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專區

:::

兩岸學者有關南海仲裁案合作的觀點比較分析(魏允禮)

兩岸學者有關南海仲裁案合作的觀點比較分析
海軍陸戰隊上校 魏允禮
提  要:
2016年7月12日,國際仲裁法庭針對菲律賓所提出的南海仲裁案正式出爐,不僅衝擊兩岸所宣稱在南海主權的合法地位,也引發兩岸能否在仲裁案進行合作的探討。客觀而言,兩岸都認為在仲裁案合作有其可行性,但在何種條件下,以何種方式進行合作則臺海雙方各有盤算。值得注意的是,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後,民間學者積極探究兩岸在此議題上合作之道。本文目的即在歸納臺灣方面的學者專家的觀點與見解,俾利做為我國同步發展南海政策與兩岸關係參考。
關鍵詞:南海、仲裁案、兩岸關係、區域政治
壹、前言
2016年7月12日,國際仲裁法庭針對菲律賓所提出的南海仲裁案正式出爐,不僅衝擊兩岸所宣稱在南海主權的合法地位1,也引發兩岸能否在仲裁案進行合作的探討2。在臺灣方面,蔡英文總統520就職演說時,即特別針對南海議題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主權在我」方面強調「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3。仲裁案宣布後,從我國行政與立法院的爭端解決主張內容來看,同樣反映蔡總統的主張,亦即尊重國際海洋法、捍衛主權並在推動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多邊合作機制4。外交部對此甚至呼籲,臺灣亦應被納入相關多邊協商機制5。在南海主權維護與防衛能量方面,從蔡總統親赴迪化艦,對官兵發表重要精神講話,以及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在立院答覆內容顯示,我國政府以確保安全為前提,推動南海爭端的和平解決6。
至於兩岸合作議題方面,兩岸過去在海上搜救、氣象資訊等方面,都存在既有合作。但在兩岸主權互不承認的情況下,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於仲裁案公布隔日在外交暨國防委員會應詢時表示,我方不會在主權問題上與陸方合作7。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也指出,我方與大陸是「各自主張,各自權衡」8,隔天,邱發言人再度強調,願與包括大陸的相關各方,展開無涉主權議題的合作,並在多邊機制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可合作項目包括海上犯罪、人道救援、災害救援、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等非傳統安全項目。不過,他也再度重申,對於涉及領土的問題,我方不會與任何一方合作9。從我國政府官員的發言內容可知,儘管兩岸對於仲裁案都持反對立場,但在維護主權的行動上不考慮進行合作,但可以在多邊國際合作中,進行非傳統安全方面的合作。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已多次聲明,菲律賓前政府單方面提出仲裁是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大陸不會接受,也不承認10。誠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通過機制對話管控爭議,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積極探索通過合作與共同開發實現互利共贏11。海牙常設仲裁庭就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作出不利於中方的裁決後,北京不僅重申「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仲裁結果」的立場,更在外交、軍事等各方面作出強硬回應12,表達仲裁案並不能改變北京在南海的主張與既有作為的決心。
在兩岸合作方面,大陸國臺辦新聞局在南海仲裁公布前夕發出聲明強調「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們固有領土,維護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祖產、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和根本利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希望臺灣瞭解大陸方面立場,並予以支持和呼應,希敦促臺灣當局,不能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倒退。」13在總統府對南海仲裁案發表聲明絕不接受,仲裁案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之後,大陸國臺辦、外交部發言人隨即接連回應表示,「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和根本利益。」14海協會副會長葉克冬同日出席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時也對此表示,「大陸一貫主張就是希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應由兩岸人民共同維護與捍衛。」15顯見,大陸期望在兩岸主權不相容的情況下,以共同維護「祖權」的方式進行合作,甚至,北京方面還提議進行投資與防務上的合作,增強兩岸在南海的實際存在力量。
可見,兩岸都認為在仲裁案合作有其可行性,但在何種條件下,以何種方式進行合作臺海雙方各有盤算。值得注意的是,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後,民間學者積極探究兩岸在此議題上合作之道。本文目的即在歸納臺灣方面的學者專家的觀點與見解,俾利做為我國同步發展南海政策與兩岸關係參考。
貳、兩岸學者對南海「合則兩利」的觀點
仲裁案結果公布之後,主張兩岸應行合作的兩岸學者專家們,認為兩岸可藉此事件改善過去低盪的關係。誠如我國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所呼籲,「用心探索兩岸在協商溝通中斷之刻,有無可能因南海議題攸關固有疆域與主權,反而成為兩岸恢復對話溝通的觸媒。」16不過,事實上兩岸政府對仲裁案的操作方向不同,因此兩岸關係僅有小幅度的改善。
一、臺灣學界觀點
