分,中共自1988年武力佔有赤瓜礁後,目前已控領9個島礁。其中永暑礁在中共運用人工造島技術積極經營下,已建設為永久基地,擁有海洋觀測站、油庫、水庫及300公尺長可靠泊長4千噸艦艇之碼頭,1995年2月並在菲律賓聲稱擁有主權的卡拉揚群島中的美濟礁上興建「漁民休息站」。
二、越南
1933年,仍為殖民地的越南,其宗主國法國強佔了南沙太平島等9島,是為著名的「法國佔領九小島事件」57。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沙和南沙群島又被日本侵佔。抗戰勝利後,當時國民政府出動海軍收復西沙和南沙,但殖民大國法國卻捲土重來,趁國共內戰之際,再次佔領部分島嶼。1950年10月,法國將所佔島 嶼的管轄和保護權移交給南越政權。
1951年9月,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由於中共的軍隊在朝鮮戰場上與聯合國部隊激戰正酣,無法順利參加和會,我國政府也未能與會,南越政府總理陳文友率領的代表團在會上發表聲明,稱「我們必須確認我們對歷來就屬於越南的長沙(南沙)群島和黃沙(西沙)群島的各種權益」。舊金山會議之後,在美國支援下,1952年4月28日,臺灣當局與日本單獨簽訂雙邊和約。關於西沙和南沙,該條約第二條承認《舊金山條約》的規定:「日本國業已放棄對臺灣及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這一條約並未明確說明西沙和南沙的歸屬。這就使得南海問題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國際問題。
二戰結束之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與法國支援的保大皇帝為爭奪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而打了9年戰爭。1954年中共援助北越取得奠邊府大捷後,法國人被迫坐下談判,根據日內瓦會議決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1956年,在戰場上失利的法國從印度支那三國全境撤軍,也撤出了其侵佔的西沙、南沙部分島嶼,南越隨即派出海軍接替法軍繼續佔領這些島嶼,南越政府還發表聲明,聲稱擁有南沙主權。此後,中共一直在南海與南越處於敵對狀態。
越南是爭奪南海諸島主權較早的南海周邊國家。基於歷史性主權,越南宣稱擁有西沙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Paracel,越南稱為Houng Sa)位於越南東方海面,與越南最近距離為距越南的「李山島」220公里。南沙群島距陸地最近的是距越南金蘭灣的450公里,而距越南的富國島則僅350公里。其所提出的論據可追溯至1816年嘉隆皇朝時,就在西沙群島上豎立安南國旗,成為越南的領土58。前南越政府曾於1975年4月發表一份白皮書,宣稱西沙及南沙群島屬於其領土範圍。南越政府於1975年、統一後的越南政府復於1979年及1982年,分別發表有關西沙及南沙群島主權的白皮書59,文中皆列舉自十七世紀以來的檔,包括官方記錄、地圖、和殖民地條例,顯示越南是歷史第一個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進行官方調查、測量、探勘、佔領、宣佈所有和運用主權的國家。由於主權主張的衝突,越南於1974年60和1988年61兩度與中共於南海海域上,發生軍事衝突事件,並造成一些島嶼為中共所佔領。越南自知在軍事和經濟力量上無法與中共抗衡,故在1988年8月由越南外交部副司長宣稱,願以談判來解決中共與越南在南沙群島上主權之爭端。
自1991年11月10日越共總書記杜梅訪問大陸時,雙方就在聯合公報上首次提出:「雙方同意,兩國之間存在的邊界等領土問題,將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以及「雙方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本地區各國之間存在的分歧和爭端」。在1992年12月李鵬訪問越南62、1994年11月江澤民訪越63及1999年2月越南總書記黎可漂訪華64時,雙方所發表兩國聯合公報均強調:「堅持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國間存在的邊界領土問題,…爭取早日解決陸地邊界和北部灣畫分問題。與此同時,繼續在海上的問題進行談判,以便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長久的解決辦法。在問題解決前,雙方均不採取使爭端複雜化或擴大化的行動,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對產生的分歧應及時進行磋商…雙方同意成立海上問題專家小組,進行對話與磋商。」兩國也肯定:「繼續維持現行有關領海問題的談判機制,堅持通過和平談判探尋雙方都能接受的基本與長期解決辦法,而在問題未解決前,雙方本著先易後難的精神,積極探索在海上,諸如海洋環保、氣象水文、減災防災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可能性和措施。」但越南隨後乃採取各種措施,如利用金蘭灣大打俄羅斯牌,藉以牽制中共在南海的擴張;積極爭取加入東協,以獲得東協各國聲援;藉著國際石油企業的合作,把日本、俄羅斯、西方國家和東協連成一線做後盾,以增加其在南海地位。此外,越南在1995年7月先與美國復交,隨後又加入東協,在南海區域問題上對中共已形成一重要的制衡力量。
