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軍護航作戰情監偵之運用-以美、日太平洋戰爭為例(張南宗)

海軍護航作戰情監偵之運用
-以美、日太平洋戰爭為例
海軍上校 張南宗
提  要:
一、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出動6艘航空母艦,秘密航行4,000餘浬,對美國在太平洋最大海軍基地-珍珠港,採取一次規模巨大的突襲行動,即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的珍珠港海戰;造成美國太平洋艦隊巨大損失,導致美國參戰並爆發太平洋戰爭。
二、美、日太平洋戰場大、小戰役不下十餘場,僅摘述其中珊瑚海、中途島、雷伊泰等三場海戰戰役史實,思考反封鎖作戰情監偵兵力部署、運用現況,有效達成護航作戰之具體作為。
三、影響海戰勝負關鍵因素:獲得正確、即時「情報」。美軍先一步掌握日軍作戰企圖、兵力運用、編組、航線等,故能運籌帷幄、以小搏大,獲得難以置信的勝利。
四、當高雄、基隆港對外貿易運輸之海上交通線遭敵禁航封鎖時,依進口貿易品項、主要輸入國家,預判出敵較可能封鎖航線;並依據情報判斷,研擬至當護航作戰行動方案與計畫作為。
關鍵詞:戰略構想、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雷伊泰海戰、護航作戰

壹、前言
中、日抗戰勝利距今已超過70年,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太平洋戰場珊瑚海、中途島、雷伊泰海戰之歷史殷鑑,探討海軍類型作戰想定架構下,結合當前情報、監視、偵察兵力部署、運用,突破封鎖、達成護航任務之具體作為。
貳、美、日太平洋戰爭海戰史
一、戰略構想
(一)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受戰後政治、人民厭戰心理影響,始終保持中立國立場;由國會通過〈租借法案〉,提供大量軍事物資援助英國、蘇聯、中國。
軍事上採取「先歐後亞」戰略方針,政治上安撫日本,企圖犧牲中國、荷屬東印度群島某些利益,與日本達成暫時性妥協,以換取日本放棄南進奪占美屬菲律賓群島企圖1。
1941年美、日秘密外交談判陷入僵局,美方宣布凍結日本在美一切資產,對日本全面禁運石油2;同時增加對中國軍事器材、設備援助,設立「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戰略情報處-中國站」。
(二)日本
日本對外軍事擴張,可概略區分「北進」、「南進」兩大方向。「北進」由陸軍部主導,先以朝鮮、滿洲、蒙古為目標;「南進」由海軍部負責,以琉球、臺灣、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為目標。不論「北進」、「南進」方略,均指向亞洲,妄圖征服全中國,實現並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此即日本帝國主義所擬訂「大陸政策」,亦是二戰期間侵華的「國策」3。
隨著中國事變進展,1939年7 月,美國通告廢棄「美、日通商航海條約」,對日本實施經濟壓迫4;日本政府自1940年起,與荷蘭政府就荷屬東印度群島輸入石油問題進行交涉,然荷蘭因歐戰遭德國攻占而自顧不暇,故主張改以武力解決5;1940年9月下旬簽訂日、德、義同盟條約,決心對美、英、荷發動戰爭。
二、戰略企圖
(一)美國
第一次華盛頓會議中「先歐後亞」戰略思想已顯過時,美軍迫需加強太平洋區戰力,其中又以堅守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至斐濟群島間防線為重;保證通往澳大利亞交通線暢通,同時建立一系列防禦據點,阻止日本進一步向南擴張。後續利用這些防禦據點,逐步經由新赫布里斯群島、所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向日本發動全面反攻6。
1.第一階段:
確保珍珠港西南、夏威夷與中途島間防線;太平洋艦隊及美國、澳大利亞間海上交通線;阻止日本艦隊西進。
2.第二階段:
分從緬甸、太平洋等方向朝日本本土進攻,海上另區分中、西南太平洋路線:
(1)中間路線:
通過吉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方向北上直達日本本土7。
(2)西南太平洋路線:
沿索羅門群島、新幾內亞、菲律賓、琉球群島方向進兵東京8。
(二)日本
從偷襲珍珠港並挑起太平洋戰爭之日起,日軍「南進」步伐異常順利,捷報頻傳,先後奪占香港、馬尼拉、新加坡、巴丹等地;更企圖占領中途島,引誘美國艦隊應戰並將其殲滅,以贏得戰爭9。
1.第一階段:
偷襲珍珠港、占領菲律賓群島之要地及關島,並攻占香港,爾後對英屬馬來、英屬婆羅乃、荷屬東印度群島作戰10。
