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專區

:::

中共海軍戰略發展對南海局勢之影響(郭添漢,陳明仁)

中共海軍戰略發展對南海局勢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val Strategy in South China Sea
郭添漢、陳明仁
提  要:
中共海軍過去基於「人民戰爭」的戰略指導方針,加上受限於遠洋戰力不足,只能建構沿海防禦戰力。隨著經濟發展中共海軍戰略由「近岸防禦」轉變為「近海防禦」,並積極進行海軍現代化建設,無論在水面艦艇、潛艦及飛彈的研發建造,均投入巨資進行現代化換裝建設,對我海、空軍作戰空間的壓縮與日俱增,再加上中共從未放棄「以武力犯臺」之政策下對我國家安全威脅更增急迫性。因此,臺灣面臨中共海上威脅,更需要深入研究及瞭解,希望藉此提升對國軍建軍、戰略發展的新思維。
關鍵詞:海軍戰略、近海防禦、遠海防衛
Abstract
Based on strategic guideline of “People’s War” and limited capability of blue water powers, China’s Navy could only focus on its coastal waters defense capabilities. However, China’s naval strategy has shifted from “Littoral defense” to “offshore defense” and energetically built a modern navy due to its rapid grow of economy. The endeavors to build surface warships, submarines, and missiles and to invest enormous budget for changing modern equipment have been compressing battle space of our Air Force and Navy. Additionally, China will never abandon it policy of “invading Taiwan by forces” which is critically increasing threat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Therefore, Taiwan has to conduct in-depth studies when we face threat from the sea in order to promote new thoughts of force re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Keywords: Naval Strategy, Offshore defense, Blue waters defense.


壹、前言
中共自鄧小平改革開放後,經濟大幅成長,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美國。這意味著中共重工業及基礎設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進而需要更多能源及原物料供給,現如何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深深影響中共戰略思想。中共海軍角色也隨著整個國家利益導向與區域安全戰略的轉變,逐步調整海軍的戰略,從過去「近岸防禦」調整為「近海防禦」,近年來更積極從原先的「近海防禦」,逐步有計畫性實現「遠海防衛」轉變1。相對的,中共海軍隨著經濟發展其軍費不斷提升,已從過去冷戰時期一支比海岸警衛隊稍強的武力,經過現代化計畫和享有33%軍事預算2,其軍力的優勢已呈跳躍式向前邁進。
中共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在2004年接任中共軍委主席後,積極推動國防組織變革,以及鼓吹「藍色國土」的國防政策走向,明顯看出中共海軍現代化建設作為,尤其在南海的立場已日漸強硬,未來必然需要更強的海軍武力作為後盾3。從近年來,在東海釣魚台及南海島嶼主權暨海洋權益爭端,可看出中共在維護自身主權及海洋權益問題上,態度愈來愈明顯及強硬。尤其在2007年,中共在海南島三亞興建潛艦基地的事件遭衛星照相披露後,造成南海各聲索國間重新展開軍備競賽4。2014年初據大陸平安證卷一份報告指出,中共軍費未來五年預計將維持10%的成長率,並將擴編海軍,增加兩棲登陸艦支隊5,在必要時能用於協助解決島嶼主權爭端。而臺灣身為島國四面環海,面臨中共海上威脅,更需要深入研究及瞭解,希望藉此提升對國軍建軍、戰略發展的新思維。
貳、中共海軍戰略的發展