仲裁結果公布以後,與大陸學者一致認為兩岸應在此方面進行合作的態度不同,臺灣則存在是否與對岸合作的分歧意見。國立金門大學講座周陽山教授對此表示,現在,我國究竟該是與大陸合作,化解分歧;還是要持續對抗、兵戎相見?南海問題是兩岸和平與戰爭的關鍵17。對此,7月21、22日,新黨進行南海仲裁案看法民調結果顯示,高達近7成民眾認為,仲裁案後我國被國際強權出賣。針對南海問題,何者對臺灣最有利?僅7.5%認為應聽美國的,39.8%則認為可考慮跟大陸聯手維護主權18。此一情況,提供兩岸在南海合作的空間與機會。
政治評論家朱言貴為文指出,兩岸對諸多問題立場不一致,唯獨對南海主權爭議上,尤其太平島是島不是礁,更是兩岸共同的觀點。無論基於本身自利之動機,抑或源於彼此共利之實際需要,兩岸對南海的利益,務必求同化異,追求相互間共益面之擴大。畢竟面對今日南海主權爭議,單打獨鬥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兩岸更有必要攜手同心,以期扭轉仲裁庭裁決之不利影響19。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候選人陳昱旗也表示,太平島被海牙法庭認定為「礁」不是島,加上否定兩岸歷史U型線事實,嚴重衝擊了我國原固有疆域的主權,卻製造重啟兩岸搭橋對談契機。透過此次南海危機,重啟兩岸互賴關係是中華民國唯一出路。因這同仇敵愾的作為,讓兩岸關係有可能恢復對談,同時還建議強化主張兩岸共同維護南海主權與共同開發南海的決心,讓南海維持和平和諧之態勢20。
再者,由於南海仲裁案判定太平島為「礁」,因而我國南海主權不得主張200浬專屬經濟區,直接限縮漁民作業區域,損害我漁權年損失逾20億元。對此,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在仲裁案公布隔日即建議,兩岸應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經濟權益21。美國「中美論壇社」評論員范湘濤7月21日也指出,臺灣政府必須認清楚,太平島的安危需要海峽兩岸的合作,太平島的專屬經濟海域才能伸張,臺灣漁民的捕魚權益才能得到保障22。
尤有甚者,臺灣方面學者認為兩岸在仲裁案的合作,將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原大學副校長李英明認為,兩岸在這次南海仲裁案,同樣都經受過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衝擊與洗禮,並且也都見識與體會到國際政治的現實。面對南海問題,兩岸都面臨似乎相同的命運,兩岸如何重新理順關係,以及如何讓兩岸都能共同參與南海問題相關各方的協商與對話,恐怕是歷經這次國際政治現實主義衝擊後,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23。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趙春山教授也指出,在馬政府時代,兩岸雖進入和解的過程之中,但雙方並未就敏感的南海問題進行協商;他認為兩岸目前雖因缺乏互信的政治基礎,而處於一個「冷對抗」的狀態,但兩岸共同面對周邊地區形勢的急遽變化,不會讓兩岸執政當局等待在處理「內憂」之後,才來應付突如其來的「外患」。因此,他認為此時應是兩岸重啟協商大門,共同討論雙方在國際社會的「相處之道」了!24
對於大陸呼籲共同維護南海「祖權」,有部分臺灣學者深表贊同。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對此表示,我國政府對南海仲裁的立場,確實與北京的看法有重疊的部分,也促成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提出盼望兩岸共同維護祖產的說法,這是雙方難得有的共識25。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也指出,儘管南海的仲裁案,完全對兩岸都是不利,但換個角度看,兩岸如何進行對話?如何共同維護祖先留下來的「祖產」?這是兩岸應該冷靜下來好好商談的作法,未來在南海可能變成一個火藥庫的狀態下,兩岸只有坐下來協商,才能共同維護南海的權益26。
值得注意的是,《旺報》、21世紀基金會、政大臺灣安全研究中心於7月15日共同舉辦「南海仲裁橫空出世─對兩岸及國際關係的影響」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宋燕輝樂觀認為,南海仲裁結果,讓兩岸關係有可能因為南海仲裁結果拉近彼此距離或進行合作。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副執行長胡瑞舟亦持類似看法,認為南海仲裁結果對臺灣是危機也是轉機。不過,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王冠雄則持保留態度,王教授坦言南海仲裁結果雖使兩岸立場趨於接近,但能否因此重啟兩岸協商,有待觀察27。就目前來看,王冠雄教授的保留態度,顯然比較客觀與貼近兩岸關係現狀。
二、大陸學界觀點
儘管大陸官方對於仲裁案是否成為兩岸關係「破冰」契機,採取隱晦不清的姿態,但大陸學者則表達肯定的明確態度。北京清華大學臺研院副院長巫永平指出,南海仲裁出爐確實給兩岸帶來一個新的合作基礎與契機,特別是蔡英文政府的反應,基本上與大陸相當一致,對北京高層不失為「善意」。巫永平認為,雙方第一時間各自表發聲明不承認南海仲裁後,這已體現兩岸在南海問題上面臨的難題是一致的,接著兩岸就有可能探討各種可能的合作方式。不過,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提醒,目前南海問題確實是兩岸恢復對話的一個機會,蔡英文政府若能進一步表述南海是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證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願意從各自法律規定出發捍衛南海主權,就有可能為當前兩岸關係「破冰」28。倪永杰直言,「南海問題就是最好釋出善意的機會,蔡政府的表態對未來兩岸關係絕對會有關鍵性的影響。」29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淡江大學王高成、張五岳、黃介正、陳一新等多位教授,在仲裁案宣布之後的7月12至16日赴北京交流時,分別拜會國臺辦、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等權威涉臺部門和智庫,與國臺辦副主任李亞飛、社科院臺研所長周志懷和幾位副所長,及北大臺研院長李義虎進行意見深度交換。根據臺灣媒體報導指出,大陸學者們指出,陸方對於我國在反對仲裁案的作法評價是,雖不盡滿意但頗為正面,此有助於緩解當前緊繃的兩岸關係。不過陸方也強調,這樣的緩解仍屬暫時,若要化轉機為契機,蔡政府還是要回到重建兩岸政治基礎,及認同兩岸一中的核心意涵30。