2.第二階段:
南進(攻占摩勒斯比港、圖拉吉島)、西進(攻擊中途島)計畫並行,最終占領並穩固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薩摩亞群島間連線11。
三、戰爭海戰史
(一)珊瑚海海戰(1942年5月6~8日)
在澳洲大陸東北方,有片總面積約480 萬平方公里熱帶深海,因海域內珊瑚構造發達,故而得名「珊瑚海」。1942年5月,海戰史上第一次【航母機動編隊作戰】即在該海域展開。
1.戰前情勢:
(1)1942年3月中旬,日軍已先後占領菲律賓、新加坡、西里伯斯、爪哇島,並占領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12。
(2)珍珠港事件後,美軍意欲轟炸日本本土進行報復;4月中旬,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由杜立德中校率隊轟炸東京,空襲後飛往中國大陸降落13。
(3)1942年4月初,日本軍令部決定「第二階段」第一步行動:既要深入所羅門群島,奪取圖拉吉島,又要攻占新幾內亞東南岸摩勒斯比港14。
(4)1940年秋,美國已破譯日本主要外交電報密碼,又聯合研擬製造日本密碼機(名為紫色密碼機),形成整套破譯技術,統稱之為「魔術」15。1942年1月,美海軍從被擊沉日軍潛艦中打撈到JN-25戰略、戰術、商船密碼本,加上「魔術」破譯能力,使尼米茲上將於4月中旬即證實日軍南下作戰企圖,準確掌握兩支日本機動部隊兵力編成、行動計畫暨入侵部隊從拉布爾出港日期16。
2.雙方戰前兵力:
(1)美軍:
A.西南太平洋戰區已部署位於澳洲湯斯維爾(Townsville)、庫克鎮(Cooktown)、新幾內亞摩勒斯比港等三處約300架岸基飛機,但大多數未經歷海上作戰、艦機識別訓練,缺乏對海攻擊能力17。
B.美軍艦隊海、空兵力詳如表一。
(2)日軍:
A.4月30日,MO機動部隊自特魯克島啟航,在珊瑚海東部巡弋,隨時掩護RZ、MO攻略部隊,狙擊美航母艦隊18。
B.5月3日,RZ攻略部隊占領圖拉吉島(5月4日,美軍艦載機自約克鎮號航母起飛,對圖拉吉島進行兩次空襲)19。
C.5月4日,MO攻略部隊自新不列顛島拉布爾啟航,駛向摩勒斯比港20。
D.聯合艦隊海、空兵力詳如表二。
3.戰果:
(1)美軍:
沉沒3艘(艦隊航母列克星敦號、驅逐艦西姆斯號、油艦尼奧蕭號)、重損1艘(艦隊航母約克鎮號)、艦載機約70架21。
(2)日軍:
沉沒2艘(輕型航母祥鳳號、驅逐艦菊月號)、重損2艘(艦隊航母翔鶴號、驅逐艦夕月號)、艦載機約80架22(艦隊航母瑞鶴號艦載機飛行員亦損失過半)。
4.影響:
(1)就數量分析:雙方損、傷兵力概等;若從航母對於海戰重要性之角度考量,則以日軍戰果較佳。
(2)就後續戰力分析:日軍「翔鶴」號航母重損、「瑞鶴」號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嚴重不足,導致該兩艘航母皆無法參與後續戰鬥;美軍「約克鎮」號航母慢速返回珍珠港,三天後立即恢復戰鬥力,再度投入中途島海戰,故以美軍後續戰力較佳。
(3)就任務結果分析:美軍成功阻斷日軍南下切斷美、澳間海上交通線之戰略計畫,確保南太平洋海上交通線暢通;自珍珠港事件發生後,首次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遭受重大挫折,故以美軍戰果較佳。
(4)就海上目標識別結果分析:日軍「翔鶴」號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目標識別錯誤,將美軍驅逐艦、油艦誤判為航母、巡洋艦,遭遇日軍大量機群攻擊後沉沒;突顯日軍情報訓練、協同作戰能力均待加強,間接影響中途島海戰之戰果。
(二)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5~7日)
1942年6月,日軍決心攻占中途島。山本五十六大將的目標是「攻其所必守」,只要美國艦隊挺身起而應戰,就傾其所有一湧而上。換言之,即是乘珍珠港戰果之餘威,摧毀美國在太平洋上海空戰力。如果偷襲珍珠港是日軍攻勢的高潮,中途島海戰便是日本覆敗的重大轉捩點23。
1.戰前情勢:
(1)綜合美國國力、生產力均較日本強盛,長時間作戰對美國有利,縮短作戰時間則對日本有利;縮短戰爭的捷徑就是主動發動攻擊。
(2)奪取夏威夷、摧毀太平洋艦隊將對美國造成重大打擊。但是在夏威夷附近與美國海軍作戰具有高風險,然以航母、戰艦數量相較,日軍占優勢,故獲勝可能性較高。
(3)中途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的前哨、距珍珠港1,100餘浬、是一處巡邏機基地,對美國艦隊而言是塊「釣餌」24。
