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專區

:::

中共南海島礁建設對我海軍軍事戰略之影響(許然博)

中共南海島礁建設對我海軍軍事戰略之影響
CPC’s constru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influencedon R.O.C navy’s strategy
海軍上校 許然博
提  要:
一、南海位居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戰略要衝,也是亞洲各國石油運輸的重要交通線,由於南海各聲索國對南海島礁控制權的爭奪日趨白熱化,衝突的風險也明顯升高。
二、近年來中共在其國防經費逐年成長挹注下,加速國防與軍隊現代化進程,並積極強化區域拒止戰力,2015年起積極在南沙群島所控制的七個島礁上,實施大規模的「填海造島」工程,到2017年中共將「具備在該地區迅速部署重大軍事力量的能力」,甚至部署了遠程軍事雷達,以提高「航艦殺手」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打擊遠距離目標的能力,破壞美國海軍的反制措施。
三、中共迄今未放棄對臺使用武力,為我國最主要的安全威脅,我國在南海又據有東沙島及太平島,中共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逐,東海、南海島嶼及海洋權益爭端升溫,對我國防安全及南海兵力部署帶來挑戰,我應正視其野心,在國防上維持高度警覺,不讓中共有可乘之機。
關鍵詞:戰略要衝、海軍戰略、兩洋戰略、區域拒止
壹、前言
南海為中國故有海域,國民政府在大陸主政時期,將南海劃設為十一段線,然因當時國力較弱且無力經營,迄抗戰勝利後始派遣海軍艦艇逐島劃界設碑及命名。中共竊占大陸後,起初並不重視南海的經營,甚至為了與越共發展友好關係,主動將國民政府時期主張的十一段線中與越南交界的兩段線取消,而形成大陸的南海九段線主張。然而,近年因資源及區域安全問題,周邊海域島礁主權及各項海域權利爭端日趨複雜,自2000年起中共在海南島大舉擴軍,南海一躍成為其戰略布局的重鎮,此一動向包含多面向意圖,引發國際間密切關注。為了彰顯對南海周邊海域的主權合法性與正當性,中共不僅在西沙群島等海域設置鑽油平臺,而且還進行一系列行政、島嶼建設與兵力部署,以強化法律戰與整體防衛能量。中共積極在南海各個島礁進行擴建、部署軍事設施,還不斷進行各項兩棲登陸的奪島演練1,除對周邊國家造成威脅,也讓我國在太平島的防衛面臨考驗,更直接影響我海軍戰略交通線,甚至威脅我國家重要生命線,後續相關發展殊值本軍深入研究,並妥採因應作為以確保國家安全。
貳、南海地略分析
南海是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的簡稱,北為我國與中國大陸,南有馬來西亞、汶萊、印尼等國,東臨菲律賓,西傍中南半島的越南。南海是印度洋進入太平洋國際海運線和航空運輸線的必經海域,冷戰結束後,隨著亞太地區海上貿易量的不斷增加,其國際貿易通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東南亞各國間及與印度洋、太平洋海上貿易的門戶,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現已成為經濟外向型國家及中、美、日、東協的生命線,有「世界第三黃金水道」之稱2。南海海域中約有270個島嶼(礁),分散於東、西、中及南沙群島,其中以位處最南端的南沙群島面積最大,所有的島礁和暗沙也最多,也是南海主權爭議及糾紛最多、最複雜的區域3。馬來西亞前外長阿拉塔斯即認為南沙群島的紛爭將成為東南亞「潛在的衝突區域」,美國學者孔傑榮甚至認為南海是「美中關係的危險地帶」。要瞭解南海紛爭的由來,必須先瞭解南海的天然環境與資源,進而分析因資源爭奪與戰略需求所引發的紛爭始末。
一、南海各群島天然環境
南海是一菱形海洋盆地,北東向長1,600公里,東西向寬700公里,水深在3,000公尺至4,400公尺之間,總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其中遍佈著許多大小島嶼、暗礁、環礁、洲灘,通稱為南海諸島,各島礁除西沙群島之高尖石島為火山島以外,全屬珊瑚礁以及由石灰質砂礫屑堆積而成的灰沙島。不僅島嶼面積小,土壤貧脊,且大多缺乏淡水,並不適宜人居。在上百個島礁中除較大的數十個島嶼可全年浮出水面外,大多數小島在漲潮沒於水面下,僅在退潮時有部分面積露出水面。
東沙群島位於南海北部大陸坡,由東沙島、南衛礁與北衛礁組成,孤懸於廣東汕頭市南方約140浬的海面上,距高雄220浬。該群島為南海四島群中島嶼數目最少,且距離中國大陸與臺灣最近,島上有我國海巡署駐防,未遭受其他國家占據,也未曾引發過主權紛爭。
西沙群島由宣德、永樂兩群島及鄰近之島礁、洲灘組成,其主島永興島位於海南島榆林港東南方180浬處,距高雄565浬。該群島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曾為越南所掌控,並於1974年引發中共與越南間的衝突,中共擊退越南的駐軍並占領西沙群島,現全由中共控制。
中沙群島係由26個隱伏於水下之珊瑚礁、灘、暗沙所組成,該礁群於平均低潮時在海平面下12至20公尺,礁群之西南側距西沙群島東南約70浬,該群島為南海四群島中陸地面積最小的,民主礁(中共稱之為黃岩島)為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石,面積僅10平方公尺,其餘島嶼都沒於水中尚未成島,完全無法居住,雖然我國、中共都宣稱擁有全部主權,菲律賓也宣稱擁有民主礁的主權,但目前未有任何國家派軍占領。
南沙群島海域總面積約108平方浬,島礁分布面積最廣,紛爭也最多。該群島的海域邊緣距越南約900浬,菲律賓的巴拉望島在其以東約120浬,馬來西亞的沙巴邦在其150浬以南。南沙島礁的海拔都不高,面積也都不大,退潮時露出海面的島礁有52個,而漲潮時能露出海面的島礁僅餘26個,目前為中共、中華民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國所聲稱擁有主權,除了汶萊之外,各國都派兵占領部分島礁,而成為南海主權爭議的焦點。
二、南海海域天然資源
南海海域的各島礁資源貧脊,惟各島礁上皆覆蓋有厚實的鳥糞層,為優質的磷肥,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即因覬覦這些磷肥而竊占南海島礁大肆開採,經多年的盜採,磷礦幾乎已被開採殆盡。雖然各島礁天然資源貧乏,但南海海域中則擁有相當豐富的天然資源,除了傳統的漁業資源之外,還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甚至新一代的石化資源─天然氣水合物。
在漁業資源方面,南海屬熱帶及赤道帶氣候,溫度高且年變化小,物種豐富。據估計,該海域的魚類資源有500多種,其中大約100多種有捕撈的價值,名貴或經濟價值高魚類有20多種,每年魚類資源的生產量約945萬噸。近年由於過度捕撈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漁業資源出現明顯的衰退。