中共自1950年成立海軍領導機關後,自此海軍成為共軍的正式軍種,係由水面艦、潛艦、航空兵、陸戰隊及岸防部隊等5個兵種所組成。共軍海軍戰略自1985年11月由「近岸防禦」轉變為「近海防禦」戰略之後,至今未再任何更新6。但隨著改革開放後,中共經濟快速地成長,國家安全利益的重點由生存安全轉向經濟安全,為確保國家經濟永續發展,開發海洋資源,維護海上交通線(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SLOC)安全,對海軍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從2000年中共海軍由「近海防禦」漸次向「遠海防衛」發展7,除護衛200浬專屬經濟海域外,尚擔負海上貿易與航道安全任務,甚至希望在2050年之前建造海洋艦隊,可以在全世界海洋任何角落完成任何任務8。以下就區分「近岸防禦」、「近海防禦」及「遠海防衛」等三階段,說明如後:
一、「近岸防禦」階段
1949年4月23日中共共軍第一支海軍因渡江戰役及解放沿海島嶼需要,遂於華東軍區—江蘇省泰州市的白馬廟宣告成立,同年9月9日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中決定:「人民共和國將建立一支海軍,以鞏固軍防」。次年,海軍才成立,下轄四支地區性艦隊-東北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1950年9月在北平設立了海軍總司令部,由陸軍軍官蕭勁光為海軍首任司令員,然而建立一個新的戰略軍種,需要大量人員參與,其海軍成員主要來自中共陸軍部隊,到1955年底,中共海軍總人數188,000人,其中來自陸軍共114,000人,占總人數的60.6%9。
因此其海軍建設是以陸軍為基礎,主要任務仍祇是協助陸軍實施海上戰略追擊、解放沿海島域、突破海上封鎖及保衛沿海安全為主。加上中共海軍初期深受中國封建思想及毛澤東人民戰爭影響,其戰略仍無法跳脫陸權戰略思想,且在建軍初期因裝備技術落後,及經濟實力不足,另中共內部紛擾鬥爭與美國海上封鎖及韓戰爆發等國際形勢的影響,中共即便以「積極防禦」為其海軍戰略之指導,且其政權剛建立本身戰力有限,故為確保其沿岸海域及保衛政權,乃以「近岸防禦」戰略為其海軍戰略。
中共海軍建軍初期以飛(海軍航空兵部隊)、潛(潛艇部隊)、快(魚雷艇部隊)為主,其他部隊相應發展,這樣一支輕型戰鬥力量,艦艇噸位較小,費用比較低廉,建設時間可以相對縮短10。為了提高機動能力和在戰略防禦中發揮戰術進攻的威力,要求艦艇的航速大一些,艦上火砲、魚雷和深水炸彈等武器裝備應適當加強。這支海上輕型戰鬥力量主要用於不超40浬近岸與內海作戰,建軍初期,不僅能配合陸軍進行登陸與抗登陸作戰,而且單獨執行海上反封鎖,保障海上航道運輸安全;保護漁業生產;打擊敵人的海上騷擾活動,必要時破壞或封鎖敵人的港口;進行掃雷、布雷;及維護海防設施等任務11。
二、「近海防禦」階段
中共從1970年代中期之後,由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人民戰爭」不再適用現代戰爭,因此自1979年鄧小平主政後,決定採用在國家周邊擊潰來犯之敵,以保持國力的防衛戰略。此種戰略思想轉變所帶來的不同觀點,在於解除原本中共海軍只能在被攻擊的狀況下進行自衛反擊的桎梏,讓中共海軍能夠選擇作戰地點,必要時還能主動行使武力。由於中共戰略思想轉變,使向來地位最低的海軍和地位最高的陸軍頓時地位互換,成為新寵12。
1980年開始,中共海軍戰力逐漸成長後,對海洋資源的需求與海岸權益的爭取,漸有所體認,尤其是當南沙海域的主權歸屬產生爭議與世界海洋法的重新修訂後,使中共更進一步體認大陸不僅應為一陸權,更應成為一海權國,惟當檢討其海軍能力時,又不能夠與世界海洋強權的國家相抗衡,乃將「近岸防禦」的海軍戰略轉變為「近海防禦」的戰略,究其涵意乃是將防禦的前緣(沿)自岸邊向海上推展,以爭取防禦縱深,並進而維護海洋資源與確保海洋權益。中共的此一轉變使其海軍建軍思想由「近岸防禦」時期的「飛、潛、快」轉變為「近海防禦」的「武器飛彈化、潛艦核能化,與飛機艦載化」為發展重點,達成海軍作戰海上機動運動可不必完全依賴岸基掩護的建軍思想13。
1981年中央軍委會主席鄧小平拔擢劉華清為海軍司令員進行海軍現代化任務,他曾公開指出:「沒有先進的科技和用先進科技武裝頭腦人,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又說:「軍隊現代化不僅是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但離開了航空母艦、飛機、和導彈,別的便不好說了。」14此為中共走向「近海防禦」之首見談話;又於1985年底以「積極防禦,近海作戰」為海軍戰略運用的指導方針。按劉華清的構想,中共海軍的「作戰海域」,是以「第一島鏈」(從阿留申群島開始經過日本、沖繩島、臺灣、菲律賓、印尼所構成之弧形線)和沿該島鏈的外沿海域,以及島鏈以內的黃海、東海及南海為主,即涵蓋國際海洋法公約確認歸中共管轄的全部海域。從地理的概念說,中共海軍的防區將從原來12浬領海範圍內的37平方公里,增為300萬平方公里15。不但如此,劉華清還指出,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上述作戰海域將逐步擴及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島鏈」(從白令海峽、馬里亞納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至澳洲),且在戰役戰術上,採取「敵進我進」的指導思想,即敵人向中國大陸沿海海域進攻時,中共亦應同時向「敵後」發起進攻16。