(4)4月中旬,美軍杜立德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造成舉世震驚,更確定日軍奪占中途島之決心。
2.雙方戰前兵力:
(1)美軍:
A.5月18日起,中途島守軍陸續接收戰機(含SBD×18、B-17×17、B-26×4、報復式轟炸機×16、TBF魚雷轟炸機×25、F4F×7、水牛式戰鬥機×21、PBY水上巡邏機×22)、防空砲連×4、戰車、汽油等補給25。
B.5月24日,將潛艦成弧形配備在中途島西面,以攔截日本艦隊26。
C.5月25日,珍珠港成功截獲日軍電文:「詳細列出各部隊、艦名、艦長、航線、起飛攻擊時間」等27。
D.美軍艦隊海、空兵力詳如表三。
(2)日軍:
A.5月1日,各部隊指揮官於大和號舉行為期四天任務提示、兵棋推演。
B.5月15日,攻略部隊進駐塞班島。
C.登陸(N日,即預定登陸中途島當日)前三天,北方部隊(細萱中將)攻擊阿留申群島;登陸前二天,打擊部隊(南雲中將)率4艘航母從西北方進擊中途島,粉碎島上防務以便於占領;登陸當天,攻略部隊(近藤中將)由西方駛中途島;主力部隊(山本大將)埋伏300浬外海面居中策應,靜候美國艦隊援救中途島時予以痛擊28。
D.聯合艦隊海、空兵力詳如表四。
3.戰果:
(1)美軍:
沉沒2艘(航母約克鎮號、驅逐艦海麥恩號)、戰機約150架29。
(2)日軍:
沉沒5艘(航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號;重巡洋艦三隈號)、損傷3艘(重巡洋艦最上號、驅逐艦荒潮號)、戰機約350架30。
4.影響:
(1)就數量分析:美、日艦艇損傷比為2:8、戰機比為150:350;美軍獲得難以置信的勝利、日軍遭到空前慘敗。
(2)就後續戰力分析:太平洋戰爭進程證明,海軍航空兵已取代戰艦地位,成為海上決定性打擊力量;美、日雙方水面艦艇數量上,日軍雖仍占優勢,但訓練有素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大量折損,使日本開始失去太平洋上制空、制海權31。
(3)就任務結果分析:日本海軍官兵心理遭受重創、恐慌,不敢在海戰場上隨意發動戰爭,太平洋戰場上主動權已逐步轉入美軍手中。
(4)就戰爭勝負因素分析:影響勝負關鍵因素即是獲得正確、即時「情報」。美軍先一步掌握日軍作戰企圖、兵力運用、編組、航線等,故能運籌帷幄、嚴陣以待、奪取主動、出奇制勝;反觀日軍偵察不足、情報片面、傲慢輕敵、一廂情願,終招致難以置信的敗北32。
(三)雷伊泰海戰(1944年10月22~25日)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美國唯一1艘航母遭艦砲擊沉;它代表日本帝國最後希望,也是日本帝國海軍最後一次全力出擊33。1944年7月,日軍於馬里亞納海戰戰敗後,發布新作戰方針:「加強菲律賓、臺灣、琉球群島、日本本土、以及千島群島一帶海域防禦線;防止敵人於該防禦線上發動攻擊時,集中三軍力量迎擊,並將其擊潰」。該防禦線上之作戰,統稱「捷號作戰」。意即與敵人進行決戰,期藉此扭轉戰局,尋求光榮結束戰爭的途徑34。
1.戰前情勢:
(1)1944年中期,美軍尼米茲與麥克阿瑟(分別代表海、陸軍首長)已成功將新幾內亞、所羅門、馬紹爾、加羅林、馬里亞納等地從日本帝國版圖中分割,切斷由東印度群島通往日本本土的油路;亟欲奪取「一處」-可自該處發起對日最終一擊之基地35。
(2)1944年7月下旬,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珍珠港召開軍事會議,麥克阿瑟成功說服羅斯福,放棄登陸臺灣島、進軍菲律賓36。
(3)9月12、13日,美軍第3艦隊航母艦載機空襲菲律賓時,發現雷伊泰島防禦薄弱,美軍空中打擊已嚴重摧毀日本在當地之航空兵力37。
(4)9月15日,羅斯福總統、邱吉爾首相共同出席加拿大「八角」會議,下達立即計畫在10月20日於雷伊泰發起進攻菲律賓之命令38。
(5)日軍為保存油源,派遣栗田部隊於新加坡林加水道整訓;同時小澤部隊則於日本內海整訓。由於日本彈藥製造廠均在本土,故形成栗田部隊缺彈、小澤部隊缺油之現況,是以日本原計畫11月中旬雙方完成飛行員整訓後於林加錨地集結,現下美國已奪得先機39。
(6)10月20日傍晚,6萬美軍部隊登陸雷伊泰島;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大將下令,栗田部隊突擊登陸日期定為10月25日40。
2.雙方戰前兵力:
(1)美軍:
A.將太平洋劃分為兩個戰區具有戰略利益,因為兩面作戰使日軍顧此失彼。西南太平洋戰區編成第七艦隊(由金開德中將指揮),負責執行突擊登陸任務;中太平洋戰區編成第三艦隊(由海爾賽上將指揮),主任務是「保護並支援西南太平洋部隊,以協助攻占中太平洋目標」,與「摧毀菲律賓區域敵海、空軍或予以威脅」41。
B.10月中旬,海爾賽上將率第三艦隊移動至日本防衛屏障內,對一連串目標展開空中攻擊:
(A)10月10日,美軍艦載機400架循逆時針方向轟炸馬尼拉、硫磺島、沖繩島、呂宋島等地日軍空軍前進基地。
(B)10月12、13、14日,美軍艦載機各約600架連續轟炸臺灣高雄、馬公港,同時與岸基日機發生空戰,造成日機損失約600架42。
C、美軍艦隊海、空兵力詳如表五。
(2)日軍:
A.根據作戰方針,「捷號作戰」主要依賴基地第一、二航空艦隊(已先行轉場進駐菲律賓前進基地)戰力43。
(A)第一航空艦隊:馬里亞納海戰後,可用飛機僅250架。
(B)第二航空艦隊:海軍新編成基地航空部隊,總兵力超過600架。
B.作戰開始後,美軍若僅出動航母爭奪制空權,則基地航空兵保存實力、按兵不動;待美軍開始登陸後,迅速自前進基地起飛,對美軍運輸船團、航母發動攻擊44。
C.各部隊任務:
(A)栗田部隊自汶萊啟航,航經巴拉望水道、西布延海,向聖伯納迪諾海峽挺進,再沿薩馬爾島南行,由北方以艦隊火砲攻擊美軍登陸雷伊泰灣運輸船團;若敵軍登陸行動已開始,則以主力艦強行突入登陸灘頭,以艦隊火砲消滅敵軍45。
(B)西村部隊於栗田部隊之後自汶萊啟航,經蘇祿海、民答那峨海,通過菲律賓;在約定時間(10月25日黎明),經蘇利高海峽進入雷伊泰灣,與由北方南下之栗田部隊會合,對敵軍發動「鉗形攻擊」,以策應主力擊滅敵船團及登陸部隊46。
(C)志摩部隊做為反擊作戰骨幹,對美軍登陸點進行反登陸;由南中國海向東南航行、經巴拉望水域、蘇祿海後;切入西村部隊航線,在西村部隊之後進入蘇利高海峽47。
(D)小澤部隊從北方南下,進入呂宋島東方海域,策應並掩護栗田部隊進入雷伊泰灣;將美軍特混艦隊牽制在北方,伺機殲敵48。
D、聯合艦隊海、空兵力詳如表六。
3.戰果:
(1)美軍:
沉沒6艘(航母普林斯頓號、護航航母甘比爾灣、聖羅號;驅逐艦霍爾、瓊斯頓號;護航驅逐艦羅伯茲號)49。
(2)日軍:
沉沒28艘(航母4艘瑞鳳、瑞鶴、千歲、千代田號;戰鬥艦3艘武藏、扶桑、山城號;重巡洋艦6艘摩耶、愛宕、鳥海、最上、鈴谷、筑摩號;輕巡洋艦4艘多摩、阿武隈、鬼怒、能代號;驅逐艦11艘浦波、若葉、滿潮、朝雲、山雲、不知火、野分、藤波、早霜、秋月、初月艦)50。
4.影響:
(1)就數量分析:美、日艦艇沉沒比為6:28;聯合艦隊已遭擊敗,日本海軍再也無法構成嚴重威脅。
(2)就後續戰力分析:美國海軍已奪取太平洋制海權,日本海軍已無法針對美國向日本本土進軍作出任何有效抵抗。
(3)就任務結果分析:日軍在企圖防止美軍部隊占領菲律賓之攻防戰中遭受挫敗,更進一步說明,日軍補給線被澈底切斷。
(4)就戰爭勝負因素分析:現代海戰制空權直接左右戰爭勝負,尤其敵、我雙方在遠海作戰環境下,艦載航空兵更優於岸基航空兵。
(5)日本海軍失利根本原因,是整體實力差距。除武器外、包含軍官素質、戰鬥系統的指揮成熟程度、高層軍事思維水準;沉醉於舊時代作戰思維的日本艦隊,如何能與擁有新思維的美軍對抗?
參、情監偵作為對戰爭之影響
一、情報作為之影響
(一)破譯日本外交電報密碼
1940年秋,美國已破譯日本主要外交電報密碼,又聯合研擬製造日本密碼機(名為紫色密碼機),形成整套破譯技術,統稱之為「魔術」。
(二)破譯日軍JN-25密碼
1942年1月,美海軍從被擊沉日軍潛艦中打撈到JN-25戰略、戰術、商船密碼本,加上「魔術」破譯能力,使美軍於4月中旬即證實日軍南下作戰企圖,準確掌握兩支日本機動部隊兵力編成、行動計畫暨入侵部隊從拉布爾出港日期。
1.準確掌握日軍MO機動部隊自特魯克島啟航,在珊瑚海東部巡弋。
2.5月3日,RZ攻略部隊占領圖拉吉島;5月4日,美軍艦載機自約克鎮號航母起飛,對圖拉吉島進行兩次空襲。
3.5月4日,MO攻略部隊自新不列顛島拉布爾啟航,駛向摩勒斯比港。
(三)成功截獲日軍電文
1942年5月25日,珍珠港成功截獲日軍電文:「詳細列出日軍攻略中途島各部隊、艦名、艦長、航線、起飛攻擊時間」等。
1.5月中旬起,中途島地面部隊已陸續接收戰機、防空砲連、戰車、汽油等補給,並加強中途島防禦工事作為。
2.該海戰戰果比較:美、日艦艇損傷比為2:8;戰機損傷比為150:350,最終美軍獲得難以置信的勝利、日軍遭到空前慘敗。
(四)錯誤情報
1.珊瑚海海戰日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目標識別錯誤,將美軍油輪誤認為航母,延誤偵察、攻擊美軍航母位置、時間,直接影響海戰勝負。
2.珊瑚海海戰美軍航母偵察機飛行員目標識別,將MO攻略部隊輕型航母祥鳳號,誤判為MO機動部隊主力,並擊沉祥鳳號。
(五)情報傳遞
1.1942年5月8日0625時,日軍翔鶴號航母艦載偵察機通報:「發現美軍機動部隊、方位205°T、距離235浬、航母×2、戰鬥艦×1」51。經海、空交戰後美軍列克星敦號航母沉沒、約克鎮號航母重損;日軍翔鶴號航母重損。
