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專區

:::

軍國主義復甦或東北亞穩定者-日本(宋連海)

軍國主義復甦或東北亞穩定者-日本
Revitalization of Militarism or North Eastern Stabilizer: Japan
海軍陸戰隊中校 宋連海 Sung,Lien-Hai
提  要:
一、日本在冷戰結束後面臨國際環境、東亞區域環境、以及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多重改變的衝擊,使得日本安全保障與防衛政策也因此隨之調適。由於日本有高度發達的經濟技術實力和歷史上數次發動對外戰爭的經歷,所以,日本是個擁有很大戰爭潛力又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國家。即使日本官方從未正式提出過要成為「軍事大國」,但從它過去到近年的戰略思維、軍事實力、軍事潛力及發展軍事的新動向來看,其軍事大國傾向有些顯而易見,日本正企圖悄然崛起成為軍事大國。
二、本研究目的是藉探討日本民族性、侵略歷史、安全與防衛政策的演變,以及自衛隊戰力整備的發展,重新檢視日本在東北亞區域是否有軍國主義復甦跡象或扮演穩定者的角色。
關鍵詞:東亞、防衛政策、軍事大國、自衛隊、區域穩定者
Abstract
1.Japanese 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 have changed and adapted to the impact of multi-changes which com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regional environment, domest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 after cold war. Japan is a country that has great potential of waging a war and war-experienced due to its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and invasion to other countries. However, based on its strategic thinking, military power, military potential, and the recent movements observed from the past to present though the Japanese official have never claim to be a militarized country, the intent of becoming a militarized country is apparent.
2.This study is to make readers review that if Japan revitalizes its militarism or a stabilizer in northeastern region through discussing about its nationality, history of invasion, defense policy, self defense forces development.
Keywords: eastern Asia, defense policy, militarized country,
          Japanese Self Defense Force, regional stabilizer
壹、前言
十九世紀中葉後,日本向美、英等西方國家開啟門戶,由於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的激化,加速日本封建社會的解體。明治維新是十九世紀後半葉日本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當時,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擺脫殖民地命運的國家。但由於它的不澈底性,在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同時,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和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以圖實現其征服世界的野心。日本軍事力量跳躍式的發展令全世界瞠目結舌,明治維新前還拿著鳥銃兵器與刀劍打仗的大和武士,躋身躍入世界軍事列強的行列。善於借鑒他人經驗的日本人先學法國,後仿德國,使日本軍隊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兇悍力量1。
1945年,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軍進駐日本,並將日本置於「非軍事化」狀態。此後,日本舊有軍事法令、機構及軍隊全部廢除與解散。1947年5月,日本頒布實施《日本國憲法》,其中第9條「和平條款」約束日本軍事政策、限制軍備發展、防止軍國主義復甦2。
貳、民族性格與軍事思維
日本民族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日本是由四大島構成的南北走向島國,由於瀕臨太平洋的海洋性氣候和火山隆起的地貌,故多有暴雨、颱風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這使其居民常有危機感。加之島國資源有限,總使人有缺憾與不安,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深沉的危機心理。這種危機感,使日本人練就一種善於審時度勢的能力,及使危機才露端倪,他們就已高度重視,並立即決斷,採取預防措施。研究日本的學者都普遍認為,「危機意識」是日本民族的特點3。