越南除了合作途徑外,對中共、菲律賓及我中華民國的主權宣稱及做法,也常採取抗議與抵制的行動。越南堅持在「印尼南海會議」及「南海行為準則」納入西沙群島爭議相關字眼,但遭中共反對。越南於1993年抗議臺灣有意在太平島修築短場跑道的計畫,認為此舉會帶來東南亞國家的不安65,隨後我國基於人道考量有意在太平島重新構築機場,12月29日越南向我政府提出嚴重抗議,我外交部也鄭重澄清太平島機場是基於海防需要、漁業及人員急難醫療救助,並非軍事設施66。越南對我國宣稱的南海「U型歷史性水域的主權」,亦時常加以駁斥;認為此一主張「侵犯了越南及南海四周其他國家的海域和大陸架,將威脅航海自由和區域安定」。越南對飛臨其所佔島礁上空的偵察機,經常予以砲擊。1999年10月,菲律賓偵察機在飛臨越南所佔領但有主權爭議的仙女礁(Tennet Reef)遭越南地面部隊開火射擊。2002年9月,菲律賓偵察機再度在越南所佔領的貢土礁(Pugad; North Cay)上空遭越南射擊67。儘管如此,越南仍宣稱以國際法原則,特別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透過多邊正式協商,和平解決南海爭端68。
在冷戰時期,越南擅於利用國際權力結構性衝突的本質,積極利用蘇聯與中共在亞太地區之霸權與反霸權的矛盾和衝突,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共採取較強硬的態度。1991年雖與中共恢復邦交,2000年初雙方簽訂了「陸上邊界條約」69,同年12月25日,雙方再簽訂劃分東京灣領海疆界之協定,解決了所有陸上邊界與部分領海的爭端。然1999年1月越南已向北韓購置兩艘柴油動力的潛艦,準備部署於南沙群島,另外在1998年也向俄羅斯訂購兩艘飛彈巡邏艇;據稱越南在金蘭灣接受俄羅斯潛艦訓練已有十年之久。在外交上,越南與菲律賓共同針對東南亞國協和中共之間的南海爭議發起討論,並簽署條約劃定東南亞非核區。顯見越南在一定程度上,積極重整其海軍力量,維護其南沙主權之野心,是未曾稍減,只是在軍事力量不足以支持其領土主權訴求前,企圖運用多邊力量來約束中共。越南佔領南海島嶼統計如附表。
陸、未來發展-代結語
中越歷經西沙海戰、中越戰爭和赤瓜礁海戰等軍事衝突影響,現今中越兩國為擴展海權不僅提升軍事力量,在外交上更是積極聯盟關係,尤其以美、俄、日、印等國的關係變化等,未來就國際環境而言,中越採取武力解決南海爭議的可能性較低,兩國經濟關係發展與政軍關係發展能否取得平衡,將是未來雙方關係維持的重要指標,值得後續密切觀察。
印度認為,隨著中共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海軍力量的迅速發展,目前南海地區的衝突正在朝著有利於中共的條件下解決,這將會導致該地區力量出現新的戰略平衡。因之,朝向10年前中越雙方進行首次聯合巡邏,北部灣(越南稱東京灣)聯合巡邏協定,係基於彼此利益上的需求所訂定,是雙方軍事合作的一大突破,亦為未來解決南海爭端開啟一個可能的合作模式。2013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中越雙邊合作指導委員會』第六次會議70,中共國務委員楊潔篪及越南副總理阮善仁均表示,雙方同意共同維護南海和平,加大北部灣海域工作組談判力度,穩步推進灣口外海域劃界談判並積極商談該海域的共同開發問題,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未來彼此在南海議題上,仍有合作的可能性。
咸信近年來中共海軍的硬實力有顯著成長,諸如建造航母、生產彈道飛彈、核動力攻擊潛艦、興建海南島潛艦基地、生產攻擊航母的反艦飛彈以及建構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封鎖戰力。未來航母戰鬥群將所有能力的整合,一旦鞏固區域霸權,則可一併消弭爭奪海域主權與資源、爭取戰略據點、控制海上交通線等南海核心紛爭;並持續在南海海域強化執法,控制戰略性海域。此等發展亦值關注。

註1:李明峻,<南海爭端的未來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臺灣思想坦克,2014年11月號,參見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page/english_attachment_5/2927/____.pdf。