2.1942年6月4日0530時,美軍駐中途島岸基偵察機通報:「發現日軍航艦赤城號」;「發現日軍飛機飛向中途島,距離150浬」;先一步對中途島防空部隊提出示警,完成備戰準備;中途島岸基雷達即對該批日機實施雷達監控52,岸基飛機則進入待命起飛攔敵姿態,使中途島遭日機無預警空中突襲的傷害大幅降低。
3.1944年10月23日凌晨,美軍兩艘潛艇(Darter、Dace)於巴拉望水道偵獲日軍龐大艦隊,隨即向海爾賽上將通報53;海爾賽上將則命令所屬TG38.3、TG38.2、TG38.4等兵力,於10月24日0800時前,依序於呂宋島東方、聖伯納迪諾海峽口外、薩馬島東面外海就位完畢,並各自派出機群向西搜索,隨時準備迎敵54。
二、偵察作為之影響
(一)空中偵察
1.1942年5月8日0822時,美軍偵察轟炸機偵獲日艦後回電:「東北方約175浬處、發現敵航母×2、巡洋艦×4,航向120°T、航速20節」;間隔約2分鐘後,日軍偵察轟炸機偵獲美艦後回電:「方位205°T、距離235浬、發現敵航母×2、戰鬥艦×1」55;經海、空交戰後美軍列克星敦號航母沉沒、約克鎮號航母重損;日軍翔鶴號航母重損。
2.1942年6月4日0530時,美軍駐中途島岸基偵察機通報:「發現日軍航艦赤城號」;「發現日軍飛機飛向中途島,距離150浬」。中途島岸基雷達即對日機實施雷達監控,岸基飛機則進入待命起飛攔敵姿態;且美軍艦載機擊沉日艦赤城號。
3.1942年6月4日0730時,日軍艦載偵察機通報:「於中途島方位010°T、距離240浬、發現美軍戰艦10艘、航向150°T、航速20節」56。日軍指揮官南雲中將下令:將艦載機所掛載之炸彈拆除、換上魚雷;導致3艘航母赤城、加賀、蒼龍號遭美機攻擊,引發機庫內魚雷、炸彈爆炸,航母起火燃燒後沉沒。
4.1944年10月24日0600時,美軍勇猛號航母艦載機通報:「民多羅海峽南端,發現日軍重巡洋艦×8、戰鬥艦×4、驅逐艦×13、航向050°T、航速10~15節、無補給或運輸船」57;美軍艦載機對日艦、日機進行多批次攻擊,造成日軍艦、機大量折損。
(二)水下偵察
1.1942年6月4日,日軍潛艇×15艘,部署於夏威夷與中途島間,形成三道警戒線,密切偵察美艦動態;然此時美、日雙方空中兵力已有多批、多架次交戰,該批潛艇較原計畫晚兩日完成部署,故未能發揮作用58。
2.1944年10月23日凌晨,美軍兩艘潛艇(Darter、Dace)於巴拉望水道、雷達偵獲日軍艦隊,隨即向海爾賽上將通報,並全速追擊日艦59。潛艇攻擊造成日軍重巡洋艦愛宕、摩耶號沉沒、高雄號重損之戰果。
三、監視作為之影響
(一)空中監視
1944年10月24日1600時,栗田中將電報東京豐田副武大將:「部隊主力擬於日落1小時後通過聖伯納迪諾海峽,並與航空部隊協調此一行動。但從0830~1530間,美軍艦載機出動超過250架次,飛機數目與凶猛程度愈後愈強。而我方航空部隊甚至無法獲致預期之結果,以致艦隊損傷持續增加。在此情況下,如強行前進,勢將成為敵之俎上肉,成功機會渺茫。職是之故,可採之最佳行動為暫時脫離敵機可到達之範圍」60。足顯見美機持續對日艦進行高強度空中監視。
(二)目視監視
1942年6月4日1200時,蒼龍號航母艦載偵察機返航途中,發現其航艦正燃燒中,改降落航母飛龍號;飛行員向山口多聞少將報告:敵特混艦隊包括3艘航母61;山口立即再派16架戰機打擊美軍航母艦隊,最後約克鎮號於6月5日遭受日軍潛艇攻擊後沉沒。
肆、情監偵作為納入海軍護航作戰之運用
依據行政院經濟部資料統計,累計2016年 1~11月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為4,649.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其中進口金額為2,101.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0%62。亞洲區占我貿易總額達64.7%最重,其次依序分別為北美洲12.9%、歐洲11.0%、中東4.6%、大洋洲2.2%、中南美洲2.1%、非洲1.0%(如表七)63。
一、貿易品項
累計2016年1-11月進口資料,排前五名貿易品項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55.2億美元、占26.2%)、礦物燃料(29.8億美元、占14.2%)、機械用具及其零件(29.8億美元、占14.1%)、光學等精密儀器(8.4億美元、占4.0%)、有機化學品(6.4億美元、占3.0%)64。
二、主要輸入國(如表八)
(一)電機及機械設備
以中國大陸、日本、東協、美國、歐洲、韓國為主。
(二)礦物燃料
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大陸、東協、巴西為主。
(三)光學等精密儀器
以日本、美國、歐洲、中國大陸、東協、韓國、澳大利亞為主。
(四)有機化學品
以日本、歐洲、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東協為主。