以十九世紀1894年2月為例,朝鮮爆發農民起義並迅速席捲全國。當時朝鮮李氏朝廷難以鎮壓,於是請求有宗藩關係的清朝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一方面利用朝鮮的親日力量興風作浪,一方面誘使清政府出兵入朝干涉。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向清政府表示,「請貴國政府代為入朝勘亂,我政府無意干涉」。清政府得到日本蓄意誤導的「保證」,又應朝鮮請求,遂於1894年6月4日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總兵鎮聶士成率兵1500人進駐朝鮮京城漢城以南的牙山。此時,日本軍隊突然以「保護使館與僑民」為名大量進入朝鮮,6月10日便佔領了漢城。但在戰況迫在眉睫時,清政府卻先後央求英國和俄國進行調停。然而,英國與俄國在遠東均有重大的利益衝突,所以英國便利用日本做為牽制俄國的走卒,對於日本勢力向朝鮮發展採取鼓勵的態度。而就在清政府央求調停期間,英國和日本卻在倫敦談判簽訂兩國新的《通商航海條約》。日本為了取得英國的支持,決定在砂糖和帽子交易上對英國做出讓步,並向英國保證不把未來的對華戰爭引向中國的上海和長江流域,不損害大英帝國的在華利益4。
日本民族有著強烈危機意識,不甘落後。當其民族感覺到威脅或面臨危機時刻,將產生強烈的反應以面對威脅。為了獲得與同時代大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基於對等、及身分地位的高度敏感,日本會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強權,而在追求強權過程中,日本國家安全政策會呈現非常現實的機會主義特徵5。
在軍事制度方面,包括建立新的軍事領導體制和現代作戰指揮體制。內容包括:第一、1872年仿照歐美制度,分別設立陸軍省和海軍省。陸海軍大臣的任務是統轄本省軍人、文職人員和雇員,監督所屬各部。第二、1878年,模仿德國,設立參謀本部。首先,在陸軍系統實行軍政、軍令分離的雙軌制,參謀總長由將官擔任,參與帷幄機密,掌握用兵作戰等軍令事項,直屬天皇,有帷幄上奏之權,獨立於政府。參謀總長可將天皇裁決的軍令事項下達給陸軍大臣實施。第三、1878年12月成立監軍本部,不設總監軍,只分設東部、中部和西部監軍部長,負責整個陸海軍的軍令貫徹事項,是軍令執行機關。1887年制定了新的監軍部條例,規定監軍部設監軍一人,由大將或中將擔任,直屬天皇,負責統一規劃陸軍部隊的訓練。於是,陸海軍省、參謀本部和監軍部確立為日軍三大最高統帥機關6。
19世紀70年代,朝鮮由於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國力孱弱,逐漸成為列強在遠東爭奪的焦點。當時,沙皇俄國正在推行其南下戰略,窺視朝鮮,這引起日本的警惕。在明治政府眼裡,朝鮮不僅是日本國家安全的屏障,而且也是侵略亞洲大陸最好的跳板。1869年,部分日本當權派提出了「征韓」主張,但由於明治新政權剛剛成立,面臨最大課題是鞏固內部統治,因而還沒有力量從事對外侵略活動。不過,一旦國內政局稍事穩定,就迫不急待地企圖「征臺」與「征韓」7。
直到1946年11月,公布新憲法並廢止了「明治憲法」8。日本為了記取戰爭帶來的慘痛經驗,故於新憲法第9條中明訂放棄戰爭、不保有戰力及否認交戰權等原則,亦即「和平憲法」或「非戰憲法」9。而戰前參謀本部、陸軍省、海軍省及其他軍事組織與制度,也相繼廢除10。
從上述民族性及歷史事件可看出,日本處置國家利益及國家安全時的思維,以下就歷史脈絡歸納其軍事思維:
一、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不僅是日本近代反動教育的核心,而且是天皇制軍國主義的靈魂。日本武士道的主從關係,本是效忠武士的首領。明治政府成立後,將這種主從關係改為效忠天皇,在軍隊內外大力宣揚這種反動的「武士道精神」,百般美化,冒充為日本民族的固有精華,並強加給官兵和人民,其流毒既深且廣。後來隨著日本法西斯勢力的興起,野心家將法西斯主義與武士道精神揉合起來,使之現代化,成為日本侵略者重要的精神支柱11。
而天皇則是全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對日本人來說,天皇不僅是一種象徵,也是一種看不見的束縛。二戰之後,天皇雖然已無實權,但其與日本國民已建立起一種情感,使天皇制除了象徵意義之外,更是一種保持社會穩定的力量。而日本武士道精神,吸收了本土神道、儒家與佛家的思想而成,教誨武士「忠於君主,尊敬祖先」,其最根本的精神就是看透死亡,為了主君,要有不怕死、不要命的思想12。
二、速決突襲
日本在亞洲僅是一蕞爾小國,不論土地、面積、人口、資源等,均無成為強國之條件,但自從明治維新及甲午戰爭戰勝中國之後,亦野心勃勃想與歐美列強抗衡。俄國當年南下染指朝鮮,實為日本擴張的心腹之患,亦影響日本國家尊嚴及生存空間。然就戰力或國力而論,日本面對龐大的俄羅斯,實在毫無開戰的實力。以國民生產總毛額比,俄國為日本的8倍,以兵力相較,俄國當時有陸海軍300萬,日本陸海軍加起來只有20萬。日本天皇多次召開御前會議,為是否對俄開戰展開激辯,首相伊藤博文認為以軍力和經濟實力實非俄國對手,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則認為萬不得以開戰,只有採取「速戰速決」及「速戰迫和」,已取得俄國談判的有利條件,才能保障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13。
日軍的作戰指導思想一貫重視猝然突襲。甲午之戰僅管是日本密謀已久,但從戰爭雙方軍力而言,日本並無必勝的把握。日本當時國力有限,所以特別重視首戰、速戰速決和突襲,尤其是後者。這一特點,對後來日本軍事思想的影響很大。如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及珍珠港事件等,這些戰爭終日軍為達首戰的猝然性,幾乎都採取偷襲與不宣而戰的方式14。其戰略指導是採取突襲、先發制人、採取主動以及速戰速決的進攻戰略。
三、對外擴張