註2:<中越南海爭端獲突破中國拉攏越南孤立菲律賓>,新浪軍事,2013年10月15日,參見http://mil.news.sina.com.cn/2013-10-15/1025744500.html。
註3:唐佩君,<外交部重申中華民國擁有南沙等4群島主權>,中央通訊社,2009年5月8日。
註4:<南沙群島主權爭議>,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檢索日期:2017年4月3日。
註5:越南在斯普拉特利群島上部署的是其最近從以色列採購的EXTRA火箭系統。該火箭有效射程達到150公里,可攜帶150公斤重的彈頭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大陸在永暑、渚碧、美濟三座島礁上建設的飛機跑道及軍事設施已經在越南控制的21座島礁攻擊範圍之內。
註6:<越南在南海爭議島礁上「部署導彈發射器」>,2016年8月11日,參見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8/160810_south_china_sea_vietnam_rocket_launchers。
註7:王冠雄,<南海近期情勢發展分析>,《海峽評論》,第204期,2016年4月號,參見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8074.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1日。
註8:同註7。
註9:楊孚是東漢的南海郡番禺漱珠崗下渡頭村(今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道下渡村)人,其所著《異物志》,是中國第一部地區的物產專著,是風行於漢唐時期一類特殊的典籍,主要記載當時嶺南周邊地區及國家的物產風俗,內容涉及自然環境、資源物產、社會生產、歷史傳說、風俗文化等許多方面。
註10:三國的萬震,曾任東吳的丹陽太守,因轄地接近吳國都,見聞較近,故有《南州異物志》之作,以志殊方異物,所述多海南諸國方物風俗,然其內容所記,並不限於海南諸國,於西方大秦等國亦多有涉及,書中所記如烏滸、扶南、斯調、林陽、典遜、無論、師漢、扈利、察牢、類人等國的地理風俗物產,多為前代史書所闕,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註11:康泰,三國時東吳的水師將領,擅長水戰及航海,東吳皇帝孫權期間,約在黃武5年(西元226年),交州刺史呂岱派中郎將康泰出使南海諸國,進行外交活動。他們遠至林邑、扶南諸國,是中國古代有歷史記載的,最早航海到東南亞﹑南亞的旅行家。康泰返國後完成見聞錄一《外國傳》(或《吳時外國傳》),主要描述位於中南半島上的古國扶南,亦即所謂之『扶南傳』;一到六世紀時,扶南是中南半島上一個強大的帝國,位置從東邊的林邑到西邊的孟加拉灣,以及馬來半島大部分地區。扶南的中心在湄公河三角洲,位置東鄰中國;西達印度、羅馬;南通印度尼西亞,掌握航運要地,是東南亞的交通貿易中心。扶南因為位於東南亞交通要衝,三世紀時發展成為中南半島上強大的王國。三國時代東吳曾派遣使者康泰出使扶南,是中國第一次派專使同南海諸國進行交往,隨團使者康泰回國時寫了中國第一本介紹柬埔寨的書籍《吳時外傳》。扶南跟中國友好的關係持續到七世紀被真臘滅亡為止。
註12:元史作者係明朝宋濂,為中國二十四史之一,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編修,宋濂著。《元史》中的紀傳除順帝朝外全抄自元朝官修的《元十三朝實錄》,志抄自元朝修的《經世大典》,全書計有:本紀、志、表、列傳及附錄等五大部分,其中『地理志』係卷58至卷63,共有6卷,記載元代全國各行政區域,其中第62卷記載了南海、番禺等狀況。
註13:《海國圖志》是清朝的魏源受林則徐囑託而編著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它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不足九萬字的《四洲志》為基礎,將當時搜集到的其他文獻書刊資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論文進行擴編,初刻於道光22年,為50卷。道光27年增補刊刻為60卷。隨後,又輯錄徐繼佘在道光28年所成的《瀛環志略》及其他資料,補成100卷,於咸豐二年刊行於世。全書詳細敘述了世界輿地和各國歷史政制、風土人情,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使用了「海國」這一概念,其實他已經清楚許多國家在陸地上與中國是連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國」分為「海岸之國」與「海島之國」,將在地域上與中國相連的國家稱為海岸之國,將真正的「海外之國」稱之為海島之國。也就是說,世界各國,不是「海岸之國」就是「海島之國」,唯有中國例外,國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可見,作為新思想宣導者的魏源,雖然對中國以外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沒有擺脫中國中心觀念的影響,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其中元代疆域圖敘,係記述了元代疆域狀況,包括了南海等狀況。