(五)植物產品(麥類、玉蜀黍、大豆)
以美國、巴西、東協、中國大陸、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為主。
(六)動物產品
以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東協、中國大陸、日本為主。
(七)調製食品
以美國、東協、歐洲、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為主。
三、護航作戰航線選擇
(一)一港一線
意指高雄港暨其對外貿易運輸之海上交通線。
(二)兩港兩線
意指高雄港、基隆港暨兩港各自對外貿易運輸之海上交通線。依據臺灣高雄、基隆港務分公司之業務統計如下:(如表九)65
1.貨物吞吐量:
(1)高雄港:進口貨物近3年達22,255萬公噸以上。
(2)基隆港:進口貨物近3年達3,230萬公噸以上。
2.貨物裝卸量:
(1)高雄港:貨物裝卸總量近3年達137,455萬噸以上。
(2)基隆港:貨物裝卸總量近3年達19,330萬噸以上。
四、情監偵兵力部署、運用
當我高雄、基隆港暨對外貿易運輸之海上交通線遭敵禁航封鎖時,按進口貿易品項、主要輸入國家;預判敵較大可能封鎖航線,比照中國大陸重要貿易航線即可一目了然(如附圖)66,敵可運用公情、於必經航線上選擇任何海域,完成兵力預置、部署,有效施以臨檢、拿捕、打擊等作為。
(一)情報判斷之敵可能行動列舉
1.礦物燃料:來自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封鎖航線以巴士海峽迄菲律賓東北部間海域較佳。
2.電機及機械設備、光學等精密儀器封鎖航線以東海(日本、韓國)、南海(東協)、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海域(美國、澳大利亞)較佳。
3.植物產品(麥類、玉蜀黍、大豆):
封鎖航線以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南海海域(東協、歐洲)較佳。
(二)情報、偵察、監視兵力部署、運用
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海域已超出海軍現行岸置雷達監偵範圍,兵力部署、運用建議如下:
1.空作部:
派遣空中預警機、長程海上巡邏機,對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海域,定期執行海、空目標偵察、識別與情傳。
2.電展室:
對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海、空域,執行電子偵測與識別,並配合空作部實施交叉定位,期達偵察、監視效能。
3.艦指部:
現行海上偵巡範圍向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海域延伸,運用艦載雷達,大幅向外延長偵察、監視縱深。
4、海軍司令部:
依據假想敵每日公開情資、國際新聞、網際網路等內容,持續且不間斷蒐集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間海域敵軍動態情資,彙整後製成每日公報,分發所屬各艦、戰、大隊、指揮部參用。
伍、結語
海軍護航作戰的主旨,是機動而不是靜止,後發先至乃是最佳積極防禦作為;要能後發先至,關鍵取決於「情報」之獲得。另就統計學概念,護航作戰若單單僅實施乙次,則成效必不佳;反之,備多力分,運用多點、多批次航運,分區、同(分)時駛近高雄、基隆港,成功機率將會大大提升;期間若能完成一次成功護航任務,所有犧牲皆是必須且值得的。

註1: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0月),頁17。
註2: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20-21。
註3: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頁273。
註4:曾清貴,《日本海軍史(第五卷):太平洋戰爭(上)》(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1990年3月),頁3。
註5:曾清貴,《日本海軍史(第五卷):太平洋戰爭(上)》,頁6。
註6:星塵、清浪、張宇翔、長陽,《太平洋戰爭-海島鏖戰》(臺北市:知兵堂出版社,2010年3月),頁83。
註7:約翰.托蘭(John Toland),吳潤璿譯,《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下)》(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頁43。