從兩岸學界對於仲裁案是否可成為兩岸關係發展與合作觸媒議題上可知,臺灣方面的學者傾向以仲裁案做為兩岸關係發展的破冰起頭,兩岸可順勢逐步改變低盪關係,藉著仲裁案啟動臺海關係良性循環;然而大陸學界認為在兩岸沒有政治基礎的情況下,仲裁案對兩岸關係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有其限度。
參、對仲裁結果採取共同立場
事實上,即使在過去兩岸關係和緩時期,雙方都因主權互不承認而無法進行南海主權方面的合作。對此,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執行長張蜀誠曾經主張,兩岸可以透過各自反對其他聲索國的方式,達成沒有合作的合作效益。此次不利於兩岸主權聲索的南海仲裁案公布後,兩岸才仍然無法藉此進行政府之間的合作情況下,學界也認為雙方各自採取立場,也是一種合作的模式。
一、臺灣學界觀點
2016年8月9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布今年第2次例行性民調結果,針對就南海仲裁案等議題之調查結果也顯示,大多數民眾支持政府主張應該將臺灣納入多邊對話機制,與相關各方以和平對話方式化解分歧(75.3%),並有過半數民眾認同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下,與相關各方開展不涉及主權的合作,共同開發南海資源(56.6%)31。上述事實顯示,在仲裁案激情過後,臺灣社會改變先前贊同與大陸進行主權方面合作的態度,儘管認知到兩岸在南海仲裁案合作的重要性,但卻不願意在「主權」上進行合作,以免遭到國際誤解。
兩岸在主客觀因素都不利於進行主權方面的合作情況下,各自否定仲裁案的有效性與公正性,就成為有利於兩岸的務實作法。對此,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在仲裁案公布當天提出我國可以否決仲裁案的理由:首先,我國不是訴訟方,可不予理會;其次,我國也非《國際海洋法》締約國,沒有義務遵守;換言之,不論裁決如何,基於國家利益,我方都可以不遵守。師大王冠雄教授也認為,我方並沒有被邀請,無實質參與,對我沒有效力;不過,他也建議我國政府對「十一段線」處理必須高度謹慎,千萬不能因兩岸立場重疊,而不去處理,須盡力爭取最大利益;他說,雖然兩岸立場上都是「不接受」,但本質是不同的,大陸是訴訟方,我方不是,各自不接受的立場完全不同32。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7月14日指出,由於領土主權問題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授權範圍,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院也就無權受理。所以,兩岸之間就不會對仲裁案以外的南海島嶼主權歸屬,有任何不同看法的衝突出現。總統府重申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所有,這是中華民國的立場與堅持,絕對會捍衛國家的領土與主權,也不讓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情形發生。他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贏得對岸民眾的認同,會是兩岸關係的轉機33。邵宗海教授認為,兩岸之間,只要不存在分離的意識,就可建立一個整合的遠景。而當前的兩岸,正就需要這樣和諧的氛圍34。
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7月17日為文指出,對於仲裁結果,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掛帥,肯定寸土不讓、一段不少,臺灣亦應秉持四不一沒有原則,不參與、不承認、不接受、不執行、沒有南海主權問題,統一戰線35。政大9月6日舉行「南海仲裁案裁決後我國的因應之道」研討會,政大教授劉復國也表示,在當前兩岸關係低迷停滯下,政府可抓緊兩岸在南海的共同利益,為兩岸關係找到契機。劉復國表示,臺灣跟大陸基本立場一致,「解不開、斷不了」,兩岸之間各自朝有利途徑努力,如果正好形成兩岸共同利益,應該本著這個立場,不僅強化國家利益,在目前兩岸低迷停滯關係之下,可為兩岸關係找到共同契機36。
二、大陸學界觀點
北京清華大學臺研所副所長巫永平表示,蔡英文對南海政策的表述與五二○演說是一致的,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在「主張南海主權」、「不接受裁決結果」這兩個部分,兩岸之間有共同基礎,立場非常接近,有利於兩岸共同維護南海主權。巫永平認為,南海仲裁案這次提供「機會之窗」,兩岸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未來創造更多默契、相互聲援、相互支持,兩岸還有很多形式可以合作37。對於我國派遣康定級艦,執行南海巡弋任務,做為反制仲裁的表態。巫永平認為,仲裁案後,大陸應該還會在南海進行軍演,臺灣也派遣軍艦,可營造兩岸在南海問題上一致對外的態勢。大陸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7月17日在世界和平論壇甚至表示,從軍事層面上,大陸肯定是鼓勵任何臺灣和大陸在南海進行合作的想法38。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同樣認為,兩岸願意從各自法律規定出發捍衛南海主權,就有機會重啟對話39。
從前段有關兩岸學界在仲裁案各自採取共同立場的認知內容可知,臺灣方面由於要進行兩岸主權合作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因此僅主張臺灣應該依據中華民國立場表達對仲裁案的否決態度,並以此達到兩岸沒有合作的合作效益;但大陸學者則認為,兩岸不僅可以透過各自採取共同立場,還能進一步透過各自防衛力量展現與實際軍事行動,來強化共同立場的實際合作效果。然而,大陸學者的防衛合作主張,正是臺灣所想要極力避免的狀況,以免遭到國際誤解而損及我國的國家主權、外交彈性與安全維護。對此,新臺灣國策智庫副執行長林廷輝在仲裁結果出爐前一天表示,若判決不利大陸、並否定大陸對南海海域的主權權利,大陸可能以軍事回應,那麼臺灣更不可能也不應該與大陸站在同一方40。
肆、軍事互信機制
根據學者研究認為,軍事互信可分為下列三個階段:一、避免衝突;二、建立互信;第三,達成和平協定。對此,我國安全專家吳建德主張,兩岸應優先建構在東海、臺海與南海海域避免軍事衝突的協調機制,有利於逐步推進雙方的互信與善意41。仲裁案結果公布之後,兩岸學術界也探討某種程度的軍事互信機制建構的可能性與路徑。