石油方面,各國估計的不同,有估226.3億噸,也有高達320億噸。無論如何,石油蘊藏量相當豐富是不爭的事實。該海域分布許多新生代沉積盆地,從珠江口、瓊東南、北部灣、鶯歌海、西沙海槽、中建南、萬安、曾母、北康、南薇、南沙海槽、禮樂、巴拉望、汶萊-沙巴、馬來等十餘個盆地,其中位於南海南部有許多的大型油氣田,而位於南海北部大型油氣田較少,中小型油氣田較多。但因南部的盆地距離我國與中共遙遠,距離菲律賓、越南、汶萊、馬來西亞較近,因此不僅許多島礁已被他國占領,海域上的石油資源也遭附近國家大量開採,成為南海主權紛爭的主要由來,同時也是東南亞區域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天然氣方面,中國大陸在南海已探勘到3,235億立方公尺的蘊藏量,天然氣的年產量約60億立方公尺,占其海上天然氣總產量的88%。目前中共仍持續在該海域探勘天然氣,並投入深海區的鑽探,未來將會逐漸增加投產量,預計2020年年產量將達到400~500億立方公尺。至於號稱21世紀能源的天然氣水合物,雖然距離大規模開採以及實用化仍有一段距離,但是在石油與天然氣已逐漸枯竭的情形下也日益受到重視,據估計南海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資源量達670億噸。
三、南海紛爭肇因
南海自古以來即為中國的傳統漁場,亦為我國固有領海,早在西元八世紀周宣王時代的「江漢」詩中,即已出現南海的名稱,而南海中的島礁自古以來也被視為中國的領土,但因距離本土過遠,且其自然環境不宜久居,因此歷來並不受中國及鄰近各國的重視。雖清末年間日本曾侵占過東沙島,但在兩廣總督張人菌交涉下即歸還中國。民國成立後雖仍有小規模紛爭,並曾短暫被他國占領,但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由我國政府控制,國際間並未有任何爭議。然而自南海海域蘊藏有豐富石油與天然氣被報導後,各國競相宣稱擁有其主權,並開始占領各島礁,領土紛爭就此展開,20世紀以後更演變成複雜的國際爭端,涉及的是島嶼主權、海域劃界及資源利益的爭奪,主要的聲索國包括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及中華民國(如圖一),也包括區域外的美國、日本等國際勢力的介入。目前除了由我國控制並派兵駐守的東沙群島外,另外三個群島都曾引發國際紛爭,其中西沙和南沙群島甚至還引發過軍事衝突。各群島及周遭海域衝突分析如後:
中沙群島方面,雖然露出水面的島礁在南海四沙中最小,且難以有效占領並派兵駐守,但目前仍為中華民國、中共以及菲律賓三方宣稱擁有主權的局面。我國在對日抗戰結束後不久,就由內政部方域司專門委員鄭資約著的「南海諸島地理誌略」中,將民主礁列入版圖,其後中共政府也在1983年公佈了「中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中含括有民主礁,兩岸政府以歷史原則一直對其宣示擁有主權。菲律賓政府則以「民主礁在菲律賓的經濟海域之內」為依據,聲稱對其擁有主權,並曾於1997年5月以「非法進入民主礁附近的菲律賓海域」的罪名逮捕21名中國大陸的漁民。
西沙群島方面,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與法國均曾實際控制過,到了1950年代,西沙群島為南越政府與中共分別占據。1973年9月,南越政府正式將西沙群島納入其版圖,有10個島被併入福綏省達杜縣,不久後越南派兵登陸鴻庥島在內的5個島,並在鴻庥島設立總部,隨後與中共爆發軍事衝突,越南不敵中共,部分島礁為其占領。迄今該群島雖有我國、中共與越南宣稱擁有主權,但實際是在中共的有效控制下,中共並在永興島上建設為略具規模的現代化城鎮,已有居民永久居住,並建造了可起降的中型客機的機場,中共也在琛航島上則建造了直升機機場,是南海諸島中建設最完整的。
南沙群島的軍事衝突則發生於1988年,該年2月中共正式宣布擁有南沙群島的主權。一個月之後,中共與越南在赤瓜礁海域爆發軍事衝突,雙方互有傷亡,並且依然強調擁有南沙群島全部或部分的主權。隨後中共對南沙群島的態度轉為積極,在1988年至1991之間,中共奪取了15個越南宣稱擁有主權的島礁。另外在1995年,菲律賓與中共也爆發了「美濟礁事件」,菲律賓將中共在南沙群島五方礁、半月礁、仙娥礁、信義礁及仁愛礁上設立的測量標誌炸毀,並扣押在附近作業的4艘漁船及船上的62名漁民。隨後中共雖向菲律賓提出抗議,不過中共在該事件中頗為自制,雙方並未發生進一步軍事衝突。
有鑑於相關國家在南海中的紛爭不斷,甚至有升高為軍事衝突的可能,為能化解衝突,開始有以協商對話來化解對立的共識出現。2002年,中共、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與南海紛爭相關的國家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各方重申鞏固和發展各國人民和政府之間已存在的友誼與合作,以促進互信夥伴關係,相關各國已認知到為增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中共與東協各國有必要促進南海和平、友好與和諧的環境,希望為解決有關國家間的分歧與爭議創造有利條件。該宣言是中共與南海紛爭相關國家之間的第一信心建立措施,此後雖然南海主權紛爭仍未解決,但是各國在處理南海事務時均較以往節制,未再有軍事衝突發生。
隨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頒布,使南海的情勢更加的微妙,公約中規定各國擁有12浬領海、200浬專屬經濟區及350浬大陸礁層,然而南海海域主要由我國、中共、越南、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沿海國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所構成(如圖二)。由於南沙群島中部分島礁座落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汶萊的大陸礁層之內,因此彼此存在著海域重疊和劃界的問題。這些問題又因為中越兩國對南沙、西沙群島主權以及中菲兩國對南沙群島、黃岩島提出各自的主張而變得更加複雜。由於聯合國將各沿海國提交海域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方案申請的最後期限訂於2009年5月13日,為此各國又掀起一波新的南海主權爭議。同年2月菲律賓國會通過了「領海基線法案」,將中沙群島的民主礁和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劃為菲律賓領土;5月馬來西亞與越南聯合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他們各自在南海南部的200浬外大陸架「劃界案」,而越南又單獨提交了在南海中部部分地區的外大陸架「劃界案」;7月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刊登文章,以南海周邊國家向聯合國提交大陸架外部界限引起的紛爭為背景,鼓吹形成一個東南亞的「南沙集團」與中國大陸爭奪南海,因此南海的紛爭在可見的未來仍難有完美的解決方式,甚至可能成為東南亞區域甚或整個東亞不穩定的關鍵因素。
參、中共強化控制南海的舉措
考量南海的戰略位置重要,加上中共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長動力,使其有足夠的資源的海洋科技可積極經營南海海域,中共除了加強在南海的兵力部署及能源開發外,並運用抽砂填海擴大南海各島礁面積,在島上建設機場,部署各類型情監偵與攻擊武器,儼然將南海給軍事化,分析近期中共強化南海經營的舉措主要有下列幾項:
一、強化島礁建設
為鞏固在南海諸島法理地位及防衛安全,中共首要作為就是加強其占領島嶼的基礎建設及屬地管理措施。由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專屬經濟區訂為200浬,至南海各沿海國專屬經濟水域相互重疊,造成周邊國家相繼建造島礁以做為延伸劃界之基點,以奪取南海更大之利益,尤以中共最為積極(中共南海諸島的造島工程如附表),近年來積極展開島礁填海造陸工程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據美國合眾國際社報導:近期共軍在海南島建設核潛艇基地及大型港口碼頭設施,同時其海、空軍亦正積極強化西沙群島的軍事設施,並於永興島擴建軍用機場導航雷達、機庫和油庫等附屬設施及情報監聽站,將共軍的戰力投射範圍涵蓋整個南海海域,除強化對南海地區周邊國家的監控力度外,亦大幅提高共軍在此地區的防務能力。
二、設立國際法庭及海嘯預警中心
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將於南海建設國際海事司法中心,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共強調:人民法院的工作重點在於「加強海事審判工作,建設國際海事司法中心」。人民法院服務保障「一帶一路」、海洋強國等戰略實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海洋權益和其他核心利益。另外中共「國家海洋局」表示,經聯合國批准,中共將在南海建立「海嘯預警中心」,其目的是為了人工島礁成為「合法的、真正的領土」。
三、設置行政區
中共立國後,於1959年設立了西沙、南沙、中沙辦事處,管轄各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原隸屬廣東省和海南行政區,負責領導南海各島的開發建設和行政管理。1969年群島辦事處改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又恢復為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各群島辦事處相應劃歸海南省管轄。2008年,根據海南省完善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的要求,設置了組織部、宣傳部、群工部、社會發展局、財稅局、海洋漁業局、國土環保與建設規劃局、旅遊局和公安局等18個行政職能部門,並設置了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等各類事業單位20個。為有效掌控南沙主權,中共民政部2012年6月21日宣布設立地級三沙市;同年7月21日,西、南、中沙選舉了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23日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市一級權力機關。翌日,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西沙永興島舉行,象徵大陸對南海所轄島礁和海域的管理、開發、保護步入更加規範的時期。中共並建立三沙市黨政系統,具體履行管理職能,將加強大陸對南海傳統海域的行政管控。
四、強化南海兵力部署
能源是大陸經濟的發展命脈,大陸目前有85%以上的原油須經過麻六甲海峽,因此控制印度洋與掌握麻六甲海峽制海權,對大陸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目前,中共海軍可用於南海方面的艦艇有南海艦隊的十餘艘護衛艦,這些艦艇平時要執行各個海域和各方面的任務,用於南海的力量有限。而其他邊防、海警船隻都比較落後,除漁政船隻外,基本上都到不了南沙。而在部署殲-10/11前,現有作戰飛機飛行半徑也達不到此一海域。共軍已規劃為海軍、海警、海監、漁政等部門增添設備,特別要為海軍、海警增加三千噸以上的艦艇和船舶;增加噸位大,續航能力強,適於處置海疆衝突的船舶;平時能到相關島礁巡邏、訓練、糾察及宣示主權,遇到問題能夠趕得到、管得住。因此,中共軍方目前不斷強化南海周邊的兵力,包括:
1.海軍部分:部署廣州號、武漢號、蘭州號、海口號等新型導彈驅逐艦,以及黃山號新型導彈護衛艦,俾強化各艦之防空、制海及反潛能力,部署共軍最新型之船塢登陸艦崑崙山號,可搭載4至6架直升機,裝載30至40輛新型兩棲坦克及兩棲裝甲運兵車,3至4艘大陸自製的新型氣墊船,可輸送營級以上兵力。
2.空軍部分:中共發布其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機編隊,曾多次進行經空中加油赴遠海訓練,隨後又成功組織有加油機補給的戰機編隊,完成一系列遠海巡航訓練任務。上述多機多批、長距離空中加油、遠程機動戰巡的新突破,有利於共軍掌握南海海域的制空權。另根據2016年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書」分析,共軍過去十年在兵力投射的能力上大幅增加,未來也將循此軌跡發展。2016年美衛星偵測發現,中共已在南海機場部署殲-11型飛機及紅旗型防空導彈。
五、破解南海困局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麻六甲海峽被界定為必須控制的世界十六大咽喉水道,雖然該海峽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個國家共同管理,但在防務能力、利益分配、通航規則、地區局勢、國家關係方面,仍存在許多不安定因素。再者,東南亞部分國家與俄、日、美、澳、印等大國關切南海的地緣政治、世界航運價值及豐富的資源儲量,讓南海海域有成為區域乃至全球「熱點」之趨勢。就中共的立場言之,南海爭端已成為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的重要平臺,「維護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成為美國介入南海衝突的主要藉口,以「亞洲領導者」自居的美國不斷透過與東協國家的聯合軍演,加速重返東南亞的戰略作為。南海不僅基於重要的地緣戰略和能源儲備,也早就因長期存在的領土爭端,讓糾紛和衝突在這片水域不斷發生,且周邊國家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共發生對立,轉而尋求美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使南海如同一個武裝起來的大兵營。