註8:約翰.托蘭(John Toland),吳潤璿譯,《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下)》,頁46-47。
註9: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3月),頁34。
註10:曾清貴,《日本海軍史(第五卷):太平洋戰爭(上)》,頁12-13。
註11:星塵、清浪、張宇翔、長陽,《太平洋戰爭-海島鏖戰》,頁79-82。
註12:湯柏森,《二次大戰海戰風雲》(臺北市:漢湘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頁68。
註13:約翰.托蘭(John Toland),吳潤璿譯,《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上)》(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頁322-329。
註14:湯柏森,《二次大戰海戰風雲》,頁93。
註15: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20。
註16: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175。
註17:星塵、清浪、張宇翔、長陽,《太平洋戰爭-海島鏖戰》,頁88。
註18: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176-177。
註19: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177。
註20: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177。
註21:星塵、清浪、張宇翔、長陽,《太平洋戰爭-海島鏖戰》,頁110。
註22:曾清貴,《日本海軍史(第五卷):太平洋戰爭(上)》,頁12-13。
註23: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頁5-6。
註24: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頁36。
註25: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頁81-92。
註26: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頁60-61。
註27: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頁61。
註28:華特.勞德(Walter Lord),黃文範譯,《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頁39。
註29:曾清貴,《日本海軍史(第五卷):太平洋戰爭(上)》,頁125。
註30:曾清貴,《日本海軍史(第五卷):太平洋戰爭(上)》,頁125。
註31: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248-249。
註32: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246-247。
註33: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10月),頁7-9。
註34: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下局):太陽西沉》,(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0月),頁257-258。
註35: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46。
註36: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50-54。
註37: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61-62。
註38: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63-64。
註39: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69-71。
註40: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臺北市:知兵堂出版社,2010年4月),頁359。