明治維新後,以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等一批40歲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成為明治政府領導集團的核心。他們主政伊始,便提出了「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及「富國強兵」這三項綱領性指導,其中的「富國強兵」被確立為建國總目標。他們認為,「沒有強大的軍隊就沒有國家的一切」,在幕府時代,主要由各藩主領有武士家丁組成的武裝,很難堪稱是一支正規軍隊。明治政府便另起爐灶,重新建立一支至少能稱雄於亞洲的一流軍隊。而其步驟是:革新軍事制度,創立近代軍事教育體系和發展新式軍事工業。其中,改革軍事制度是明治政府軍事改革的首要任務。只有廢除封建軍事制度,統一藩兵,才能建立起一支直屬中央政府的現代化軍隊15。
對受到歐美列強壓迫下的亞洲各國來說,明治維新雖然是近代化的革命典範,也使日本成為強權國家,也與後來採取帝國主義掠奪領土的手段,把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結合起來,朝對外擴張與侵略的方向邁進。在《明治憲法》下,日本帝國佔領朝鮮、臺灣,並向多民族帝國的方向發展。後來日本帝國高舉「五族共和」(日本、朝鮮、漢人、蒙古人、滿洲人)和「八竑一宇」(引用中國前漢武帝時期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中的「八竑」,意指世界一家,是二戰時期,日本對外擴張口號)的大東亞共榮目標,結果二戰戰敗,國家主義的民族主義也跟著破滅16。
去年適逢甲午戰爭二甲子年,120年前的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對中國和朝鮮發動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也是日本現代化的海陸軍,首次以大軍團協同作戰的形式在國際舞台上登場亮相。1890年12月,日本近代軍隊創始人之一的山縣有朋出任首相,他在1893年10月向天皇建議,為了將來無可避免要進行的對俄作戰,必須首先確保戰略要地朝鮮,而為了確保朝鮮,就必須盡快找到機會跟它名義上的宗主國中國決戰17。因此開始了對外侵略與擴張的惡行。
日本曾以7個師團的兵力發動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開始時有13個師團,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迅速膨脹,僅陸軍就從開戰時的51個師團,戰爭結束時已擴張到170餘個師團。由於戰後受到憲法中「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條款的限制,日本重建的武裝力量名義上不稱軍隊,而稱「自衛隊」18。自1978年起每隔3年制定一次「中期防務計畫」(Mid-Term Defense Program),進一步推動日本自衛隊的建設。再透過日本政府一系列的努力,其陸、海、空自衛隊於80年代末就已成為一支在亞太地區具有「抗拒性的遏制力量」19。
參、美日安保體制下角色的變化
冷戰後日本政府在美日安保體制下,加強同盟關係的具體政策與作為。在1990年代,美日透過1997年防衛指針的制訂及戰區飛彈防衛體系的建構,以及「恐怖主義對策關聯三法」(反恐特別措施法)、《自衛隊法修正案》、《日本相互提供物品及勞務修訂法》。此三項法律使日本自衛隊可扮演自二戰以來最積極的國際角色,也使日本防衛政策從過去「消極防衛」政策轉變為「積極防衛」政策20。
自衛隊整備與防衛計畫改變是以圍繞美國東亞安全政策為核心,以及為因應東北亞與整體亞太安全環境變化,然而也展現出更為自主性戰略與戰術準備的態勢。東北亞對美國而言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地區,特別是考慮到環太平洋國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並且做為在全球經濟中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安全的角色。因此,安全與穩定是這一地區必不可少的。若美國求取經貿關係繼續蓬勃發展,則在該地區的整體長遠目標仍是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美國將繼續維持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只要南韓與日本政府有意讓美國駐留,以確保該地區的和平穩定21。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一直是美國東亞戰略的重要部分是個不爭的事實。1952年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使日本至今依然是美國在亞太區域最重要的盟友,與南韓、澳洲、菲律賓及泰國組成五國陣營22。
1980年代的安全保障政策是基本上持續擴大日本在美日同盟關係上的軍事角色。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美國雷根政權對日本要求加強防空、反潛能力。這是因為美國認為1970年代蘇聯加強海上與航空能力之後,西太平洋西方陣營的海上優勢降低。美國希望日本擁有克制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擴大的軍事能力,同時日本政府也主動表示把對於西方陣營的戰略利益的貢獻列為日本自衛能力擴充的目的之一23。
此外,日本近年在政治、軍事及安全等領域有崛起之勢,試圖拋棄二戰陰影於亞太地區扮演更積極角色,成為一個擁有正式軍隊的正常國家。根據美國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美國應保持在亞太地區的雙邊同盟做為參與事務的基礎,亞太盟友仍是在因應傳統安全挑戰不可或缺的夥伴,同時並提供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有效處理基礎。美日同盟是美國參與亞太基礎,包括彈道飛彈防禦的合作,美軍從日本遷移到關島等。華府和東京擴大和深化合作,包括非傳統安全問題,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24。1997年及2005年,雙方達成日本本土以外地區遭受攻擊時,彼此因應衝突時的合作共識。不過,日本因應衝突的規模必須在其憲法規範的範圍內(不論是實際參與作戰行動、對美軍提供後方勤務支援、或僅是被動地提供領土供美軍使用)。在2005年時,日本曾表示,期盼臺海兩岸的問題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之,似乎向北京透露出一則訊息:若北京企圖對臺使用武力,將有可能承擔來自美國與日本的共同回應25。