一、臺灣學界觀點
仲裁案讓我國失去200浬經濟海域,以後若想在太平島周圍開採南海油田、或其他相關資源,甚至進行軍事行動時,都有可能引發國際糾紛。同時,無論是國軍、海巡署,還是其他政府部門,未來要前往太平島的運輸、補給等交通路線可能會受制於菲律賓。甚至有可能會遭到對方海空封鎖,進而引發太平島守軍的困難42。因此,早在仲裁案公布之前,《旺報》曾於5月6日邀請多位國內南海專家學者參加「兩岸高峰論壇系列─菲國仲裁案出爐,兩岸如何共衛南海祖權」研討會,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在發言時表示,南海仲裁結果會造成兩大趨勢:首先是中美對峙趨勢會逐漸升高;第二個趨勢則是南海區域軍備競賽不斷升高43。劉復國進一步指出,相較之下,臺灣在南海的經營上仍不足,即使此前在立法院的要求下,太平島軍備有所提升,但與周邊國家相比之下,還有很大的落差44。
6月,《中國時報》針對南海仲裁前的情勢邀請專家進行「南海仲裁結果與兩岸攻防」兵棋推演,針對仲裁案可能不利的結果與美國聯合盟邦對大陸的遏制。「紅組」認為,北京勢必強烈抗議,並且宣布在汕頭外海進行軍事演習,給東沙強力壓力,另外也會以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作為反制。「藍組」則呼籲兩岸進行協商,化解相關爭議45。仲裁結果出爐當天,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為文指出,就實力而言,早在南海局勢趨於緊張之前,我國即已在南沙的太平島孤軍固守超越一甲子,倘估算歷年防衛、維持花費之加總,數字相當可觀。今後經略南海,無論科技調研、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軍事守備、護漁運補,所有政策均仍須考量財政及綜合實力支撐46。此外,《旺報》、21世紀基金會、政大臺灣安全研究中心於7月15日共同舉辦「南海仲裁橫空出世─對兩岸及國際關係的影響」研討會。與會學者建議太平島戰備強化措施(如附圖)。
9月6日,政大舉行「南海仲裁案裁決後我國的因應之道」研討會,師大政治所教授王冠雄在發言時指出,近來大陸在南海諸島建設機場和港口,未來還將造鎮,臺灣要維持太平島的物資運補,必然會與陸方在海空間有更多的交會47。上述學者發言顯示,增強我國在南海海域的防衛能量,防範中國大陸、菲律賓與越南等國家安全威脅,實為刻不容緩之事。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強調太平島防衛能力的學者當中,除林廷輝之外都主張必須與中國大陸進行某種程度的協調,這意味著對臺灣主張兩岸在仲裁案合作的學者而言,增強自身防衛能力是發展兩岸在南海軍互信機制的前提。
二、大陸學界觀點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胡波8月26日「2016年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仲裁庭裁決後兩岸關係的挑戰與合作」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兩岸官方在南海問題上不會有直接的合作,而未來如有間接的合作,大陸希望兩岸能夠首先保衛太平島海域。對此,胡波認為,兩岸可以用間接的,有默契的形式來共衛太平島海域,大陸可以提供臺灣相關情報,也願意派更多船艦在太平島周邊海域彰顯大陸存在,防止菲、越等國船艦闖入太平島海域48。巫永平副院長也認為,雖然兩岸目前並無任何軍事合作機制,但可以預期的是,大陸近期可能在南海展開軍演,屆時臺灣方面或可伺機派出軍艦前往太平島巡弋,共同營造兩岸在南海問題上一致對外的態勢49。
從兩岸學界有關仲裁案後軍事互信機制建構的見解可知,中共海軍是臺灣在南海要防衛的對象之一,因此確保自身具備充分防衛能量,是與大陸建立軍事互信協調機制,以及避免兩岸在南海擦槍走火式的軍事衝突,是臺灣學界主要的考量;然對大陸學者來說,在目前兩岸無法進行直接的軍事合作條件下,以間接、默契式的軍事合作,有利於雙方在南海主權維護效能。在這方面,大陸並未將臺灣的軍事力量視為威脅來源之一,而是做為潛在夥伴的方式來看待。
伍、非傳統安全與經濟合作
一直以來,探討兩岸南海合作或軍事互信機制的學者專家,幾乎都主張由非傳統安全做為臺海合作的起點50。仲裁案的公布,兩岸學界都認為,非傳統安全合作是兩岸副作用最小、效益最大的合作模式。
一、臺灣學界觀點
針對仲裁案,國防大學兼任教授洪榮一就建議臺灣應該從軟實力的角度出發,將擁有機場與碼頭的太平島建設成國際人道救援基地。凡是在南海發生重大天災與意外事故,太平島上的機場與碼頭都將提供給任何國家的飛機與船艦使用,投入人道救援行動。另外,他也建議臺灣可以定期在太平島上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51。洪教授此一主張符合我國「多邊」合作的南海政策,亦即與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所有國家進行非傳統安全性的合作。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王冠雄則除了主張兩岸未來可尋求兩岸進行南海漁業資源管理及海洋生態保護,建構兩岸南海合作工作小組外,他還建議建立海空航行安全行為規則52。此一主張,讓兩岸合作從非傳統安全逐漸朝向傳統安全領域擴張,但在可行性方面顯然有待考驗。
二、大陸學界觀點
政治大學6月6日舉辦「兩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論壇」,以「中國大陸與世界對話」為主題,邀請多位兩岸學者與會。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院長劉德斌在會中表示,大陸的南海立場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讓兩岸共同謀求利益53。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戴宗翰建議,兩岸除可採取消極合作的「各自表述」南海主權,雙方還可展開兩岸學者間的二軌合作交流,甚至在西沙、南沙群島合作展開人道救援54。不過,比起進行非傳統安全合作,中國大陸學界更加偏重在兩岸在南海的經濟合作的面向。