註41: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46。
註42: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下局):太陽西沉》,頁253-254。
註43: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49。
註44: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49。
註45: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116。
註46: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117;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50。
註47: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57;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143。。
註48: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57。
註49: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179、310、314、331、335。
註50:劉怡,《二戰日本海軍艦艇全覽》(臺北市:知兵堂出版社,2013年5月),頁4-268。
註51: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159-163。
註52: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175-176。
註53: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62。
註54: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64。
註55: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184。
註56: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176-177。
註57: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149。
註58:王書君,《美日海空大戰(上局):聯合艦隊》,頁204、211。
註59: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362。
註60:湯瑪士.柯特勒(Thomas J. Cutler),易鶚譯,《雷伊泰灣之戰:史上最大海戰》,頁186。
註61:Windward、劉怡,《聯合艦隊-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史-二戰日本海軍戰史》,頁186-189。
註62: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2016年12月國際貿易情勢分析〉 http://www.trade.gov.tw.,頁1
註63: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2016年12月國際貿易情勢分析〉 http://www.trade.gov.tw.,頁13
註64: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2016年12月國際貿易情勢分析〉 http://www.trade.gov.tw.,頁14
註65: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貨物吞吐、裝卸量統計〉,http://www.twport.co.tw.,檢索日期:2017年1月18日。
註66:美國防部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https://www.defense.gov,資料時間:2016年4月26日。

公告日期: 2017-09-08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

:::

媒體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