日本應對中共的崛起最顯著的反應,就是投向美國懷抱。中共的崛起及北韓核意圖的不確定性,是日本親美聯盟最重要的驅動器。日本與美國的密切關係在各種領域顯現,軍事上,迅速批准對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提出協助,明顯地是日本象徵性的決定。這個親美的關係也在日本本土顯現,例如,日本決定與華府進行飛彈防禦系統聯合開發和部署的合作計畫,以重組其在亞洲的勢力。增加美國在日本的軍隊駐紮,以及美軍部署到日本更顯著的指揮機構(特別是第一軍團地面部隊,負責擔任在亞洲應變部隊),在在顯示願意公開與美國勢力親密的關係26。
肆、美日同盟關係與區域扮演角色
美日安保條約擴大可使美國在東亞施展更積極的戰略,並強化美國在區域內的勢力,正好符合美國利益。不過,中共會是美日安保條約擴大進程中的阻礙因素。日本內部開始體認到必須制訂更完整的安全戰略,揚棄整個冷戰時期採行的自衛方式,而是有更高的彈性,才能支持美日同盟的可恃程度,並持續仰賴美國的擴大嚇阻力。此外,日本和美國合作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雖然主要的考量是北韓,但其實亦是擔憂中共的擴張。整體而言,日本一致的共識認為必須持續提升和美國的合作機制,以因應後冷戰時期的新安全情勢27。
美國約有35,000名美軍和5,000名國防部文職人員在日本,雖然美軍遍布日本,主要勢力包括橫須賀市的美國第七艦隊總部,以及琉球的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及在三澤與嘉手納空軍基地130空軍中隊。兩國部隊共同參與一年兩次的指揮所和實兵演練,名為「利刃/利劍」操演(Exercise Keen Edge/Keen Sword)。這些演習是聯合/雙邊演習,以提高戰備和捍衛日本的美軍和自衛隊的聯合/雙邊作戰互通性。在日本的美國部隊,在戰略上應對任何在東北亞地區潛在的變化有顯著的能量,例如橫須賀市的第七艦隊,依據美日安保協議,將用於保衛日本和遠東的安全28。
美國和日本在2013年的2+2(雙方國防部長與外交部長會談)會談同意在領土爭端的緊張局勢中,強化區域的軍事偵察以因應來自中共和北韓的核武和飛彈威脅,美國國防部也樂見日本在區域內發揮更大軍事作用。美國將部署先進的魚鷹飛機(MV-22),其中已有兩個中隊在日本與自衛隊共同訓練。未來包括海軍的P-8海上巡邏機及全球之鷹無人飛行機都將陸續部署於日本29。另外,2017年海軍陸戰隊垂直起降聯合攻擊戰機(F-35),也將首次部署美國以外的日本30。此外,第二座海軍/陸軍機動式雷達監控系統(AN-TPY-2),將被部署在日本京丹後市(Kyogamisaki)的航空自衛隊空軍基地,輔助本州島北部的雷達。該雷達為X-波段、高解析度的相控陣列雷達,專門搜索、追蹤外來威脅,亦可整合神盾艦上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和陸基攔截系統31。美國國防部長黑格爾表示,雷達將增強保衛美國本土和日本受北韓飛彈威脅的能力。雖然雷達預警主要針對北韓,其實其偵蒐能力也涵蓋中共的飛彈威脅32。
近年中共派遣船隻前往釣魚台周邊海域,一份由美國和日本安全協商委員會(Security Consultation Committee)發表的聯合聲明,敦促中共遵守國際規範以外,聯合聲明還包含美日在防禦網絡攻擊、情報共享與太空合作的聯合項目。雙邊增強在太空、網路空間、情報、監視、偵察、規劃、設施使用、延伸嚇阻、資訊安全、訓練和演習方面的合作33。雙方同意修改美日防衛同盟,給東京在捍衛主權方面發揮更大的功用。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也一直在尋求修改日本和平憲法,此舉也引起鄰國關注。美國國務卿凱瑞表示,雙方討論重點在軍事現代化和外交合作,並且修改1997年的美日防衛合作指南。另外,美國和日本確定了一項計畫,將9,000名在琉球軍事基地的美軍調離,超過一半的士兵會前往美國太平洋關島地區,日本同意支付高達30億美元的費用34。
美日這份聯合聲明的重要性包含幾個原因:首先,該文件重申美日同盟為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基石。兩國將走向一個更廣泛的聯盟關係。對日本的重要性在於,這份聯合聲明是日本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取回權力後通過的,表示日本兩黨均同意深化兩國聯盟關係35。此外,日本和美國迫切需要促進雙方的網絡安全合作。兩國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其經濟運作和國家安全不能沒有良好的電腦或網際網路安全。在2+2會談上,雙方同意建立網絡防禦政策工作組,並展開一年兩次美國國防部和日本防衛部之間的對話,該工作組將強化共享的網路威脅和國防方面的合作。教育和培訓是這個工作組的另一個重點,未來日本自衛隊將派軍官幹部前往美國網路司令部接受網絡防禦訓練36。顯見兩國未來在國防事務上的合作將會日益密切外,日本也將逐步朝正常國家的方向邁進,同時,美國也將賦與日本更多的責任,以協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
依據「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規定,「締約方認知到任何在日本管轄領土內,對於締約任何一方的軍事攻擊或危害締約方的和平與安全,根據憲法的規章與程序,締約方會採取行為對抗共同的危險」37。因此,若駐日美軍基地遭受外來攻擊時,日本將採取相應的措施反擊。
伍、自衛隊戰力及未來發展綜析
一、自衛隊戰力