在南海議題上,中共雖倡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暗地卻不斷強化南海戰力,致此區域相關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相互進行軍備競賽,造成嚴重的安全困境與不穩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宣稱:過去的「空海一體戰」既帶有挑釁性,成效又低;相較之下,切斷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通道的「離岸控制」(Offshore Control)戰略要有效得多。此一說法,正是多年來大陸所擔憂的「麻六甲困局」。對此,大陸為突破麻六甲海峽由美國獨控的局面,正積極從波斯灣到中國大陸水域布建「珍珠鏈」,經由巴基斯坦、緬甸等處取得出海口,以利大陸原油運輸及艦艇整補作業;同時,也強化隨時可進入印度洋的海南島軍力,並在印度洋設置監偵站,監視印度洋海域。2015年中共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中指出:「進一步拓寬戰略視野、更新戰略思維、前移指導重心,整體運籌備戰與止戰、維權與維穩、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注重深遠經略,塑造有利態勢,綜合管控危機,堅決遏止和打贏戰爭」。顯示中共已依習近平的指導,前置軍事鬥爭準備基點,並輔以加速南海島礁「填海造陸」工程、強勢軍事維權等作為,展現其欲主導區域事務之企圖。
肆、中共經營南海的意涵
由於南沙群島的地理位置距離中國大陸遙遠,離海南島榆林港約1,000公里以上,超出中共空軍現階段的作戰範圍。一旦南海發生緊急事故或衝突事件,無法及時到達南沙群島海域;且因原先所控制的南海島礁不足以做為停駐據點,且油料及彈藥等後勤補給困難,無法在南海持久作戰,以至於中共在南海島礁積極進行填海造陸工程,主要目標是「小島堡壘化」和「大島陣地化」,並在島上興建軍事設施,以做為在南海的戰略據點。中共現今在南海擴建島礁面積,有助於在南海競逐及維護領土主權。在南海問題上拒絕承諾不使用武力解決爭議,亦拒不參加多邊討論,以期建立發展南海制度。中共更曾經多次在各種場合直接對美國前副國務卿柏格及國務卿希拉蕊表明:南海是關係到大陸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立場。因此,中共在南海戰略上勢必採取捍衛主權的決心。就海軍戰略及南海諸島所扮演的戰略價值分析如下:
一、中共南海軍事戰略
從地緣角度分析,海峽和狹窄水道是一種「交通樞紐」中共可運用海峽和狹窄水道獲得「交通線」。這種因地理因素,所產生的軍事地理特性的價值對於中共海軍而言是一種有利的資源。但是,這些海峽將封閉與半封閉的海域與大洋連接起來,成為一種交通網絡的中心,而既然是所有載台易到之處,故也易受到攻擊。對於中共而言,只要部署部分作戰艦隊在南海將能有效的阻止敵作戰艦隊進出4,亦可阻止敵作戰艦隊兵力的分合。另一方面,這種「交通樞紐」的占有若能有效運用,將對艦隊的「火力」發揚與兵力「節約」有莫大的助益。南海與太平洋及印度洋藉由海峽相互連接,而由中共「填海造島」行動,可推斷其海軍戰略是以實行太平洋和印度洋為基礎的「兩洋」戰略。現階段中共海軍戰略建構的重點應是印度洋,以打破美國和印度可能會利用「印太地區」圍堵中共的戰略企圖。另從地緣政治考量,印度洋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為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更是中共突破美國太平洋島鏈的理想選擇,因為中共在東部面臨美國、日本等大國的重點封鎖與圍堵,難以在太平洋突破島鏈限制,而在印度洋卻有巴基斯坦可做為中共實施印度洋戰略的戰略支點5。
從中共海軍的地緣戰略角度,南海及印度洋的軍事戰略具有「連動性」,若先不考慮海上「交通線」的問題,則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海上作戰的優勢,所以中共海軍的考量,是為了減低「不利的情況」,可由「作戰海域」的選擇形成對敵一種作戰的困難6,也就是「位置」的考量。二者結合運用,可能對於中共「不利的情況」轉換為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海上作戰的優勢的效果。換言之,中共軍事力不論具備多大的優勢,都無法克服南海地理上的限制,亦即南海四周環繞著許多不同的國家,亦即威脅來自四面,此等諸多不利於中共海軍機動。因此合理可推論,中共海軍若破除此種劣勢(不利因素),南海與印度洋的連動運用就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相對關係。
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共海軍的發展,未來南海艦隊作戰方向就是從南海戰區向印度洋的自然延伸。欲達成此戰略目標,中共就必須成功禦敵於西太平洋遠海7,避免「戰略翼側」遭受威脅,中共海軍艦隊就可進入印度洋,保衛各條航線的海運安全。且能在兩洋上互為連動,相互策應8,而且只要其中之一個方向艦隊的行動成功就可緩解另一個方向上的巨大壓力,而此也代表著「位置」與「作戰艦隊」的關係。綜合上述,中共占據「南海」的真正的意圖不單純僅是主權的問題嗎,以中共海軍「能力」而言,若與美軍相比,始終處於劣勢,若美軍「連橫」西太洋國家威脅中共,中共勝算極低9,因此,在南海實施作戰對中共而言,實在是非明智之舉。但是,中共若將「南海」視作一個戰時暫時可喪失的資源,更明確的說法是,在有限時間內運用「戰略真空」,將敵誘入南海,並運用印度洋及太平洋做為海軍戰力機動區域,待情況有利時集中火力(陸、空、海、天)殲滅敵於南海,近似於「口袋戰術」的「外線作戰」方式10。2014年2月19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海軍艦隊在東南亞海域執行巡邏任務,其範圍包含中越在南海的爭議群島西沙群島,而後駛往位於南海馬來西亞海岸線以外的曾母暗沙後奔赴印度洋11,而參與戰備巡邏編隊是由南海艦隊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導彈驅逐艦海口艦、武漢艦等3艘艦艇組成,隨艦搭載各型直升機3架、氣墊艇1艘,及1個陸戰連等兵力12,似乎可印證了中共正朝著這個戰略運用而努力的端倪。
此外,中共亦可能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從地理位置而言,永暑礁距離中共海南島約1,000公里,而距離越南和菲律賓最近約為480公里,與馬來西亞約550公里。永暑礁的空軍基地能使中共控制南海空域,它將靈活運用戰術、戰機在該空域執行任務,一旦爆發衝突,戰機從該空軍基地起飛相較於中共遠程內陸派遣戰機更具優勢。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學教授詹姆斯霍姆斯表示,美國海軍未來在該海域需要應對的將不僅是中共海軍,還包括中共空軍和陸軍。中共空軍能透過岸基戰機打擊海上艦艇,其中包含「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霍姆斯表示:如果能用岸基武器阻擋住美國強大的海軍,中共海軍就不用冒險進入西太平洋和中共海域以外13。此種作戰方式更可讓中共在南海「戰略真空」之後,使「兩洋」中共海軍機動艦隊,避免遭敵威脅,不致形成一種「戰略翼側」威脅。南海對中共而言,在平時是一個「主權」的價值可能無庸置疑。但是,戰時的運用將不僅於此而已,它更可能是一種方法與資源結合運用方式之一,也就是吸引敵方聚集的海區,繼之以運用「戰略真空」形成一成有利的「外線作戰」方式,配合「兩洋」機動艦隊的運用(陸、海、空、火箭軍、衛星),殲滅敵戰力。是以平時經營南海將成為中共的重中之重,而「填海造島」將會只是中共「吸引或誘導敵方聚集」的開端而已。
二、中共南海「填海造島」戰略目標