因此,中共海軍戰略之轉折,乃為劉華清提出「近海防禦」之新海軍戰略,強調將從海上進犯之敵人於近海加以擊潰,使敵人不得登陸,有別於毛澤東時代誘敵深入之戰略思想,「近海防禦」的戰略特徵是具「區域性」與「防禦性」,其目的在確保「第一島鏈」內海域,並盡可能在「第一島鏈」外遠距離發現、攔截和殲滅來犯的敵人。因此,中共海軍必須有廣大之縱深,並建立一支近海海域有效遂行防禦任務的現代化海上武力17。
三、「遠海防衛」階段
從1992年第一次波灣戰爭及1996年臺海危機等衝突,對中共海軍戰力整備產生重大影響,中共對這些衝突的狀況都詳加研究,並從中獲得許多珍貴教訓,尤其是臺海飛彈危機中,中共海軍對於美國部署臺灣海峽航母戰鬥群毫無解決能力,刺激中共加速發展軍備及不對稱作戰18。因此,中共於1997年「十五」大時提出「21世紀海軍發展戰略」,要求將「近海防禦海軍」轉向「區域型遠洋海軍」發展。自此之後,中共不僅加速購買新式武器,也將自製武器的開發,隨著中共海軍軍力不斷增長,其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指導,實質內涵卻已發生根本轉變,已由初期「誘敵深入」的人民戰爭觀轉變為「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甚至「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概念19;防禦重點已由「安內」轉向「禦外」,從「禦海洋、固海岸、嚴城守」的近岸防禦理論,轉變為「捍衛海洋權益、發展海洋經濟、強化海洋科技、保護海洋環境」的進取理論,並積極籌建航母,朝向遠洋海軍發展。
2006年12月27日,中共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中共海軍黨代表會時,首度宣示「中國是海洋大國,中國必須要建造一個強大海軍」20。2009年3月中共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東海艦隊司令員趙國鈞中將表示:「中國當然要建設強大的海軍,要走向遠海」21,另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原政委胡彥林上將亦曾向媒體表示:「做為一個海洋大國,中國建造航母有潛在現實需要」。同年4月中共為了慶祝海軍成立60週年擴大舉行海上閱兵活動,中共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在此期間曾指出:「國家利益的領域拓展到哪裡,戰鬥力建設的能力範圍就要延伸到哪裡」、「國家利益的威脅來自哪裡,戰鬥力建設的核心就指向哪裡」、「中國海軍將努力提高遠海機動力和戰略投送能力,研制大型水面戰鬥艦艇等新一代武器裝備」,由上談話顯示,未來中共的海軍發展將不再侷限於傳統「近海防禦」,而是要打造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藍水海軍」(Blue Navy)。
2011年4月中共官方媒體以「巨艦即將出航,圓七十年中國人航母夢」為題,大幅報導中共首艘航母即將進入海上試航階段,「遼寧艦」(原名瓦良格號,Varyag)航母在同年8月10日首度試航,2012年9月25日由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授旗,正式交付海軍服役,將大大提升中共海軍遠洋能力,近期據加拿大媒體「漢和防務評論」(Kanwa Asian Defence)透露,中共在遼寧大連的長興島造船廠第三號船塢,進行第2艘航艦最後組裝準備工作,再再顯示中共海軍將延伸打擊範圍。
2013年3月據中共「中央電視台」報導,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與俄羅斯簽署了兩份重大軍售協定,包含合作建造4艘新型「拉達級」(Lada class)絕氣推進(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 AIP)潛艦,以及採購24架蘇愷-35(Su-35)戰機22。誠如美國軍方評估,中共海軍在21世紀初達成「外海積極防禦戰略」能力,並在21世紀中葉以前發展出在「第二島鏈」作戰能力,為達成遠洋作戰的戰略目標,中共兵力結構必須從過去的「飛、潛、快」轉換以航母戰鬥群的「驅、潛、航」為最終目標,即為驅逐艦、潛艦及航母是組成航母戰鬥群的基本要素23。
中共海軍自建軍以來,其戰略歷經「近岸防禦」、「近海防禦」兩個階段發展,未來將漸次朝向「遠海防衛」階段發展。從近年來共軍參與了利比亞撤僑活動,持續八年派遣軍艦赴亞丁灣執行打擊海盜任務及中共航母的成軍。另外,共軍派遣海軍醫療船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進行醫學交流和提供免費醫療服務24。顯示中共藉由強化驅逐艦、匿縱巡防艦、飛彈快等方式,將戰力從近海(Green Water Operations)擴充到遠洋(Blue Water Capabilities)能力25。
參、中共海軍軍備發展概況及面臨挑戰