共軍少將、大陸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7月17日在世界和平論壇指出,南海問題需靠兩岸同胞共同面對;大陸願與臺灣就南海進行合作,如果臺灣將太平島開放旅遊,會吸引不少大陸遊客。他並表示,大陸願就太平島改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朱成虎表示,兩岸可以在南海展開「非常有建設性的合作」55。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鄒克淵7月24日接受《旺報》專訪時表示,我國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不可能在官方層面上就南海議題進行合作,但大陸對於兩岸民間、企業就南海議題進行合作,態度卻相當開放,兩岸官企應能聯合東協企業在南海展開石油探勘合作,為兩岸在南海議題的合作上解套。鄒克淵認為,兩岸官企合作是一個不錯的解套辦法,像臺灣的中油就可以和大陸的中石化或中海油進行南海聯合石油探勘合作,雖然兩方都是官企,背後都有政府出資,但兩方仍帶有「企業」的性質,並不是百分之百地代表政府,因此能以「企業」形式避開敏感的兩岸議題展開南海合作56。
陸、對於多邊外交的態度
對於我國政府表示可在南海進行多邊合作,以促進該海域和平情勢,臺灣學界認為採取模糊策略,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是我國不得不選擇的戰略路徑;然大陸學界則認為多邊外交是臺灣走向一邊一國的獨立路徑。
一、臺灣學界觀點
美國過去頻向臺灣施壓,要求對「九段線」問題說清楚,希望我方能主動放棄,若蔡總統在仲裁結果出爐後,過於傾向美國,則將落入學者所稱「聯美日遏中」的「戰略臺獨」,勢必引起大陸不滿,也會讓兩岸關係更加惡化57。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王冠雄表示,大陸與美國一直希望我方在南海論述上,能夠偏向其中一方。尤其對大陸而言,一旦我方能將「十一段線」主張論述清楚,特別是歷史性權力部分,更可強化大陸主張的「九段線」;若我方最後選擇與大陸切割兩者關聯,恐怕大陸會感受到臺灣強烈不友善58。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7月12日則指出,就兩岸而言,中國大陸60餘年前宣稱繼承我國政府在南海劃設的十一段U形線範圍,而如今我國如何應對處置南海國際仲裁結果,卻演變成為大陸辨別臺灣是否放棄祖產或將否走向臺獨的堅持,因而牽動目前已然處於極度困難的兩岸關係,攸關臺海和平之維繫59。
對此,王冠雄認為,既然兩者明顯差異,無須刻意切割,保持模糊即可60。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專任教授翁明賢則進一步指出,美國要求臺灣針對南海傳統歷史水域的性質加以釐清,這牽動中國大陸海域主權主張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翁明賢教授因此建議,在中、美爭霸亞太情勢下,臺灣地緣戰略位置更形重要,應思考如何採取等距平衡外交,加強與中、美兩方溝通管道,營造三方共創三贏的契機61。從臺灣學者的觀點可知,在外交上多方經營,避免選邊站,可以說是確保臺灣安全與維護兩岸關係的兼善之道。
二、大陸學界觀點
針對南海問題,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只要有助臺海與區域和平發展,願與包括大陸等相關各方積極展開對話、合作,並在多邊機制下以和平對話方式解決爭端。上海臺研所副所長倪永杰表示,蔡政府提「各方」,無非是指個別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蔡政府的說法仍維持一貫的模糊方式,不願說明清楚,加上外交部長李大維表態不可能與大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大陸不會接受這樣的說法,因此兩岸共護南海主權的機率不高。北京清華大學臺研院副院長巫永平也認為,多邊機制代表著多國協商,顯見蔡政府有意藉南海仲裁案取得國際空間,這點大陸絕對不會接受。同時,他分析認為,南海仲裁案判決關鍵在於主權認定,兩岸當局為此深受其害,陸委會指在不涉主權的議題上展開合作,避開主權的做法可謂捨本逐末,也間接否定兩岸對南海皆有主權62。
臺籍的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長傅成7月14日則立場比較中立地指出,兩岸在南海問題上有很大合作空間,關鍵在於涉及太平島及南沙其他島礁主權談判時,應如何給臺灣適當參與、發出聲音的空間,這需要兩岸進行內部溝通,其他的都不是真正的問題63。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英津8月25日在「2016年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上也表示,兩岸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大陸希望臺灣宣示南海主權,臺灣則希望參與南海多邊協商。因此大陸正在思考,如何讓臺灣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參與多邊協商。但如果實在無法解決,大陸也在考慮以別種方式來補償臺灣,與臺灣進行利益交換,共同維護南海祖權64。
從上述兩岸學界的看法內容可知,臺灣學者對於在南海進行多邊合作,採取審慎肯定的態度;大陸學者則反對臺灣採取多邊政策,因為如此將是臺灣走向獨立的證明。不過,也有部分學者延續江澤民以來,同意探究臺灣以適當身分參與國際事務的主張65,認為在南海仲裁案後,也應給予臺灣參與多邊協商的機會。因此,未來北京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動向,值得進一步密切觀察。
柒、兩岸學術交流
同屬學術界之故,兩岸學者對於仲裁案的學術交流合作,則存在相當高度的共識。事實上,近年來,兩岸在南海主權方面的學術研討會次數相當多,臺海兩岸學者的意見交流也十分密切,這有助於兩岸化解誤解並發揮集體智慧,解決兩岸在仲裁上所面臨的困局。
一、大陸學界觀點
中國大陸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於8月26日在海南海口舉行的「2016年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仲裁庭裁決後兩岸關係的挑戰與合作」會上宣布,正式成立兩岸南海問題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將成為兩岸南海專家為共同維護南海權益、尋求兩岸合作方法的交流平台。南海研究院並於當日發布《2015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報告呼籲臺灣方面應以更加務實的態度,繼續推動和鞏固兩岸既有的合作基礎,維護兩岸在南海的共同利益66。吳士存表示,探討兩岸在南海如何合作,成為大陸緊迫的課題,目前大陸對臺的南海合作方針是持續「學術交流、維持機制、聚焦仲裁、功能合作、等待時機、順勢而為」。他指出,大陸學界即將與臺灣方面的智庫成立兩岸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會以應對仲裁裁決結果做為突破,組織兩岸專家撰寫研究報告,批駁仲裁案。吳士存認為,兩岸專家委員會可探討劃設太平島及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線,為挑戰南海仲裁裁決做必要法律準備67。