中共海軍為避免未來海上作戰的劣勢,在西太平洋地區實施「反介入」的作戰模式,但此戰略優勢中共最多只能做到所謂的「拘束」敵作戰行動而已。以時間而言,短期內也許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效果,但是對長時間而言,對於中共將形成不利的戰力值「消耗」。因此,運用所謂「南海-戰略真空」,「邀請」敵方先進入南海,再結合部署於「兩洋」的機動艦隊,在時空有利環境下,以外線作戰有利態勢殲敵於南海,則是一種一勞永逸的作法,亦可將戰區控制於國土境外,避免造成中共境內更大的損失。而從中共的地理位置可知,中共周邊海域,以東則是太平洋兩個島鏈地區為主14,向南則是南海或從麻六甲海峽延伸的印度洋。簡言之,中共海軍作戰的能力必須涵蓋此等範圍,才可能達成此種所謂「戰略真空」的效果。
中共目前在5個暗礁進行擴建,赤瓜礁是正在進行擴建的暗礁之一。此外,中共準備在赤瓜礁建成航空基地,該基地有混凝土跑道,可供戰機起降,主要用來宣示對南沙群島主權。過去,探討中共主權為何要透過九段線主張南海時,最普遍的觀點認為是不斷增長的能源依賴所致。然而,南海雖然有77億桶的石油儲量和19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然而卻沒有一處在中共聲稱主權之南沙群島附近15,由此可知中共積極經略南海,資源考量可能只是其一較小的部分,大膽假設應該別有用心,更可為前述「戰略真空」提供印證。
而這個印證,合理推論之就是:一方面,中共希望能夠支配第一島鏈,其目的是拒止唯一有能力阻止其行動的美國海軍進入該區,這也就是為何中共採取反介入(Anti-Access)與區域拒止(Area Denial)手段;而另一方面,中共以更積極的手段,在南海造島嶼基地16,而其真正的戰略目標,借外表形塑南海成為中共戰略「核心利益」,而實際內涵是為未來戰時吸引敵戰力進入南海-形成「戰略真空」鋪路,再以「兩洋」連動戰力殲滅敵於南海。
要達到「兩洋」中印度洋目標,則中共需要建設一支適型的航艦機動編隊,因為朝「兩洋」發展的先決條件,中共就必須先獲致周邊海域的制海權,才能確保中共戰力能持續支援在「兩洋」的戰略行動,可使中共海軍安全無虞的分散兵力在太平洋與印度洋兩處,否則絕難同時達到兩個相距遙遠又難以迅速支援的戰略目標。據此以距離可推斷出,在平時,中共運用海南島基地距離麻六甲海峽約1,200浬,以航母編隊航速20至25節計算,可以在兩天之內將麻六甲海峽納入殲-15艦載機作戰範圍。此外,海南島基地位處美國海軍第六和第七艦隊的交界處,美軍在此的兵力稍微薄弱。向東最近的航母基地日本橫須賀距離約2,000浬,向西新加坡樟宜基地也在1,200浬以上,最近的空軍基地沖繩距離此地也有1,000浬左右。而大陸海軍航母編隊從海南基地出發,向東可以迂回臺海,震懾日本,側應正面戰場;向西可以斷麻六甲,繼而前出印度洋17,達到「兵力分散」戰力真空的效果。
在戰時,就「兩洋」作戰而言,中共海軍作戰艦隊「行動自由」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為,海戰中,雙方作戰艦隊被賦予非常艱巨的任務,也可說是雙方政治的對抗的過程,因此,不可避免的海上作戰行動一定會遇到抵抗。雙方因為戰力優、劣的不同,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將會採取一系列的行動,而這些行動的成功與否就端視所擁有的「行動自由」。對中共而言,戰時為了因應成功「戰略真空」後的南海,中共海軍「艦隊」與「聯合作戰」之間與「交通線」的保護有所不同,關鍵在於「行動自由」。
中共在「兩洋」作戰中,為了「行動自由」,中共作戰艦隊要依據海上可能受到敵方干擾的危險性進行調整18。因此,「行動自由」並非單純指速度或範圍而已,它所代表的是一個包含兵力、火力、位置等的總合。
因此,中共「兩洋」作戰中,雙方將以各種方式限制敵方的各種作戰行動,其中的關鍵是若能對「艦隊」作有效的限制,將對海戰結果有絕對的影響,因為「艦隊」是「制海權」爭奪的主要力量。換言之,中共若以「南海戰略真空」限制了敵「艦隊」的「行動自由」也就等同於制約了敵方對於海上控制的力度,某種程度而言就是吸引敵戰力於「南海」限制了敵方「制海權」。
而近期中共運用「經濟」糖果的外衣,操作「一帶一路」的海上絲路安全通道(如圖三),用以淡化軍事戰略的作用,緩解中共周邊國家安全上的憂慮19。然而,從戰略的角度觀之,更可以合理推斷,是為 「兩洋-南海戰略真空」做足準備,此等有跡可尋:首先,中共海軍新型大型綜合補給艦,目前已建造4艘,另2艘刻正建造中,未來可使中共海軍的綜合補給艦總數增加到6艘20,由此可推斷,中共對於「兩洋-南海戰略真空」中機動艦隊戰力維持準備;其次,日前南海艦隊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導彈驅逐艦海口艦、武漢艦等3艘艦艇組成,隨艦搭載各型直升機3架兵力。編隊分兩個兵力群,赴南海、西太平洋、東印度洋海域訓練21,更可說是為前述戰略鋪路的印證,判斷未來此種強度、力度將常態化。但是,從柯白提及戰力「內聚-外延」的角度探討,不難看出中共海軍在印度洋上的弱點。而這個弱點就是「時間消耗」伴隨的「戰力消耗」,尤其中共海軍戰力在「內聚-外延」過程中將更為嚴重,所謂「內聚」所指的是戰力「集中的過程」,而「外延」所指的戰力「分散的過程」,而這兩者之間存在的是一種「時間消耗」衍生出的「戰力消耗」問題。換言之,中共海軍如何在「兩洋」長時間保持戰力完整,在太平洋因離中共陸岸較近,此種問題較不明顯,而印度洋則不同,印度洋若無中繼基地,中共海軍戰力將無以為繼,即便有補給艦的支持,也僅有數週的能力而已,而要長時機動於海上,中繼基地就顯的非常重要,因此中共長期與巴基斯坦友好,並主動投資瓜達爾港,其背後的戰略意圖可能就是為有效解決印度洋上中共海軍艦隊「戰力維持」的問題先期準備。
2015年中共向巴基斯坦提供110架最新型JF-17戰機,還投資了價值460億美元的經濟走廊計畫。另外,中共也簽署未來將提供8艘潛艇,從而使巴潛艇數量大增22。中共此等友好巴國的「努力」,從現實主義的觀點而言並非「無償」作為,而是一種「有價」的急於尋求印度洋上解決「戰力維持」的問題鋪路。不僅如此,2015年1月30日巴基斯坦同意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瓜達爾港的營運控制權移交給中共23,是以,此等中共「無償」作為終究獲得了「有價」的回報,美國著名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認為:中共如擁有瓜達爾港,便可以監視美軍在波斯灣的行動,並對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上的行動及美、印在印度洋的軍事行動瞭若指掌,中共擁有瓜達爾港海外軍事基地,對於印度洋機動艦隊無非是如虎添翼,因為它可以提供海軍後勤補給24,印度洋上中共海軍「戰力維持」的問題也將得到初步的解決。加之前述,結合過去中共海軍在亞丁灣之外的印度洋上反海盜,以及中共海軍在西太平洋行動常態化,中共海軍獲得了許多經驗與信心25,對於未來操作「兩洋-南海戰略真空」之戰力「內聚-外延」將更具信心。
以柯白的「海軍戰略」角度分析,對中共而言,此種調整「目標-印度洋」以因應「資源-南海」,似乎是一種有效的作法,所以「目標」的選擇將會是中共艦隊重要考量,因為,假設中共「艦隊」與「資源」之間形成一種常數關係,而唯一的變數即是「目標」而已,所以中共調整「目標」使手段更為有效。但是,掌握有效的「位置」,將可讓中共更容易達成目標26,並且也較容易的獲得「資源」,進而獲得連綿不絕的海上「作戰持續力」。本文所提的「位置」就是「南海-印度洋」的連動關係。中共在操作「兩洋」作戰中,儘管中共艦隊部署範圍很廣,外延能力很強,但各部分之間在「集中」必須保持著高度的「內聚」能力。而就地理環境而言,以南海設定為作戰中心,也可以有這種快速聚合的特性27。