中共海軍為因應「近海防禦」戰略與建立遠洋海軍兵力的政策,著重籌獲與研發並行,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獲得相當的成果26。以下針對中共海軍備發展概況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分述如下:
一、軍備發展概況
中國自清朝末年開始,國力積弱不振除內亂外,還有來自海上西方列強侵略。現今中共也體認到所面臨最大威脅不是陸上邊境鄰國,而是來自海上,要成為一個真正大國雪恥百年國恥,「海權」(Sea Power)的維護更是刻不容緩。從中共海軍過去幾十年來引進研發各式的新戰艦、潛艦與武器系統,投注龐大資源於海軍發展,就可得知想建立一支強大海軍,來維護國家利益。以下僅就中共海軍軍備現代化發展現況概述如後:
(一)水面艦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共海軍的主力由「旅大」級驅逐艦、「江湖」級飛彈護衛艦等中小型艦艇構成,這些戰艦噸位較小,遠航能力較差;隨著經濟發展,目前,中共海軍新式驅逐艦、護衛艦和大型船塢登陸艦等裝備已經完全擺脫「蘇式風格」,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在水面艦艇方面,「現代級」(Sovremenny class)驅逐艦(956EM型、956型)是中共從俄羅斯購入艦艇,其防空、攻船飛彈射程都有所增加,同時配備卡-28艦載直升機,已提升遠距反潛能力27。
另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共在10年間就擁有三種型號的052級驅逐艦,其作戰能力已經與美海軍20年前服役的8,300噸伯克(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級驅逐艦相似28。中共海軍除了已有的6艘052C型驅逐艦,還將至少建造10艘052D29,而此三種型號艦船是中共海軍最新的作戰載台,而且有著強大的攻擊力、防禦力、速度、指揮管制等優勢。中共近期新型護衛艦包括2011年底服役的第14艘054型臨沂號,及還在陸續建造054A型護衛艦。這種現代化護衛艦採用隱形設計,安裝防空飛彈垂直發射架,設有起降平台和直升機庫,可停1架卡-28或直-9C直升機30。在飛彈快艇部分,中共海軍最為成功的是022型雙體艇,具有隱形的能力,已經建造了86艘,在4個船廠同時建造31。
從上述分析,可發現中共研製艦艇均積極引進及採用西方科技與技術,與其舊式艦艇相較,在反飛彈、防空、反潛、電子戰與指管通情能力上,有明顯進步。另據媒體預測,共軍2020年前將增加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2艘航母,形成三個航母戰鬥群32,都顯示出中共海軍向遠洋海軍目標邁進。
(二)潛艦
在上世紀80年代前中共潛艦部隊的主要裝備是大量低技術作戰載台,而現今潛艦的總量雖減少,但潛艦的現代化水準和作戰能力有大幅提高。這其中包括,同時購買及生產至少5個類別的潛艦,從其數量上看,這種獲得潛艦的努力已經超過任何一個國家33。其中購買12艘俄製「基洛級」(Kilo Class)潛艦,及其他4種正在建造的各類潛艦包括: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Nuclear-Powered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SSBN)「晉級」(Jin-class)094型;核動力攻擊潛艦(Nuclear-powered attack submarine, SSN)「商級」(Shang-class)093型;傳統動力潛艦(SS)元級041型;傳統動力潛艦宋級039/0396型34。另外,還有近期被媒體披露的「唐」級096型戰略核潛艦等35。
這五種型號的潛艦預計將比中共上一代潛艦,更加先進。在1995年至2003年間,中共每年都有1至3艘新的潛艦加入服役。在2005年有11艘新潛艦(包括6艘基洛級潛艦)成軍,而2006年有5艘或者更多的新潛艦(包括2艘基洛級潛艦)相繼成軍。而且,中共海軍潛艦配備有一種或多種的武器:包括反艦巡弋飛彈(Anti Ship Cruise Missile, ASCM)、線控和自動導引魚雷、水雷等。雖然反艦巡弋飛彈往往成為軍事專家的焦點,但自動導引魚雷對於水面作戰艦而言也很難對付。除了可與反艦巡弋飛彈、魚雷、水雷結合外,中共094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將攜帶新式潛射彈道飛彈,而商級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艦將攜帶對陸攻擊巡弋飛彈36。
另根據中共海軍的規劃,潛艦部隊不同類型的武器載台分別承擔不同的作戰任務。傳統潛艦主要負責沿大陸周邊海域和菲律賓海域的主要海上通道的安全巡邏;戰時也可部署到關鍵的海上交通線附近遂行攔截敵軍部隊任務。中共的新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則可為北京提供了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憑藉其遠超過傳統潛艦的續航力和航速,可以遂行情報搜集、監視和偵察等任務;而最具戰鬥力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則可能主要用於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執行長時間遠距離的巡邏行動,以及未來為航母戰鬥群提供支援37。