二、臺灣學界觀點
在仲裁案公布後,國立政治大學9月6日舉行「南海仲裁案裁決後我國的因應之道」研討會,會中,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認為,值此兩岸官方關係凍結、南海情勢變動快速時機,如果民間學術交流也停擺,此對中國大陸與中華民國在未來如何經略南海是一個極為不利之發展。「兩岸南海學術指導委員會」之成立的確有其必要性68。宋燕輝強調,不管對中國大陸喜歡與否,臺灣必須與大陸接觸,即使官方管道已斷,重要的一軌半或二軌都該善加利用;同時,未來應透過兩岸學術交流管道,扮演兩岸溝通橋樑,或培養策士提供政府建言69。
在兩岸無法就「九二共識」達成共識之前,臺灣學者認為還是要想辦法進行南海合作,因為等到兩岸重新找到一個新的共同政治基礎再來談合作,那就為時已晚70。對此,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8月11日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建議,不妨先以較低階的方式找出溝通模式71。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也強調,目前兩岸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官方的一軌無法對話,民間的二軌交流就變得相當重要,而二軌會議不是說開就能開,或開了就有效果;目前,大陸對於兩岸的二軌交流抱持著開放態度與善意,並且極為支持,臺灣政府也應考慮加大與對岸的二軌溝通,瞭解對岸的南海政策與局勢72。
不過,臺灣對於大陸學者在臺活動始終抱有疑慮。2014年,大陸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出現在內政部所舉辦的「中華民國南彊史料特展」,引發臺灣社會對政府幫助中國大陸蒐集「九段線」等史料證據的爭議;之後,外交部公布中、英文版的《中華民國南海政策說帖》,由於內容詳述中國歷史關於南海的記載,並與北京的說法高度呼應,也遭致政府將臺灣主權奉送大陸、製造兩岸維護「一個中國」主權等批評73。因此,如何排除政治干擾,讓兩岸發揮學術界的智庫功能,顯然是兩岸必須共同面對與持續努力之處。
捌、結語
本文主要目的在針對兩岸學界對於兩岸如何在仲裁案進行合作的觀點異同分析。從前面的分析可知,仲裁案的公布,被兩岸學界視為是兩岸地盪關係突破的契機,但在兩岸政治基礎尚未建立之前,改善的幅度極為有限。換句話說,在雙方政治互信不足的情況下,兩岸之間政治與主權性質愈淡的,例如非傳統與學術合作,雙方共識就愈多;反之,則雙方歧見難以化解。因此,政治定位仍然是兩岸在南海仲裁案的最大障礙。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黃奎博主任指出,中國大陸已經多次希望臺海兩岸可以共同維護南海諸島及附近水域這塊中華民族的祖產,但因為中共不僅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更不對我國政府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議」表示支持,如何奢望兩岸可以在南海聯手呢?74臺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示,仲裁庭稱臺灣為「中國臺灣當局」,不僅衝擊太平島法律定位,更將衝擊臺灣總體國際法地位問題,未來必須審慎因應75。針對兩岸南海防務合作,新臺灣智庫副執行長林廷輝則表示,目前兩岸仍處於政治和軍事敵對狀態,假設兩岸海軍有一天聯手巡護南海,「那請問到底要聽哪一邊的將領指揮?」76顯示出,仲裁案與兩岸其他事務相同,發展到最終仍回歸到兩岸的政治問題。
另一方面,大陸學者在仲裁公布前,即不斷對我國政府劃出「臺獨紅線」,例如,大陸南海問題專家吳士存表示,臺灣如放棄南海十一段線主張(陸稱九段線),那就挑戰到大陸在南海問題上的紅線77。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也劃出了五道紅線:一、有關南海、東海主權文件、檔案及歷史資料完整性與真實性被破壞;二、臺灣現在占有的島嶼的巡航及駐軍被削弱;三、與美日共同巡航南海,將美日同盟引進兩岸共有主權的範圍內;四、與其他聲索國進行某種程度的締約;五、完全放棄南海主權的訴求78。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鄒克淵在「2016年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會上直言,我國政府迴避「九二共識」是仲裁案後兩岸官方難以在南海議題上合作的癥結所在79。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英津更直言,沒有「九二共識」的支撐,兩岸合作說起來簡單,但在實際層面的操作,卻是很困難的80。
可見,如何化解兩岸政治歧見,增進政治互信,並在主權互不承認的情況下,本著求同化異精神進行合作,或是至少不彼此互相成為障礙與威脅,是兩岸所無可迴避的艱難挑戰。
註1:Feng Zhang, “Breathtaking but counterproductive: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award”, The Strategist, 14 Jul 2016, http://www.aspistrategist.org.au/breathtaking-counterproductive-south-china-sea-arbitration-award/?utm_content=buffer65cc4&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com&utm_campaign=buffer
註2:Goh Sui Noi, “China has no historic rights to resources in South China Sea, says UN-backed tribunal”, Strait Times, July 12, 2016.