註14:《粵甸幽靈集》(越南語:),又名為《越甸幽靈集》,越南古代神話傳說著作,以漢語文言文寫成,一般認為係1329年越南陳氏王朝在陳憲宗開祐元年,由李濟川所寫。
註15:《嶺南摭怪》(越:/嶺南摘怪),又稱為《嶺南摭怪列傳》,越南古代書籍,用漢語文言文編成。內容以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為主。原作者不詳,相傳由越南人陳世法()所撰,而書中的神話故事早在李陳時期已經出現。到15世紀末,出現了武瓊、喬富修訂校正的兩卷二十多篇故事版本。
註16:天依阿那演婆(越南語:Thien Y A NA,Po Nagar)亦即天依女神,傳說是越南古代占婆王國的保護神,是越南中部以南地區較為普遍崇祀的海神之一,出現時間大約在19世紀越南阮氏王朝(1802~1945年)。在古代占人的傳說中,天依阿那演婆是一位來自天上的仙女,托身於沉香木之中,下凡人間,與北海太子婚配,養育子女,最後又飛升回歸於天宮。在此過程中,天依仙女演變為海上護佑女神,經常顯靈於沿海地區,惠澤當地民眾,類似大陸閩浙沿海的媽祖娘娘。
註17:牛軍凱,〈海為無波:越南海神南海四位聖娘的傳說與信仰〉,《海交史研究》,2011年,第1期,1996年。
註18:于向東,〈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務〉,《歷史研究》,2012年,第1期,2012年。
註19:京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Gin,越南語:,或稱京人),也稱為越族(越南語:),是越南的主體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在中國境內,京族被視為少數民族之一。中國大陸國務院於1958年將中國境內的這個民族定名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這一名稱來區別于越南境內其他民族。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京族的母語京語通常被認為屬於南亞語系,故京族一般被視為南亞語系民族。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京族是百越後裔的壯侗語系民族之雒越為主體,加入南島語系民族之占人、南亞語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漢藏語系民族之漢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京族文化更接近於東亞而非東南亞。維基百科,修訂於2013年4月1日,〈京族〉,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C%E6%97%8F,檢索日期:2017年4月5日。
註20:17世紀中期越南人杜伯(越語:Do Ba)畫製越南地圖的廣義地區,收錄在《天南四志路圖書》中,在地圖上注:「海上有一帶長沙灘,叫作黃沙灘,長400浬,寬20浬,位置在大約從大詹(越南語:Dai Chiem)海口延至沙榮(越南語:SAVINH)海口之間的海上,每次西南風吹來時船駛進去就會擱淺。越南東海研究,〈杜伯的黃沙灘地圖以及記錄黃沙隊的先早資料〉,2012年2月11日,網址:http://southchinaseastudies.org/cn/basic-knowledge-about-south-china-sea/location-and-geography/721-2012-02-11-19-43-24,檢索日期:2017年4月6日。
註21:《撫邊雜錄》是越南科學家黎貴惇(1726-1784)於1776年編寫的一本書,黎貴惇詳細地描寫黃沙,長沙的地理位置、資源以及阮王公對兩個群島的開發。黎貴惇,《撫邊雜錄》,東海研究,1776年。
註22:李明峻,<南海爭端的未來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臺灣思想坦克》,2014年11月號,頁74。
註23:高雄柏(軍事評論家),<中國大陸建設島礁優於美國航母巡航-論南海軍事形勢>,《海峽評論》,第204期,2016年4月號,參見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8079.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1日。