美國國防權威媒體《國防新聞》「日本無聲地建構對抗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Japan Quietly Builds Limited Counter-A2AD Capabilities)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幾十年來長期投注於反潛作戰(ASW)能力的建設,顯示越來越能夠發揮對抗區域拒止/反介入的功用。傳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任務在於確保海上交通線及抵禦外侮。目前的中期防衛計畫,已將焦點從來自西北方太平洋中共的海軍威脅轉移到支持美國海軍在全日本周邊海域的航母戰鬥群。日本反潛任務約有30年歷史,特別是近年增加體積越來越大的直升機航母,新的神盾級驅逐艦和情、監、偵能力,意味著日本海上自衛隊不斷地建設,以對抗中共區域拒止/反介入的戰略。據分析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推出的P-1海上巡邏機,升級的SH-60K反潛直升機和新一代3,300噸蒼龍級潛艇(Soryu Class)。蒼龍級是日本第一艘不配備絕氣推進系統(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System,AIP)。總計日本海上自衛隊共有5艘攻擊潛艇和11艘稍舊的親潮級(Oyashio Class)的艦艇38。
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多年來為鞏固其海域安全,在反潛作戰上的經營,早已具備該能力之需。甚至有能力可隨時因應琉球海域周邊的衝突,以支持美國的介入作戰。日本逐步建構對抗反介入能量可由幾點看出,在2013年8月,日本推出了第一艘2萬7千噸的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Izumo Class)。該艦是二戰以來日本最大的戰艦,可搭載15架直升機。在2009年和201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也任命了兩艘新的第三代2萬噸「日向級」(Hyuga Class)直升機驅逐艦,每一艘均能部署11架直升機。這兩艘的主要任務是反潛作戰,又具備防空作戰能力,也具備多用途的指揮和管制功能。上述這些艦艇均能執行人道救援、反潛及達成日本其他國防任務。而日本海上自衛隊也計畫以最新的愛宕級艦(Atago Class),與美國伯克級驅逐艦同等級的驅逐艦,取代兩艘旗風級(Hatakaze Class)飛彈驅逐艦39。
在航空方面的發展,日本防衛省計畫增加部署一個航空自衛隊中隊到沖繩,主要提高情、監、偵的能力,另外增購無人機。也正討論在離臺灣僅70英里的與那國島(Yonaguni Island)建設一前進監測站。不僅為了保衛日本的海上外圍,握有海上控制權和保衛日本的海上交通線,甚至具有攸關臺灣安全的意涵。此外,更提供美國在該區域更多的行動自由40。
航空自衛隊參謀部是日本空中力量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隸屬於防衛廳。在航空自衛隊參謀部之下,編有航空總隊、航空支援集團、航空教育集團、補給本部和航空開發實驗集團等。航空支援集團主要負責空中運輸、空難救護、航行管制和氣象預報等作戰保障任務;航空教育集團主要負責培訓飛行員和其他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補給本部主要負責後勤保障;航空開發實驗集團主要負責裝備的實驗和技術鑒定。航空總隊是日本空中力量的主要作戰部隊,下轄三個航空方面隊、一個航空混成團以及各直屬部隊。航空方面隊和航空混成團下轄戰鬥航空團、防空飛彈群和航空警戒管制部隊,能夠獨立擔負戰役作戰行動41。
北部航空方面隊主要擔負北海道地區的防空和空中作戰任務。在冷戰時期,主要防禦蘇聯的空襲。中部航空方面隊負責本州大部分地區和四國島部分地區的防空作戰任務,並根據戰爭的態勢,對南北兩翼實施增援,是航空自衛隊的主要機動力量。西部航空方面隊主要負責本州西部地區、四國島大部分地區和九州全部地區的防空和空中作戰任務。主要作戰方向是朝鮮半島和對馬海峽。西南航空混成團駐紮在沖繩,以那霸機場為主要基地。除了自有的航空基地外,海上自衛隊的機場,美軍的橫田基地,嘉手納基地以及遍佈全日本列島的大小200多個民用機場,均可在戰時為航空自衛隊提供後備支援。從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部署特點看,一方面保留了冷戰遺留下來的態勢,一方面重心在向新的作戰方向轉移(如附圖)42。
蘇聯解體後,日本航空自衛隊很有可能為美國捲入戰事。另外,日本在東海石油和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和中共有矛盾,一方面要保衛海上運輸線,為了海洋利益,日本自身需要增強在南面的軍事實力。在上述的形勢之下,沖繩地區將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要前沿基地43。
此外,日本2013年12月17日公布最新的防衛與安全計畫,未來5年內顯著增加國防開支,預算高達2千4佰億美金44。計畫購買偵察機、戰鬥機、海軍驅逐艦和兩棲車輛,以抵消中共在該地區日益增強的軍事活動。此命令由日本保守派首相安倍晉三批准,新的國防和安全戰略包括建立仿照美海軍陸戰隊的新兩棲作戰部隊,要能重新奪回被敵人奪取的島嶼。另外,2014年至2019年間,日本計畫從美國購買3架無人機,以及28架F-35A戰機,17架魚鷹飛機和5艘海軍驅逐艦,其中兩艘具有神盾反飛彈系統。計畫還包括增購6艘潛艇,日本的潛艇總數將達到22艘。明顯針對中共近來在釣魚台周邊海軍艦艇和空中活動做出回應45。同時將增加戰機中隊與建立E-2C預警機在琉球的那霸基地46。這些措施將增加日本在琉球周邊的早期預警與監偵能力,除了有效防欲來自北韓的威脅以外,中共同樣包含在日本偵蒐範圍之內,更能為美國提供可早期因應與反制中共的選項。
在日本擬定的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架構中,特別受到矚目的是將中共和北韓放在對日本構成國安威脅範疇內,顯示日本已將中共直接視為假想敵。此外,日本新的防衛計畫提到「必要時對可能進犯敵人發動先制攻擊」的對象昭然若揭。倘若沒有美國強有力支持,日本應不至如此有恃無恐47。顯見美日安全關係密切程度,更受到東海劃界與釣魚台爭議而更加緊密。
二、未來發展
(一)島嶼部署與兵力整備