註3:陳建瑜,〈謀求中美平衡 我採戰略模糊〉,《旺報》,2016年7月2日。
註4:林敬殷,〈南海仲裁12日宣判 府堅持主權3原則〉,《聯合報》,2016年7月12日;楊文琪,〈我總統府:擱置爭議 共同開發〉,《經濟日報》,2016年7月11日;李昭安、郭玫君,〈若損太平島主權 我絕不會接受〉,《經濟日報》,2016年7月12日;〈兩岸都引用1947年『U形線』我強烈聲明5大立場〉,《聯合報》,2016年7月13日。
註5:崔慈悌、林思慧,〈外交部籲 臺灣納入多邊協商機制〉,《中國時報》,2016年7月10日。
註6:中央社,〈南海仲裁後 總統登迪化艦精神講話全文〉,《聯合報》,2016年7月13日;張國威,〈南海仲裁特別報導,國防部整備考量陸戰隊駐太平島〉,《旺報》,2016年7月14日。
註7:陳君碩、張國威,〈南海仲裁後 兩岸局勢見轉機〉,《旺報》,2016年7月14日。
註8:潘維庭,〈陸委會:兩岸各自主張、權衡〉,《旺報》,2016年7月13日。
註9:陳君碩、陳建瑜,〈護南海 我願多邊、無涉主權合作〉,《旺報》,2016年7月15日。
註10:“China rejects ruling: Award is null and void, has no binding force”, GMANE, July 12, 2016, http://www.gmanetwork.com/news/story/573385/news/nation/china-rejects-ruling-award-is-null-and-void-has-no-binding-force#sthash.I5uXZtia.dpuf
註11:何思慎,〈南海仲裁〉兵棋推演之五-莫淪美日的臺灣牌〉,《中國時報》,2016年6月13日。
註12:林永富,〈習談南海:現不動手 說也沒用〉,《旺報》,2016年8月5日。
註13: 陳柏廷,〈『南海是老祖宗留下的祖產』國台辦籲台 立場勿倒退〉,《中國時報》,2016年7月12日。
註14:蔡浩祥,〈國台辦:護南海主權 兩岸有責〉,《旺報》,2016年7月13日。
註15:蔡浩祥,〈南海仲裁特別報導,陸:護南海祖產 兩岸共同責任〉,《旺報》,2016年7月14日。
註16:黃介正,〈南海仲裁〉兵棋推演之一-南海大纏鬥 牽動兩岸〉,《中國時報》,2016年6月9日。
註17:周陽山,〈兩岸和戰的關鍵〉,《中國時報》,2016年7月15日。
註18:此次民調對象為年滿20歲以下,訪問日期7月21、22日,有效樣本1077人,抽樣誤差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0%。周毓翔,〈南海仲裁案民調40%支持兩岸聯手護主權70%民眾:臺灣被國際強權出賣〉,《中國時報》,2016年7月27日。
註19:朱言貴,〈南海仲裁/兩岸暫擱爭議 南海求同化異〉,《聯合報》,2016年7月13日。
註20:陳昱旗,〈重啟兩岸互賴關係〉,《旺報》,2016年7月14日。
註21:王揚宇,〈南海仲裁特別報導〉漁權受創 賴正鎰籲兩岸聯手捍衛〉,《旺報》,2016年7月14日。
註22:范湘濤,〈臺灣是南海唯一受害者〉,《中國時報》,2016年7月21日。
註23:李英明,〈兩岸在南海成為命運共同體〉,《旺報》,2016年7月14日。
註24:趙春山,〈南海仲裁/南海危機 兩岸應重啟協商〉,《聯合報》,2016年7月14日。
註25:嚴震生,〈仲裁案為民共僵局解套〉,《中國時報》,2016年7月15日。
註26:王崑義,〈南海仲裁 兩岸恢復對話契機〉,《旺報》,2016年7月13日。
註27:萬仁奎,〈學者籲蔡勿受 美日約制 切割大陸〉,《中國時報》,2016年7月16日。
註28:陳柏廷,〈陸學者:蔡英文聲明展現『同仇敵愾』南海仲裁 兩岸破冰契機〉,《中國時報》,2016年7月13日。
註29:陳柏廷,〈蔡南海立場 影響兩岸走向〉,《中國時報》,2016年7月10日。
註30:陳君碩,〈盯蔡搞臺獨 陸列20多項事證〉,《旺報》,2016年7月18日。
註31:本項調查是陸委會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在7月29日至8月3日以電話訪問臺灣20歲以上成年民眾,有效樣本1075份,信賴度為95%,抽樣誤差在正負2.99%。郭玫君,〈陸委會民調:9成民眾支持兩岸持續溝通〉,《聯合報》,2016年8月9日。
註32:陳建瑜,〈南海學者強調謹慎處理十一段線〉,《旺報》,2016年7月13日。
註33:邵宗海,〈南海仲裁之後二-回應U型線 臺北不能沉默〉,2016年7月14日。
註34:邵宗海,〈非國與國 兩岸各讓一步〉,《中國時報》,2016年7月20日。
註35:何溢誠,〈兩岸應聯手捍衛南海祖權〉,《旺報》,2016年7月17日。
註36:陳建瑜,〈尋南海共同利益 創兩岸契機〉,《旺報》,2016年9月7日。
註37:林庭瑤,〈學者:南海仲裁案 兩岸機會之窗〉,《聯合報》,2016年7月13日。