註24:中國南沙網,2003年12月。http://nansha.533.net,檢索日期:2017年4月7日。
註25:<南海諸島>,維基百科,2013年5月2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B5%B7%E7%BE%A4%E5%B3%B6,檢索日期:2013年5月28日。
註26:張維一,《南海資源開發與主權維護》,臺北:潘氏圖書館出版,1995年,頁1。
註27:符駿,《南海四沙群島》,(臺北:世紀書局,民國71年6月再版),頁11。
註28:龍村倪,<東沙島紀事集錦>。參見http://vm.nthu.edu.tw/np/vc/theme/pratas/index.html,檢索日期:2017年4月6日。
註29:維基百科,中沙群島。參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B2%99%E7%BE%A4%E5%B2%9B。
註30:聯合報,民國82年3月10日,第4版;聯合晚報,民國82年3月10日,第4版。
註31:南海發現之旅,西沙群島。參見http://vm.nthu.edu.tw/southsea/west.htm,檢索日期:2017年4月3日。
註32: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頁2;陳荔彤等著,《南海主權問題及其水域船舶活動安全問題之研究》,頁8,檢索日期:2017年4月6日。
註33:維基百科,南沙群島。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B2%99%E7%BE%A4%E5%B2%9B。
註34: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幼獅出版社,1987年,頁10。
註35:何淑嫻,〈史編局典藏海南及南海四沙群島資料概況〉,南海資料交換合作座談會各單位館藏研究報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5年9月),頁89。
註36:南支那研究所編纂,《南支那年鑑》,昭和14年版(臺北:臺灣實業社,1939年)。
註37:陳治萍,〈南海地區情勢變化與臺灣因應之道〉,《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10月),頁222。
註38:維基百科,〈Mergui Archipelago〉,2013年4月20日,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rgui_Archipelago,檢索日期:2017年4月3日。
註39:馬漢(Mahan, Alfred Thayer  A. T. Mahan)撰,楊鎮甲譯,《海軍戰略論》,臺北市:軍事譯粹社,民國68年出版。
註40: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9月),頁165。
註41: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9月),頁83。
註42:〈十餘國加緊掠奪南海資源 中國需要有所作為〉,瞭望東方/新華網,2004年1月17日。chinesenewsnet.com。
註43: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秀威資訊出版,2002年。
註44:龍村倪,〈戰略對峙下的『南海』變局與困境〉,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三軍大學,民國88年12月8日),頁82。
註45:中央日報,民國82年5月31日,第7版。
註46:工商時報,民國83年11月20日,第4版。
註47:曲明,《2010年兩岸統-中國邁向海洋權的時代》(臺北:九儀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頁207。
註48:參閱中國石油公司網路資料。http://www.cpc.com.tw/classroom/barrel,檢索日期:2017年4月6日。
註49:聯合報,民國84年5月22日,第10版。
註50:可燃冰學名:甲烷氣水包合物(Methane Clathrate),也稱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氣水合物或可燃冰,為固體形態的水合物中包含大量的甲烷。維基百科,2013年3月25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7%83%B7%E6%B0%B4%E5%90%88%E7%89%A9,檢索日期:2017年4月4日。
註51:南方網-南方都市報,2003年10月29日。參見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gdtodayimportant/200310290161.htm.