日本陸上自衛隊每年在日本國內實施一次的最大規模「富士綜合火力演習」,2014年8月24日自衛隊約80輛三款新銳主力坦克74式、90式和10式等戰車和20架包括偵察直升機OH1在內的軍機,以及約60門各類火砲,實施奪島軍演。自衛隊為此一奪島軍演準備約44噸、價值約3.5億日元(約340萬美元)的實彈。該軍演是2012年以來連續第三年實施奪島軍演,也是基於2013年12月日本內閣決定的《防衛計畫大綱》的中期防衛計畫整頓,實施部隊預先整備、機動部隊展開、奪回島嶼的三階段軍演。日本實施奪島軍演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中國大陸活躍的海洋行動、假設中國大陸奪取日本管轄下的東海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的情況下,日本奪取作戰的加強離島防衛行動。日本防衛省於2014年8月29日正式決定編列2015年5.05萬億日元(約491億美元)的防衛預算概算申請額。比2014年增加3.5%的防衛預算概算額的主要增加理由就是加強離島防衛措施,包括建設離島防衛「水陸兩棲機動團」專門部隊和運用水陸兩棲戰車登陸作戰部隊的基地,以及輸送奪島部隊的新型運輸機「魚鷹」部署在佐賀機場所需的費用共約190億日元(約1.8億美元)48。
此外,由於琉球(沖繩)群島位處中國大陸東側海岸之第一島鏈上,為中共海軍艦隊及商船進出太平洋之必經要道,而衛戍此群島的則是日本西部方面隊。然沖繩本島上僅有約2,000人駐守,戰力較為薄弱,形成日本防衛上漏洞。有鑑於中共海軍在琉球附近海域活動頻繁,考量釣魚台及西南諸島極可能成為中共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之缺口,日本防衛省於中期防務計畫(2011~2015年度)中明確指示,已規劃於未來數年間在宮古島及石垣島部署約300人陸上自衛隊之「國境警備隊」及與那國島配置約100人之「沿岸監視隊」49。並設置雷達站及配賦雷達、通信器材與輕武器,所需經費約1.1億日圓,主要任務為監視沿岸及緊急應對武裝突襲,以蒐集島嶼周邊海域船舶活動動態與情報,強化離島防衛能力與西南諸島之戰略縱深,此舉重點在於固守第一島鏈50。
另外,強化反潛偵測亦是日本西南海域防務建設重點。日本規劃建構得以涵蓋太平洋第一島鏈及第二島鏈之反潛監測網,並將支撐為「東京—關島—臺灣」(TGT)三角海域,期望藉此嚴密監控所有企圖穿越第一島鏈之中共潛艦,同時監控該海域之海上交通線。在中期防務計畫中,海上自衛隊之重要整備項目則是提升潛艦戰力,將原有16艘提升至22艘,護衛艦數量也從47艘增為48艘,並陸續引進P-1反潛巡邏機,主要也是因應中共海軍快速現代化51。
另防衛省也考慮在位於九州海軍佐世保基地總監部建立新的潛艦基地,使日本潛艦能在中國東海或南海海域進行作業52。航空自衛隊也積極增加F-15戰機在沖繩與西南諸島部數的數量,以提升海空防衛之整體戰力53。綜合上述之戰力整備,均為建構島嶼及領海之安全防衛工作,避免外國勢力侵犯日本周邊海域及邊境島嶼之問題。
(二)防衛政策調整與建軍概念
近年日本為擴大配合美國之反恐任務與維護日本海上交通線安全,將重點置於提升海上自衛隊之防衛能力,相對地,陸上自衛隊發展較受忽視。期間雖曾研議提升陸上自衛隊西南諸島防衛能力,擬將陸上自衛隊由15萬5千人擴編至16萬8千人,已投入離島防衛任務之需求,最後因故無法實現。但陸上自衛隊仍積極提升機動部署之能量,藉以彌補主戰裝備不足之狀況。另防衛省決定提升自衛隊之陸戰隊功能,以強化島嶼防衛之應變能力,研擬在陸上自衛隊建立如美軍第31陸戰遠征單位(31th 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之兩棲作戰能量,且已從陸上自衛隊遴選人員派赴美國接受兩棲登陸訓練,並於2014年1月間與美軍實施共同訓練,為未來轉型海軍陸戰隊做足準備54。
日本政府於2013年12月向執政的自民黨遞交1份今後5年的《日本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概要,該計畫顯示,為防備中國大陸設定防空識別區對日本領空構成威脅,將大幅提高國防預算,決定在沖繩增加部署20架F-15戰機,並增添新型早期預警機和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提高東海周邊海域的空中監控能力。該計畫顯示日本陸上自衛隊將進行改編,新設「陸上總隊」,做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系統,增設「機動師團」,提高對日本西南諸島的機動防衛能力,並成立水陸兩棲部隊,增強離島防禦戰力為未來日本建軍的基本方向55。
(三)武器輸出
1967年,日本曾自訂一個武器出口三原則,其中包括共產國家、聯合國決議禁運武器的國家、爭端當事國以及可能的爭端國等,都是在禁止之列。1976年,日本三木首相更將此一禁令擴展到此三地區以外的地區,也就是完全禁制武器外銷。但是,近年來情況有很大的改變。準此,由於日本自衛隊的規模只有22萬餘人,其軍工產業常年需要政府的支助,否則無法維持戰時之需。再加上,近年來因應外部維和需求,如打擊海盜、非洲維和行動等,日本也小規模參與。直至安倍晉三在2012年執政以來,一改以往政府的作風,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並在2014年4月制定「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依此,日本政府可以開始向外輸出武器,因為原本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限制已被剔除,這主要就是針對越南;其餘還保留了聯合國的禁令與爭端當事國兩項,但可能的爭端國家也未列入,這當然對於菲律賓有利。其餘的規定只剩下有利和平與日本安全,以及確保妥善管理,而這兩項規定的解釋空間都極大。若此,日本將可以坐大其軍工企業,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補助的負擔,同時還可以藉武器的輸出來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比如首先就是向澳洲出售潛艦。尤其,在美國的支撐下,與東亞一些國家聯手,共組圍堵與牽制大陸的國際統一戰線,正是安倍的策略規劃56。