繼前所述,中共在克服上述等因素後,中共海軍「集中」的原則是要有彈性,所以作戰艦隊應在「兩洋」可自由的「集中」。但是,有時可能不採取「集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隱匿中共實際部署或作戰的企圖,而且中共能夠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應付敵方所採取的任何危害中共海軍的作戰行動。另外,中共不僅應防止任何一部分遭敵方擊敗,而且還要把每個分遣作戰支隊,均能誘使敵方走向中共所期望的「位置-南海」28。在南海方面,大陸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左希迎教授指出,中共的南海政策出現了兩個新變化:在戰術上更加自信中共不再忌憚使用力量,使用力量的方式也逐漸多元。在「中」越、「中」菲爭端中,中共民用船隻、海監船、軍艦等多種力量交替使用,在不同性質的事件中使用不同的力量,在不同層次的衝突中使用不同的力量組合,應對方式更加收放自如。中共戰術上的自信是基於自身能力的提升。近年來,中共在海上鑽井平臺和深海探測技術兩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海洋執法力量大為加強,海軍力量迅速提升,這些硬實力使得中共腰桿更加挺直。在與越南和菲律賓對峙的過程中,中共在技術上的優勢非常明顯,這也為中共處理南海爭端提供了基礎。在戰略上主動出擊鑑於美、日、越等國在國際舞臺上圍攻中共,中共秉持「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原則。在先前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共積極在多邊平臺上闡述自己的安全觀,不再避諱分歧,並公開駁斥美日等國的論點;另外,針對菲律賓在國際常設仲裁法院狀告中共,中共表現得非常堅決、強勢。對比這兩個事件可以發現,中共對多邊平臺更加自信:既主動參與多邊機制,又對多邊機制分別處理。善加利用多邊機制,可能是未來中共南海政策的一個新變化29。
綜合言之,從戰略的角度而言,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的戰略目標,並非單純強化南海主權擁有的力道而已,這可能僅是一種所謂「表象」而已。而真正的目標是,藉由各國認知南海為中共核心利益無可替代的概念,順勢強化各國概念的合理性,運用「填海造島」更具有指標性意義,更強化了此種概念的合理性。而真實的戰略意圖是,希望能為未來南海「衝突」推展「戰略真空」亦即吸引敵方進入南海,再以「兩洋」機動艦隊結合陸、空戰力,形成一種「內聚-外延」外線作戰樣貌,殲滅敵於南海。
伍、中共南海島礁建設對我海軍軍事戰略之影響
過去數年,全球安全情勢仍不脫以美國為首之「一超多強」格局,而暴力極端與恐怖組織勢力擴大、東歐情勢不穩、美俄關係趨向冷戰化等因素,讓美國主導全球安全事務,面臨新的挑戰。亞太地區面臨的主要安全挑戰包括東海與南海水域及島嶼爭端、北韓發展核武等,而中共持續軍事現代化,以及推動「一帶一路」外交與經濟戰略,並擴大在東海與南海的影響力度,仍是左右亞太區域安全穩定及影響我國生存發展之主要威脅。綜合分析中共南海島礁建設將對我海軍戰略形成下列影響:
一、削弱我海權
中共於南海擴建島礁,並將其軍事化,以提供海空軍重要基地與依託,具有海權理論上的「排他性」,軍事化的島礁可提供海空軍兵力長期進駐,海軍艦艇可長時間駐留南海執行任務,不但對美國所提倡的「自由航行」形成威脅,同時對南海各聲索國海上武力之行使造成威脅,進而削弱其「海權」。依據馬漢的『海權論』,海權的構成要素包含:地理位置,自然結構,領土範圍,人口數量,民族特點,政府以及國家機構之特性。依照這些條件,中共發展海權是有其潛力的,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提供海權發展的助力與推力,加上蘇聯瓦解來自北方的威脅降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權力逐漸消退、以及南海領土主權爭端等因素,使中共積極發展海權以符合國家利益與戰略規劃,尤以南海填海造島,已發展及建設各項海上探勘工作船與技術,組成規模龐大的船隊,以支持國家建設的達成。我國同為南海聲索國之一,中共海權的擴張,將削弱我海權的主張與行使,進而危害我國家安全。
二、危害我海上重要交通線
麻六甲海峽及南海航線除了是大陸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外,亦是日本、韓國及中華民國等國家經濟及戰略的生命線,這些國家 90%以上的石油進口都要經過南海運輸。一旦大陸在南沙的島礁建設完成,增加海、空軍事實力,在占有地緣之利態勢下,使大陸在這個區域獨霸一方,就近可控制南海的重要航道,如此就等於控制了日本、韓國和我國海上的命脈。尤其我國可用土地面積及資源有限,能源及民生物資須仰賴航運,經貿上更是「出口導向」的海島經濟,故而應該將環繞四周的海洋視為延伸出去的藍色領土予以有效經營臺灣也十分依賴海外貿易,而南海為我重要的「海上交通線」,其不僅為政府經貿「新南向政策」的重要航路,一旦遭大陸海、空武力封鎖,將可截斷我海上交通線,屆時石油能源、工業原料及成品進出口將遭切斷,影響國防安全、經濟民生及民心士氣,我國在地理上是標準的海島型國家,軍事上依賴海洋為屏障,經濟上也仰賴海上貿易交通,且由於石油及天然氣是現代工業重要亦具戰略性之能源及原物料,然而全球石油生產國大部分集中在軍事衝突頻繁的中東地區,如何確保能源運送安全及價格穩定,已是各國關注重心。
三、做為兩岸談判籌碼
中共認為一旦對臺動武時,外力介入係其最大隱憂。為有效拒止外軍介入,近年來積極在海、空軍及火箭兵部隊演訓中,以紅/藍軍對抗模式進行相關戰術、戰法驗證,並發展區域情監偵系統,結合火箭軍、海、空軍等新式武器,逐步提升在西太平洋地區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力。其中海軍艦艇及空軍各型機已多次突破第一島鏈;另遠程戰略轟炸機掛載巡弋飛彈,其打擊範圍可涵蓋關島地區,期形成第一島鏈的戰力優勢,進而嚇阻外軍介入臺海戰局。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中共以戰逼和,迫我上談判桌,以其強大武力做為後盾,逼迫我接受其不平等條件甚或遂行其統一夢想。或者中共強占我南海島嶼,以其慣用之〈圍點打援〉方式逐次消耗我軍兵力,進而進犯我臺灣本島。無論是何種方式,中共南海兵力部署,以增進其兩岸談判之籌碼,對我形成嚴重威脅。
四、強權戰略競合壓縮我生存空間