(三)航空兵
中共海軍最初航空兵設計係為海軍艦艇提供防空力量,隨著海軍戰艦擁有防空能力的日漸增強,其職能的重要性也日漸降低。現在,中共正在引進越來越多現代化、能力強大的戰機和攻擊戰機,以更新中共空軍、海軍空中兵力部隊。這些戰機包括俄製蘇愷-27型、蘇愷-30型戰機和中共自製的殲轟-7、殲-10、殲-11、殲-15、殲-20戰機等38,部分戰機將配備現代化的攻船巡弋飛彈。中共也對一些攻船巡弋飛彈進行了升級,以利海上轟炸機也能掛載39。
中共對於海軍航空兵力的建構正在積極進行,除了在東海艦隊部署俄製蘇愷30MKK2戰機外,另將永興島飛機場跑道延長至2,500公尺,並自俄國購得蘇愷27型戰機,此機型作戰半徑達1,500公里,若以永興島為基地,將可涵蓋全部南海呂宋島及婆羅洲北部沿海,對周邊國家構成嚴重威脅40。中共自製殲-15戰機(仿俄羅斯蘇愷-33型戰機)於2012年11月23日首度成功進行「遼寧號」航艦上著陸及滑跳起飛試驗41。顯示航空兵的任務已經涵蓋海上巡邏、反潛、海上攻擊、後勤支援甚至空中預警等各種內容,隨著中共航母的成軍,未來航空兵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綜上分析,中共海軍有愈來愈多船艦採用先進技術,包括愈來愈難被發現的潛艦和威力強大遠程攻船飛彈,而先進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將提升中共海軍的水下威懾能力,這讓中共的海軍實力愈來愈難以抵擋。未來再加上中共研製核動力航母,將使其海軍具備真正戰略核威懾與核打擊能力42。
二、中共海軍未來面臨挑戰
隨著全球化加速發展,中共的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經濟發展對於國際海上通道的依賴越來越大,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中共海軍以快速發展的經濟為後盾,逐步實施軍事現代化,期能強化海洋控制及兵力投射等手段,來維護海洋權益及對亞太地區的戰略影響;但必然會與美國轉向亞洲的「再平衡」戰略發生衝突與分歧43。以下針對中共海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分析如後:
(一)反介入能力仍有待提升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即在中國大門部署大量兵力,防止中共向外擴散。因此,美國是中共解決臺灣、南海主權及資源爭議等問題最大障礙。所以中共為防止美國介入,積極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中共稱之為「反干預」)(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的能力,然而就現行兩國兵力武器裝備來看,中共總體落後美國20年,另就中美兩國的戰艦對比情況:目前美軍擁有286艘戰艦,而中共海軍雖擁有266艘(其中主要兵力包含48艘柴電潛艦、5艘核動力潛艦、26艘驅逐艦、53艘巡防艦、51艘兩棲艦艇與86艘的飛彈快艇)44,但其中僅79艘是水面主力艦(驅逐艦和護衛艦),且一個國家戰艦艦隊是以航母為基礎構建的,美國在這方面穩操勝券45,而中共第一艘航母在2012年底成軍,但實際作戰能力仍然是個疑問。況且美國擁有3,700架海上艦載機,而中共殲-15型艦載機日前才在航艦上試飛,其戰力與美國現代化艦載機相比仍有一大段差距。因此,中共反介入能力仍有待提升。
(二)軍事科技能力限制
美國國防部2012年5月18日公佈《中國2012年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指出,中共從現在到2020年才能打造出一支能擊敗中等規模敵軍的現代化的武裝力量46。中共海軍近年來利用各種管道獲取先進的國防科技,以及國防相關的科技,然而,除了在獲取可能有用的科技之外,還必須能夠有效的「運用」,雖然在過去的20年間,中共在科技的運用上的確也得到一些成就,無論是軍品或裝備的品質與製造能力,都獲得了改善,不過整體而言,中共在運用先進科技的成效卻受到嚴厲的限制,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存在。西方(尤其是俄國)在技術轉移過程中,都因防範中共軍力的崛起與未來所構成的可能威脅,因此均刻意提供中共較為舊型的武器裝備,中共在無外國輸入相關科技的狀況下,今後若要再進一步發展能與未來戰爭相適應的高精武器將會遭遇嚴厲的瓶頸。
(三)人員抗壓與部隊訓練補保有待提升