未來將以「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取代現行的武器輸出三原則,新的所謂「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內容概略是:(1)明顯妨礙維持國際和平與自由的場合不得移轉。(2)在認定可以移轉的場合,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3)使用於目的之外以及向第三國轉移時,必須事先取得日本的同意並受到適當的監督管理。而所謂不得轉移的對象,預判的是違反日本加入的條約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國家。若是為了對和平做出貢獻以及國際合作、日本安全的保障,按照「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日本就可以像聯合國之類的國際組織、海上交通主要航線的沿岸國家輸出「防衛裝備」。轉移對象則由日本國家安保局與外務省、經濟產業省、防衛省聯合審查資格。日本現行的武器輸出政策,基本禁止日本外銷任何其所發展的武器裝備和相關技術。未來日本可以將防衛技術轉移給美國,避用「出口」而使用「移轉」、刻意不用「武器」而是「防衛裝備」57。
陸、結語
日本挾其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是個具有戰爭潛力與軍事野心的國家。從已往高度仰賴美國的軍事協助與安全合作,到今日日漸企圖擺脫保守的防衛政策,並且在許多國際軍事活動上扮演更吃重的角色。一方面肆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政策,一方面因應區域內強權崛起所帶來的威脅。
近年日本積極提升其防衛能力,雖然可分擔美國在亞太區域安全責任,但過度擴張與躁進,恐引發周邊國家對歷史的傷痛記憶與猜忌,更影響區域穩定和平與發展。日本應當在美日安保體系間取得最大利益同時,考量深化與周邊國家之安全合作關係與安全合作議題,更將有助於亞太區域的穩定與安全。
日本近年因應東海爭議,已逐年投注力量於兩棲或三棲快速反應作戰能力、建立陸戰隊以及島嶼兵力部署增強等動作,均對區域帶來相當程度警示。雖然目前對我國家安全並無直接影響,為避免影響我國釣魚台主權,我應針對其登島作戰能力持續關注與情蒐,適時提升我相對應的防衛能力以形成嚇阻,確保我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

註1:李德福,《島國困兵》(北京:時事出版社,1997年),頁1-2。
註2:袁楊,《日本軍事基本情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頁80。
註3:李甦平,〈以韓國三時代儒學詮釋東亞文化圈〉,《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頁131。
註4:陳水隆,《日本近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頁179。
註5:謝游麟,童光復,〈日本軍事戰略發展之研析〉,《戰略與評估》,第4卷,第3期,頁91。
註6:李德福,《島國困兵》,頁8。
註7:李德福,《島國困兵》,頁11-12。
註8:林明博,石田光義,《憲法要論》(東京:敬文堂,2008年),頁28。
註9:蘆部信喜,《憲法》(東京:岩坡書店,2003年),頁54。
註10:藤原彰,《日本軍事史(下卷)戰後篇》(東京:社會批評社,2007年),頁31。
註11:袁昌堯,張國仁,《日本簡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頁40。
註12:謝游麟,童光復,〈日本軍事戰略發展之研析〉,《戰略與評估》,第4卷,第3期,頁90-91。
註13:張永誠,《計策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頁182。
註14:李德福,《島國困兵》,頁6。
註15:李德福,《島國困兵》,頁6-7。
註16:陳彥、鄭宇碩,《認同與全球化: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香港:City University of HK Press,2012年),頁37。
註17:李德福,《島國困兵》,頁14。
註18:徐勇,《征服之夢:日本侵華戰略》(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22。
註19:李德福,《島國困兵》,頁2-3。
註20:蔡增家,〈從新保守主義論述變遷中的日本防衛政策〉,《遠景季刊》,第8卷,第3期,頁107。
註21:FAS,“Northeast Asia,” Proliferation: Threat and Response (Washington, D.C.: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1996), p.12.
註22:翁羅素(Russell Ong)原著,國防部譯,《中共與美國的戰略競爭》(臺北:國防部,2013年),頁137-138。
註23:楊永明,〈「冷戰後日本的防衛政策與自衛隊的戰備發展」報告〉,《90年度國科會研究計畫》,頁2。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3805/1/902414H0(檢索日期:2014年10月5日)。
註24:Ralph A. Cossa, Brad Glosserm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p.5.
註25:Aaron L. Friedberg,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2011), p.104.
註26:Evan S. Medeiros, Pacific Currents (CA: Rand 2008), pp.41-42.
註27:翁羅素(Russell Ong)原著,國防部譯,《中共與美國的戰略競爭》,頁142。
註28:Ernest Z. Bower, Victor Cha, Karl F. Inderfurth, U.S. Force Posture Strategy in he Asia-Pacific Region: An Independent Assessment (Washington, D.C.: CSIS, 2012), pp.50-51.