當今美國、中共、俄羅斯戰略競合關係趨向複雜。美國與中共雖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遏制恐怖主義、開發新能源等議題上進行合作,卻又在東、南海主權爭端、區域經貿整合、網路安全以及人權等議題上針鋒相對,由於美、日、歐盟經濟制裁俄羅斯,也促使中共與俄羅斯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為亞太情勢添加不確定因素。此外,中共與俄羅斯為突破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藉著「上海合作組織」逐步的擴大,建立以發展為主的「多極化」新國際秩序,強化「中」、俄在國際事務上之影響力。在與美國互動方面,中共再三強調,願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惟雙方在南海航行自由與遵守國際法規範、網路資訊安全、人權及其他議題上,仍存在諸多分歧,未來美、「中」戰略競合關係,牽動全球主要國家之戰略發展方向。現今經濟模式國際經濟市場相互關連,一國經濟之盛衰,影響區域甚至全球經濟發展,如希臘債務危機,牽累歐元區經濟,中共股市波動對亞太國家亦造成一定程度影響。此外,在美國總統川普之經濟政策與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架構、中共「一帶一路」戰略相互較勁下,勢將牽動國際資金挹注亞太市場力度,促使市場爭奪趨於白熱化,區域經濟安全風險隨之升高。中共控制南海,並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將可透過區域組織,將我排除在外,壓縮我生存空間。
陸、中共擴建南海島嶼我應有作為
中共迄今未放棄對我使用武力,國防預算逐年成長,武器裝備研製能力大幅提升,軍力快速發展,加上亞太周邊海域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爭端升高,對我國之安全環境,形成不容忽視的挑戰。尤其中共南海島礁擴建以激化區域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衝突。國軍應持續強化我東沙島、太平島防務及海上巡防能量,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維護我島嶼主權、海洋權益及保障公海航行之自由。針對南海問題國軍應有作為分析如後:
一、調整艦隊編組
參考權威研究,認為海軍艦隊編組思維,應調整以平戰結合的「戰鬥支隊」為主要方向。本軍在艦隊作戰的編組上承襲美軍準則,不適合我海域特性與戰力發揮,故應重新調整艦隊編組,支隊原則上須同時具有防空、反潛、反飛彈作戰能力,並具有共同的指揮管制系統,艦隊旗艦目前則由基隆級艦擔任,編成三至四個支隊;但各支隊因應所負任務不同,則編組上又有些許差異。以本文研究對象南海爭端而言,因應的編組支隊就以現有的151艦隊為基底,並納編基隆級、成功級、康定級與濟陽級合編,主要負責臺灣南部海域制海與馳援南海海域的作戰任務這樣的編組並非僵化無彈性,仍然可視南海狀況所需投入兵力彈性調整,而且一旦有嚴重衝突需快速應援時,即可不需浪費時間等各港口抽調兵力會合,直接以現編組出海執行任務。不但縮短時效,也可利用平時磨合各艦戰技,並使支隊同時享有基隆級的指揮管制與防空能力,以及成功級與濟陽級的反潛戰力,確保支隊海上航行安全。
二、建立可恃戰力
飛、潛、快為小國海軍兵力發展趨勢,然我國在潛艦部分因受國際局勢影響,始終會能獲得。應配合國艦國造政策,積極籌補水下戰力。南海周邊國家除菲律賓外,都已建立規模不小的潛艦兵力,面對中共及越南的海軍戰力,尤其是來自水下的威脅,對於欠缺潛艦戰力的我方艦隊,將面臨為了防範敵方水下戰力,而不能全速馳援,拖延救援時效。而另一方面,若我國有適足的潛艦戰力,在用兵上將更具彈性,不但可強化我海上拒止能力屏衛臺海,亦可巡弋南海海域,並可做為特種部隊的任務載台。此外,潛艦除了可加強伸張主權的力度,也將造成敵方心理壓力,而不敢貿然對我攻擊,替島上守軍多爭取待援時間。更何況潛艦不一定要編隊航行可單艦執行巡弋任務,所需的燃料較大型水面艦為省,在國防經費拮据的窘境下,若能以潛艦取代軍艦巡弋,亦可收節省經費的經濟效益。以臺海作戰環境及潛艦國造的技術瓶頸觀之,我國應先以研製500噸級左右的潛艦為主,一可節省研發經費,二者體積小較易克服技術問題,三則是適合臺灣海峽環境,能有效發揮匿蹤伏擊的效力,四則適宜快速量產,可縮短成軍服役時程。另就反潛及巡弋角度而言,在我海軍尚未籌獲新型潛艦前,應運用P-3C反潛機實施南海偵巡,以填補巡弋密度空缺,然而,現階段該型機建置在空軍,非我海軍所能自由運用,建議調整相關編裝,納由海軍指管運用,以符合作戰實需。
三、提升指管通情能力
國軍現有指管通情系統僅能涵蓋臺、澎、金、馬周邊海域,對南海海域缺乏有效的長程監偵系統,尤其空軍更是墨守成規,各型戰機即使作戰半徑已可涵蓋遠程目標,但絕不飛出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致使南海地區除缺乏有效監偵手段外,艦隊作戰更無空優兵力支援,相較於中共已在南海部署機、艦及遠程雷達等裝備,我海軍支援東、南沙作戰將面臨中共及周邊國家海、空聯戰威脅。所幸近來由於政府決心及國人支持「國艦國造」,重新啟動擱置已久的「先進戰鬥系統(ACS)」船艦的發展。海軍將結合中科院研發的相列雷達等新式戰鬥系統,啟動國造神盾艦的造艦計畫。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只是擁有神盾艦,而是指管系統的整合與提升。我海軍戰系是戰力發揮的關鍵,卻存在著複雜而不統一的問題,有美、法製的、國產的,彼此間很難情資共享與指揮管制,加上部分艦種面臨設備老舊等問題,使我海軍產生整合不易,影響戰力發揮等缺陷。此外,做為南海應援任務部隊的陸戰隊,與海軍共同執行任務時的指管與通信也是需要克服的。陸戰隊與海軍的指揮管制系統如果無法在共同的平台上同享情資,將是阻礙作戰效能的窒礙因素。因此,在未獲新艦與新裝備的情形下,應優先著手將各艦的戰系與陸戰隊的指管通信等裝備的軟硬體提升與整合,建立「共同作戰圖像(COP)」,達到即時掌握情資與共同決策指揮的目標,以符合現代戰場環境需求。
四、建置不對稱作戰能力
中共自改革開放後,國家總體經濟持續提升,今非昔比已經不是我國可相互比擬的,如果與中共此等大國軍備競賽,勢必尚未開戰,國立即已耗盡。所以,海軍應在現有「國艦國造」的基礎上,持續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在我面對有限國防經費的現實面,結合海軍、中科院及民間造船公司等技術通力合作研發新式作戰艦、補給艦,甚至潛艦等,除具體實踐國防自主外,亦使預算獲得最佳效益,創造軍民互惠結果。如同蘇澳龍德造船廠建造的「沱江軍艦」,雖排水量僅500噸,然具備雄二/雄三攻船飛彈之強大反艦火力及各項反電子戰、雷射裝備,如未來完成8至12艘「沱江級」艦及「國造潛艦」的建置或新型潛艦的籌獲,搭配後續將推動「迅海二階段」的輕型飛彈巡防艦(約2,000噸)的強大戰力,確實有助我在「反封鎖作戰」或「截擊作戰」等階段之戰術發展,亦能顯著的提升對敵艦艇編隊的阻嚇,未來更是「不對稱作戰」中發揮關鍵致勝能力最重要的戰力之一,並可快速馳援南海應急作戰。
五、精研戰法,提升聯戰能力
武器系統的更新,亦需要戰術、戰法的與時俱進,方可有效發揮優勢戰力。海軍應強化年度實戰、實彈化演訓力度,並積極投入研究不對稱作戰的剋敵制勝法,我們必須瞭解中共海軍「機動系列」係為解決臺海主權問題下所發展之演習,「機動3號」主要訓練科目更為「登陸船隊護航」,目的仍是中共多年的國家政策「不放棄以武力犯臺的決心」。未來「機動系列」演習更會編入航母及兩棲登陸船團實施奪島演練。另據媒體報導,中共已建置多處模擬臺灣各政、軍重地演訓場地,並在各型精準武器射訓時,模擬各項電磁干擾等高複雜電子環境下作戰方式。因此我海軍年度各項演訓仍應著重搭配陸基、空軍兵力以實戰模式訓練水面作戰支隊三度空間作戰能力,以提升臺海海、空預警縱深,及我艦艇編隊之機動與防衛能力,並藉各項研討、兵棋推演研擬「中共以近、遠海多面發動攻勢下」我之剋敵及應對方案,配合不對稱作戰思維(如先期部署潛艦、光六快艇或輕型兵力的奇襲部隊及水雷作戰等)對敵進犯部隊發動攻擊,方能取得對我最有利的拖延嚇阻功效。因為戰爭延遲愈久,必然相對影響中共政、經發展,我則有機會獲得國際援助或美軍介入等情事,也可能間接影響中共續增兵意願。另一方面,提升實彈演訓密度,除提升我海軍艦艇戰技、增加我軍事「硬實力」的國際曝光度外,亦可藉由實彈射擊做為研發改良新一代防空、反水面及反潛等武器飛彈的參考基礎。