隨著經濟發展,中共軍事技術水準也獲得相對的提高。現今,中共軍隊招收大量大學畢業生入伍,在一胎化的政策影響之下,這些人員嬌生慣養,缺少抗壓力,加上經濟發展的物質誘惑下,使其戰力明顯下降;另外中共海軍艦艇級別繁多,裝備複雜,對日常訓練、後勤補給和通用性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部隊訓練趕不上其現代化發展的程度,新式船艦仍在相當程度上仰賴俄國軍事顧問的協助、操作與維修47。雖然中共海軍已擁有不少先進作戰載台及武器裝備,但它在運用作戰力量、指揮和管制能力及情報和目標獲得等方面,與美國海軍相比時,這些缺陷暴露的尤其明顯48,以上都是中共海軍未來所要積極改善的目標。
(四)國際社會對「中國威脅論」疑慮
美國海軍拉森上將提出「中國威脅論」後,在西方國家造成廣泛性的影響,並引起國際輿論的重視。儘管中共領導人與媒體,不斷提出澄清或駁斥,然而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令周邊國家感到中共的態度並未表現出任何的善意。1988年7月與越南赤瓜礁(Johnson Reef)海戰,及1995年2月佔領美濟礁(Mishief Reef)並與菲律賓嚴重對峙事件49,本已使南海周邊國家,有所警覺而強化建軍工作;1996年臺海危機的發生,更使美、日、東南亞國家,甚至印度均蒙上「中國威脅論」的陰影,進而加劇區域性軍備競賽,以有效保護自身所宣稱的領土主權,避免遭到中共宰制50。如此將導致中共海軍的成長優勢,在一片軍備競賽聲中遭到抵銷,增加其達成收回「藍色國土」戰略目標的困難度。
肆、對南海局勢之影響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的通過,除了正式創設了「藍色國土」的國際法理的正當性,讓各國無法再忽視海洋的利益,也正式開啟了海洋時代嶄新的一頁,海權競逐成為利益相關國難以置身事外,也是全球戰略安全佈局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51。而南海由於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的特殊,利益相關者涵蓋兩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汶淶等國,都讓其成為區域主權爭議最激烈的海域。
一、南海的戰略價值與中共意圖
南海,因位居中國大陸南側國際公稱為「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及大洋洲的國際主要海運航線,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上航道52。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大型油、貨輪都須經過該海域,因而成為亞洲與大洋洲國家的重要經濟生命線,加上該海域蘊藏豐富的海底資源,使得中共、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先後設置200浬的經濟海域及漁業區,自劃海疆,競相爭探採海底石油,甚至因界線的互疊,紛爭不斷;就中共自身而言,能源是中共經濟的發展命脈,中共目前進口原油有80%以上須經過「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53,因此控制印度洋與掌握麻六甲海峽制海權,對中共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南海主權各聲索國均覬覦南海的地緣戰略價值及資源航權之利,而中共除重視前述的利益外,更強調南海戰略的緩衝區是利於保護中共的海洋權益,與保障已發展的沿海省份,其中控制南海可增加中共戰略縱深,及防禦前哨陣地,確保能源安全航道與華南地區海上屏障,同時並可取得控制對手的有利地位54。
中共海軍近10年的軍事發展重心明顯南移,其在海南島建設大型核潛艦基地,並首度於2008年部署第二代「晉」級飛彈核子動力潛艦,這種潛艦可搭載12枚「巨浪二型」飛彈,不僅可以對美國本土進行直接攻擊,印度也都在其射程範圍之內,給南海地區帶來了新的緊張。同年4月7日中共前國家總書記胡錦濤於海南島舉辦「博鰲論壇」前,赴三亞港視導南海艦隊,並登上「中華神盾」艦校閱,並指出打贏資訊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55。
隨著中共的海軍戰略不斷演進,中共更於2010年至少部署一艘新型「商」級攻擊型核動力潛艦停靠海南島的三亞市海軍基地56,且2011年中共主動公布殲-20隱形戰機57,及配備航母艦載機殲-15重型戰機訊息58,這個動態除了證明中共的核子飛彈戰力已經大幅增強,兵力投射及打擊力也跨越第一島鏈,其從南海到印度洋的島鏈防衛也大幅提升,目標也已升級為進軍南海以及為航母戰鬥群鋪路。因此,顯示中共海軍已準備爭雄南海和印度洋。
二、南海周邊國家的態度與反應
南海周邊國家紛紛爭相奪占南海島礁,以擴張國家合法的領海區域59。除印尼未占據任何島嶼,但與該國宣稱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棚海域重疊,其餘以中共與越南及菲律賓三個國家爭執衝突最烈,甚至曾發生軍事武裝衝突。顯示南海已成中共海軍戰略發展的重點,相對也引發東南亞各國緊張分述如下:
(一)越南