註29:經報導證實,美國為因應中共於2013年11月片面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已於2013年11月29日將最新型的P-8A海神號反潛機派駐琉球美軍基地。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4日,http://tw.news.yahoo.com/美最新反潛機p-8a-進駐琉球-213000068.html(檢索日期:2014年10月4日)。
註30:Karen Parrish, “U.S., Japan Agree to Expand Security, Defense Cooperation,”Department of Defense, Oct. 3, 2013,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id=120902(檢索日期:2014年10月2日)。
註31:同註30。
註32:Daniel Schearf, “U.S., Japan Agree to Bolster Defenses,”VOA, Oct. 3, 2013,http://www.voanews.com/content/kerry-hagel-meet-with-japanese-counterparts-in-tokyo/1761954.html(檢索日期:2014年10月2日)。
註33:同註30。
註34:News Report,“Japan to Pay $3.1Bn to Remove US Troops from Okinawa, Will Host Spy Drones,”RT, Oct. 5, 2013, http://rt.com/news/japan-usa-okinawa-drones-697/(檢索日期:2014年10月3日)。
註35:Yuki Tatsumi, “No More Pie-in-the –Sky on U.S. Japan Ties,” The Nation, Oct. 12, 2013,http://www.nation.com.pk/pakistan-news-newspaper-daily-english-online/international/12-Oct-2013/no-more-pie-in-the-sky-on-us-japan-ties(檢索日期:2014年10月2日)。
註36:Mihoko Matsubara,“Japan-US Cyber Cooperation Needs Urgent Update,”EastAsiaForum, Oct. 22,2013,http://www.eastasiaforum.org/2013/10/22/japan-us-cyber-cooperation-needs-urgent-update/(檢索日期:2014年10月2日)。
註37: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http://www.mofa.go.jp/region/n-america/us/q&a/ref/1.html(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日)。
註38:Paul Kallender,“Japan Quietly Builds Limited Counter-A2AD Capabilities,”Defense News, Sep.17,2013,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le/20130917/DEFREG03/309170019/(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日)。
註39:Paul Kallender,“Japan Quietly Builds Limited Counter-A2AD Capabilities,” Defense News, Sep.17,2013,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le/20130917/DEFREG03/309170019/(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日)。
註40:同註39。
註41:Military,“Japan Air Self Defence Force,” Global Security,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japan/jasdf.htm(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日)。
註42:同註41。
註43:Analysis, “Japan Air Force Improving Ability to Project Power,” StratFor, Dec. 26, 2000,http://www.stratfor.com/analysis/japan-air-force-improving-ability-project-power%C2%A0(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日)。
註44:Kirk Spitzer, “Japan's Hawks Unveil Sweeping Defense Upgrade,” USA TODAY, Dec. 17,2013,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world/2013/12/17/japan-security-plan/4048729/(檢索日期:2014年9月28日)。
註45:Justin McCurry, “Japan Increases Defence Budget amid Tensions with China,” The Guardian, Dec.17, 2013,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dec/17/japan-increases-defence-budget-tensions-china(檢索日期:2014年9月28日)。
註46:Situation Reports, “Japan: Tokyo To Unveil Defense Plan,” StartFor, Dec. 11,2013,http://www.stratfor.com/situation-report/japan-tokyo-unveil-defense-plan (檢索日期:2014年10月1日)。
註47:陳一新,〈美國真的反對安倍參拜靖國嗎?〉,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30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 1404/112013123000333.html(檢索日期:2014年9月30日)。
註48:童倩,〈日本大規模軍演中連續三年練奪島〉,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4年8月24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8/140824_japan_defence(檢索日期:2014年10月8日)。
註49:日本防衛省,《平成25年版日本?防衛—防衛白書》(東京:防衛省,2013年),頁175。
註50:日本防衛省,《平成25年版日本?防衛—防衛白書》,頁117。
註51:簡銘儀,〈日本陸上自衛隊發展現況〉,《陸軍學術月刊》,第50卷,第535期,頁44-45。
註52:佐世保港四周被山環繞,唯一的進口航道水深達54米,航道西面又有五島列島做為屏障,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難得良港。二戰前,佐世保名列日本海軍三大港之一。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多支護衛隊、地方隊及海上保安廳的艦艇也集中於此。較之日本另兩大軍港橫須賀和吳港來說,佐世保更靠近印度洋和南海,地處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至越南金蘭灣海上交通線的中間位置,基地在燃油、彈藥貯藏等方面的設施也比橫須賀完備得多,日本潛艇停靠於此,將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潛艇就曾從佐世保出發,秘密跟蹤從麻六甲海峽駛往中國大陸港口的蘇聯和東歐國家商船,並為對大陸進行海上封鎖的中華民國海軍通風報信,由此可見,該港若進駐日本新型潛艇,戰略影響力將不可小覷。參考來源:新聞,〈日本佐世保欲引入自衛隊新增潛艇稱距中國最近〉,《環球時報》,2010年11月25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5/1059620742.html(檢索日期:2014年10月8日)。
註53:日本防衛省,《平成24年版日本?防衛—防衛白書》(東京:防衛省,2012年),頁41。
註54:簡銘儀,〈日本陸上自衛隊發展現況〉,《陸軍學術月刊》,第50卷,第535期,頁46。
註55:翁路易,〈日增兆元軍費案 17日將表決〉,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12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2001026-260309(檢索日期:2014年10月8日)。
註56:湯紹成,〈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4年7月2日,http://www.npf.org.tw/post/3/13796(檢索日期:2014年10月8日)。
註57:新聞,〈日媒:國安會議通過修改武器輸出草案〉,英國廣播公司,2014年3月11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3/140311_japan_weapon_export(檢索日期:2014年10月8日)。

公告日期: 2016-11-21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