捌、結語
「中國崛起」已成為東、西方國際戰略學界普遍關切的課題,不僅基於其龐大的經濟能量、巨額外匯存底與最大市場,更在意其軍事方面的突飛猛進,中共積極在南沙群島的島礁上實施大規模人工造島工程,其主要之戰略意涵除了在「宣示並鞏固南海主權、強化在南沙的戰略存在、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延伸國防防禦縱深及兼顧海洋利益」等顯性的意涵外,最重要的是本文所探討的中共海軍長遠戰略規劃的「兩洋戰略」。該戰略除師承中共自有的野戰戰略(如圍點打援、口袋戰術等),亦襲取了西方海權學家戰略思維(如位置、機動、兵力分合及戰略真空等),其考慮的面向除針對美軍的「反介入」及「區域拒止」為外,更把可能與美國合作的亞洲各國包含進去。如此深謀遠慮,可見其戰略規劃之細緻,絕非幾個參謀土法煉鋼、閉門造機就能成就的。國軍在民進黨重新執政後,除要面對中共不友善的軍事挑釁及北韓等周邊國家不穩定的威脅外,更要重新思考新執政者的戰略願景與國內情勢,做出至當的國防戰略規劃,才可在這危機與挑戰中,獲得重生與安全的戰略環境。我們的三軍統帥蔡總統已指示國防部在一年內交出全新的戰略規劃構想,見微知著,由中共的跨海機動演訓、南海島礁整建,再到「一帶一路」的總體經濟戰略,在在凸顯出中共邁向世界強權的野心,也透露出其戰略規劃的脈絡,我們應翔實檢視這些蛛絲馬跡所顯現出的警訊,致力規劃適合我國整體環境的長遠戰略構想,然後穩健篤實去逐年建設與實踐,方可結合優勢資源克敵制勝。總之,中共在海南島的擴軍行動,牽涉到北京的戰略思維、區域的安全穩定、美日的戰略挑戰,以及中共的國家安全,因此,絕不能以個別或單面向的角度審視。鑑於大陸遠洋軍力之擴張,我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已不再侷限於臺灣海峽,一旦大陸封鎖南海重要交通航道,我國家安全亦受影響。因此,我應積極增強在南海東沙、南沙的軍事力量,以因應中共在南海的軍事部署。

註1:據人民網、央視報導,中共海軍南海艦隊登陸艦支隊,連日來組織氣墊船展開岸灘登陸演練,著重強化兩棲船塢登陸艦、氣墊船和陸戰部隊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自由時報,〈解放軍南海奪島演習 官媒強力放送〉,記者羅添斌/臺北報導,2016年5月3日。
註2:張小明,《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分析》(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6月1日),頁118。
註3: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年),頁21-22。
註4:Julian Corbett,“Drake and the Tudor Navy”,p.584.;also see Milan Vego,Operational Warfare At Sea, p.45. 
註5:<社評:印度洋是中國海洋戰略建設的重點>,中評網,2014年6月20日。http://hk.crntt.com/doc
註6:林伯格、陶德著,高一中譯,《近岸、近海及遠洋艦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室,2005年1月),頁129。
註7:David Lai,“China’s Aircraft Carrier: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October 27, 2011, pp.1-2.
註8:王蜀寧,《海戰與戰略》(桃園:國防大學,2004年),頁144。
註9:所謂優、劣態勢比較,是指比較行為體之間在同樣的時空環境下的「相對性比較」,在此是指就目前狀況作一實際戰力值推論,並非表示中共戰力永遠都是劣勢,也並非表示美軍戰力永遠優勢。
註10:宋吉峰,〈中共南海「填海造島」戰略意涵〉,《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1期,頁90-91。
註11:<美媒:中國海軍巡航南海各國反應不一>,中評網,2014年2月21日。http://www.CRNTT.com 
註12:<中國反衛星武器令美軍準備沒太空的日子>,中評網,2014年1月21日。http://hk.crntt.com
註13:<南海半數機場被占領中國一招可扭轉局勢>,中評網,2014年6月16日。http://hk.crntt.com/doc
註14:Kenneth W. Allen and Jana Allen,“Assessing China’s Response to U.S. Reconnaissance Flights,?China Brief, Vol.XI, No.16, September 2, 2011 ,p.74.
註15:<造島建機場是中國在南海的不沉航母>,中評網,2014年7月9日。http://hk.crntt.com/doc/
註16:<造島建機場是中國在南海的不沉航母>,中評網,2014年7月9日。
註17:<海南航母編隊可斷日石油命脈>,中評網,2013年12月1日。
註18:Julian Corbett, 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 p.279.
註19:<社評:構建海上絲綢之路實現海洋強國>,中評網,2014年5月26日
註20:<中國海軍第5艘903型遠洋補給艦下水>,中評網,2014年6月5日。
註21:<中國海軍兩棲船塢登陸艦擅長島礁攻防>,中評網,2014年1月24日。
註22:<印媒關注中巴合作中國將出售110架先進戰機>,中評網,2015年4月27日。http://www.CRNTT.com
註23:<瓜達爾港打造中國西北能源通道>,中評網,2013年2月8日。http://hk.crntt.com/doc
註24:<中國海軍走向藍水必須擁有中繼站>,中評網,2011年5月29日。http://hk.crntt.com/doc
註25:<美軍官梳理中國海軍歷程逐步向遠洋>,中評網,2015年4月3日。http://www.CRNTT.com
註26:梁芳,《海上戰略通道論》,頁145。
註27:Julian Corbett, 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 p.130.
註28:Julian Corbett, 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 p.132.
註29:<中國海軍走向藍水必須擁有中繼站>,中評網,2011年5月29日。

公告日期: 2017-04-12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