越南在南海對占領島礁動作及建軍整備最積極,2011年9月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Truong Tan Sang)在馬來西亞訪問,會見了馬國總理納吉,建議越南和馬來西亞加強進行海上巡邏,共同打擊跨國犯罪。並在未來將加快談判步伐,簽署有關雙方海軍在打擊跨國犯罪行為和海上巡邏救護的備忘錄,在南海(越南稱東海)議題方面,雙方同意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確保南海的和平、穩定和安全60。
2011年11月26日,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應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之邀請,赴菲國訪問三天,雙方簽署了《菲越行動計畫2011-2016》、《菲越海軍互助合作與資訊共享備忘錄》及《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與越南海上警察建立熱線聯繫機制等海事交流平台備忘錄》等,顯示越南強化東協內部成員共同對付中共的立場。
另曾於2000年與中共達成《北部灣劃界協定》與《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兩國展開漁區聯合檢查、漁業資源聯合調查及海軍聯合巡邏,共同管理該海域的漁業資源,又於2005年展開聯合海上巡航。越南就陸地邊界與南沙主權問題繼續與中共談判,企求和平解決問題。並與區域外強權如美、俄、日、印在南沙地區進行石油與天然氣探勘合作,及增加海軍兵力。換言之,越南採取「和戰兩手」策略,短期先求經濟利益,長期準備軍力,因應未來可能衝突預做準備61。
(二)菲律賓
菲律賓雖然軍事力量薄弱、政局不穩,但它在南沙群島上卻絲毫不讓,聲稱擁有全部主權,態度強硬,與其衰弱國力大不相稱;菲律賓所占領的島礁數量雖不如越南但在質上卻首屈一指,因為南沙最大的十個島嶼中,菲律賓就占了五個。為了南沙群島,菲律賓經常與中共、馬來西亞發生衝突,但卻無力出兵。由於實際軍力處於弱勢,以及政客的造勢宣傳,菲國比較傾向於利用外國媒體宣傳,帶領記者上島拆毀界碑,或是對外發佈消息引起國際輿論同情,每每在衝突產生之際,菲律賓屢次求助美國之外援,而其本身對於南海主權的主張,亦多依賴其國內自行立法或引用國際法來為其強占行為合理化。
雖然中菲近來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摩擦不斷,但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卻愈發密切。菲律賓財政部長普里西馬在2011年4月份在菲經濟官員的陪同下完成了對中共的訪問,獲得了中共在菲基礎設施方面大規模投資的承諾。中共目前已取代美國成為菲律賓的第二大貿易合作夥伴,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菲之間的貿易額逐年萎縮,中菲貿易卻發展迅猛。雖然今(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公佈南海仲裁案結果,稱中共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而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裁定中共在南沙群島沒有排他性經濟海域。但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蒂,會如何運用這個籌碼,而這個籌碼是否能在未來替菲律賓在南海爭取到更多好處,還有待觀察62。
(三)馬來西亞
馬國在南海開採的油井數,超過所有南海爭端國所擁有油井總數的一半,將近100口油井,並在彈丸礁發展旅遊度假中心大賺觀光財,中共若將軍事力量深入此海域對馬國衝擊不小。
但是,2011年4月27至30日,中共前總理溫家寶對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國進行「突擊訪問」,此次訪問直到行前一星期才向外界透露。在出訪前,溫家寶在北京接受了訪問國媒體的專訪,大篇幅地重述了中共在南海問題上的一貫主張和立場。溫家寶訪問兩國間,與馬來西亞簽署了多項合作協定;與印尼簽署了20多項經濟合作協定,中共並承諾向印尼提供共190億美元的鉅額信貸。因此,在中共如此強大的經濟影響力下,幾乎無須動用到軍事力量就可將馬來西亞治的服服貼貼,相對於主權及開發方面的爭議也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四)印尼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在接收香港南方周末雜誌記者訪談中談到:「印尼和中國大陸之間不存在關於領土的爭端。我們沒有任何陸地疆界或海洋疆界方面的爭端。印尼沒有對中國大陸南海聲稱所有權。這有利於印尼在衝突各方中扮演協調的角色。印尼與中國大陸的雙邊經濟關係發展良好。記得我第一次見胡錦濤主席時,我們建立了中國大陸和印尼之間的戰略伙伴關係。兩國的經濟增長良好。兩國貿易總量從少於300億美元到現在的接近500億美元,我們期望貿易額未來幾年內能增長到800億美元。」63,上面這段談話似乎說明了印尼在南海地區與中共的利益衝突最少,然而實情真是這樣嗎?