註38:林永富,〈陸將:盼太平島開放觀光 陸願投資〉,《旺報》,2016年7月19日。
註39:蔡浩祥,〈國台辦:護南海主權 兩岸有責〉,《旺報》,2016年7月13日。
註40:徐維遠,〈綠統一南海口徑 台與陸站不同邊〉,《旺報》,2016年7月12日。
註41:吳建德、張蜀誠與王瑋琦等著,《柳暗花明:兩岸軍事互信到和平協議之路》(高雄市:麗文出版社,2012年2月)。
註42:杜宗熹,〈南海仲裁/我面臨4大衝擊 若處理不慎恐大陸報復〉,《經濟日報》,2016年7月13日。
註43:張國威,〈兩岸高峰論壇〉對立激化 南海恐成亞太驚爆點〉,《旺報》,2016年5月7日。
註44:陳建瑜,〈兩岸高峰論壇〉中美南海交鋒 不致立即開戰〉,《旺報》,2016年5月7日。
註45:何明國,〈太平島是好棋 防美拖盟國下水〉,《旺報》,2016年6月8日。
註46:黃介正,〈仲裁結果只是南海風雲序曲〉,《中國時報》,2016年7月12日。
註47:陳建瑜,〈尋南海共同利益 創兩岸契機〉,《旺報》,2016年9月7日。
註48:張國威,〈兩岸共衛太平島海域 合作起點〉,《旺報》,2016年8月27日。
註49:林庭瑤,〈學者:南海仲裁案 兩岸機會之窗〉,《聯合報》,2016年7月13日。
註50:戴孝君,〈南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收錄在吳建德、張蜀誠等主編,《太陽花學運後的兩岸關係與南臺灣》(高雄市:臺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2015年5月),頁87-98。
註51:何明國,〈太平島是好棋 防美拖盟國下水〉,《旺報》,2016年6月8日。
註52:陳柏廷,〈開展南海新局?美濟礁奇想…陸籲兩岸合開公司〉,《中國時報》,2016年8月27日。
註53:陳建瑜,〈陸學者:北京不會出讓南海主權〉,《旺報》,2016年6月7日。
註54:陳柏廷,〈開展南海新局?美濟礁奇想…陸籲兩岸合開公司〉,《中國時報》,2016年8月27日。
註55:林永富,〈陸將:盼太平島開放觀光 陸願投資〉,《旺報》,2016年7月19日。
註56:張國威,〈兩岸南海合作 可從聯合探油開始〉,《旺報》,2016年8月25日。
註57:陳君碩,〈南海 小英下一道兩岸難題〉,《旺報》,2016年7月9日。
註58:陳建瑜,〈謀求中美平衡 我採戰略模糊〉,《旺報》,2016年7月2日。
註59:黃介正,〈仲裁結果只是南海風雲序曲〉,《中國時報》,2016年7月12日。
註60:陳建瑜,〈與陸切割南海聯繫 兩岸動盪〉,《旺報》,2016年7月2日。
註61:翁明賢,〈南海仲裁兵棋推演之六-南海戰略要創三贏〉,《中國時報》,2016年6月14日。
註62:蔡浩祥,〈台提多邊協商 陸學者:無法接受〉,《旺報》,2016年7月15日。
註63:蔡浩祥,〈廈大學者看南海 兩岸溝通助合作〉,《旺報》,2016年7月15日。
註64:張國威,〈一中架構下 台可參與南海協商〉,《旺報》,2016年8月26日。
註65:邵宗海,《兩岸談判與協商—從白手套到官方接觸,再到?》(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16年8月)。
註66:張國威,〈捍南海祖產 兩岸須面對共同歷史〉,《旺報》,2016年8月27日。
註67:張國威,〈吳士存:蔡藉南海仲裁搞臺獨〉,《旺報》,2016年8月26日。
註68:宋燕輝,〈談南海合作 陸委會應積極面對〉,《聯合報》,2016年9月5日。
註69:陳建瑜,〈尋南海共同利益 創兩岸契機〉,《旺報》,2016年9月7日。
註70:張國威,〈捍南海祖產 兩岸須面對共同歷史〉,《旺報》,2016年8月27日。
註71:陳建瑜,〈海基會前副董籲兩岸低階溝通〉,《旺報》,2016年8月12日。
註72:張國威,〈兩岸南海智庫 展開二軌交流〉,《旺報》,2016年8月25日。
註73:石秀娟,〈捨棄『U型線』、『固有』疆域 新政府翻修南海主權論述 撇清與中國聯手〉,風傳媒,2016年7月10日。
註74:黃奎博,〈南海仲裁/南海成國安大患 兩岸能聯手?〉,《聯合報》,2016年7月13日。
註75:楊家鑫,〈『南海仲裁案與臺灣』研討會 姜皇池:仲裁案 衝擊臺灣國際法地位〉,《中國時報》,2016年8月7日。
註76:陳君碩,〈兩岸共護南海?綠營:各自努力〉,《旺報》,2016年7月22日。
註77:陳君碩,〈陸專家:蔡若棄十一段線 即踩紅線〉,《中國時報》,2016年5月28日。
註78:王崑義,〈南海仲裁 兩岸恢復對話契機〉,《旺報》,2016年7月13日。
註79:張國威,〈兩岸南海合作 可從聯合探油開始〉,《旺報》,2016年8月25日。
註80:陳柏廷,〈開展南海新局?美濟礁奇想…陸籲兩岸合開公司〉,《中國時報》,2016年8月27日。
 

公告日期: 2016-12-12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