註52: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甲烷氣水包合物(Methane Clathrate)〉,2009年9月2日,http://case.ntu.edu.tw/hs/wordpress/?p=3887,檢索日期:2017年4月6日。
註53: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2月26日。http://www.sina.com.cn。
註54:「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和平解決」首見於鄧小平的發表,1978年10月25日時任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應邀訪日時,在東京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中日雙方發展的重點係關係正常化,在釣魚台議題上,雙方可以暫時放下,先擱置爭議,此為『擱置爭議』思想的萌芽。197 9年5月31日鄧小平接見來訪的日本自民黨眾議員鈴木善幸時,再度表達,釣魚台議題。中方可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模式,解決與周邊鄰國間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的立場。郭添漢,〈中共南海軍事戰略意涵的檢視〉,《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5卷,第6期,2012年,頁38-39頁。
註55:參見1991年9月18至21日在海口市舉行的「南海諸島學術研討會-海南省政府報告」。
註56:永興島可能部署蘇愷27戰機,航程範圍可達4,000公里,並建有停放30-40架戰鬥機駐防的基地設施,4棟飛機停機倉庫、燃油儲藏庫、空對空飛彈儲藏設施等。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幼獅出版社,1987年,頁253。
註57:丘宏達,〈西沙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問題的分析〉,《明報月刊》,第9卷,第11期,1974年。
註58:另一說是安南在1700年即組織「黃沙隊」到西沙群島進行商業探查。
註59:越南分別於1975年2月14日、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先後發表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百度百科,〈南海諸島群島現狀〉,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45.htm。2013年7月1日。
註60:1974事件:從1月17至20日,中國軍隊大舉侵佔西沙群島島嶼,美國通報西貢政權:「美國太平洋艦隊獲令讓開群島 」,西貢軍隊雖激烈反抗,但由於實力懸殊,最後仍為中國軍隊侵佔島嶼。越南海軍何文鍔上校,〈西沙海戰越方指揮官何文鍔上校回憶錄〉,2011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95fa590100tpsb.html,檢索日期:2017年4月8日。
註61:1988年4月13日 事件: 越南軍隊與中國軍隊在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發生嚴重衝突。參見http://www.american.edu/projects/mandala/TED/ice/spratly.htm,檢索日期:2017年4月9日。
註62: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總理武文傑的邀請,中共國務院總理李鵬於1992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雙方於1992年12月4日簽署《越中聯合公報》,其中包括:雙方重申1991年兩國高級會晤達成的協定,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邊界領土爭議問題。雙方同意,在繼續舉行專家級談判的同時,儘早開始政府級談判,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就解決邊界領土爭議問題的基本原則達成一致,並根據這些原則加速談判進程,早日解決包括海上和陸地上的領土爭議問題。在談判解決前,雙方均不採取使邊界領土爭端複雜化的行動。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2000年12月,〈中國與越南的關係〉。http://www.idcpc.org.cn/ziliao/tuanzu/ndm/beijing/2.htm,檢索日期:2017年4月8日。
註63:1994年11月19日至22日,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對越南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2日雙方發表了《中越聯合公報》,江澤民提出解決兩國關係問題的十六字方針『方向明確,逐步推進,大局為重,協商解決』,得到越最高領導人的贊同和高度評價。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2000年12月,〈中國與越南的關係〉。
註64:1999年2月25日至3月2日,越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黎可漂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會見了黎可漂,雙方表示要盡早談判解決兩國邊界領土問題,確認要按照『平等互利、注重效益、講求質量、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擴大兩國的經貿和科技合作,以利兩國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兩國簽署了《中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2000年12月,〈中國與越南的關係〉。
註65:「Plans for Air Bases on Spratlys a Cause for Concern: Hanoi,」 Straits Times, July 16, 1993, p.7。
註66:〈越南抗議臺灣興建南沙機場〉,大公網,民國94年12月30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05/12/30/YM-504833.htm,檢索日期:2017年4月9日。
註67:「Air Force Plane Fired Upon over Spratlys,」 Philippine Star, September 5, 2002;《亞太研究論壇》,第19期,2003年3月號,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安全研究中心出版。
註68:〈我主權聲明,越南提反駁〉,《聯合報》,民國84年5月19日,2版。
註69:中共及越南1999年12月30日於河內簽署『中國大陸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2000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通過、開始施行。
註70:文匯報,〈中越同意共護南海和平〉,2013年5月1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12/CH1305120030.htm,檢索日期:2017年4月9日。

公告日期: 2017-10-06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

:::

媒體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