當東協各國在面對來自中共經濟及軍事上文攻武嚇的同時,一方面又要維護自己國家的領土主權,一方面又得跟中共維持良好的經貿往來,印尼身為東協的一員,即使宣稱與中共無領土上的爭端,但是在其他國家一面倒的與中共爭主權、爭航行權、維護自身參與天然資源開發權的同時,印尼也會受到些許的影響。
(五)汶萊
在南海區域中所依賴及資源開發程度最少,但是自從與馬來西亞做交易,獲得了該海域的石油氣勘探開採權後,便聲稱汶萊與馬來西亞相鄰的深海產油區CA1和CA2區塊主權屬汶萊,荷蘭皇家蜆殼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在當地的子公司─汶萊蜆殼石油(蜆殼與汶萊政府各擁半數股權的合資公司,簡稱BSP),目前正以高科技的蛇形油井鑽探開採技術開發此一區域規模最大的未開採油田,希望未來最終能從該油田中開採出超過3億桶的石油。一旦中共介入主權及天然資源開採爭議問題,對其經濟海域及由天開採計畫產生影響。
綜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南海周邊國家以往不願意美國介入東南亞安全事務,更不願見到美國與中共在南海的戰略起衝突,各國認為經貿快速崛起的中共是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自2009年起中共在南海問題處理趨於強勢,更令南海主權聲索國更為擔憂可能與中共形成武力對峙。使南海周邊國家開始轉變態度,歡迎美國介入南海問題上以抗衡中共。
據媒體報導由於中共軍事預算持續大幅增長,且積極發展航母在內的攻擊性武力,東南亞國家在北京陰影下,只有透過「集體議價」的方式與中共進行談判,以獲取較大的折衝空間64。不過,南海周邊國家為了自身安全與經濟利益,正爭相購置新式武器裝備,來因應未來的南海軍事衝突,此地區一波新的軍備競賽已隱然成形。在過去十年裡,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武器進口分別上升了84%、146%及722%,越南還以20億美元購買了6艘最先進的「基洛級」潛艦和價值10億美元的俄製戰機65。另美國為了對抗中共海軍的軍備擴張,美國將增加維吉尼亞級新銳核動力攻擊潛艦打造數量66,南海地區潛在的爭端可能瀕臨一觸即發的險境,恐有不可預期意外衝突。
伍、對我國家安全的威脅與因應作法
中共海軍目前擁有266艘以上規模的艦隊,並於近年不斷研發大型兩棲登陸艦及航母,其兵力投射的能力已大幅提升,並將新型潛艦向南海方面延伸部署,其部署涵義主要為解決南海主權及海洋權益問題,但若臺海爆發衝突中共海南島部署潛艦亦可直接投入作戰,如此一來可封鎖對抗從印度洋、麻六甲海峽的美軍艦隊;截斷我海上交通線,並進行海上封鎖,大大提升「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能力,打擊臺灣的民心士氣。這種情勢發展已對臺海形成巨大的潛在威脅,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積極發展嚇阻武力,如此才是確保國家安全唯一道路。以下提供幾點具體作法,以做為我未來建軍備戰因應作法:
一、強化臺美日戰略與安全合作
臺灣海峽是日本海上運輸必經的重要生命線,臺海的安危與日本的國家安全可謂脣齒相依67。就此而言,維護臺海的和平與穩定,應符合台、日雙方的國家利益,兩者密不可分。自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發生後,日本朝野各界對臺海安全寄予高度關切,能體認臺海安全保障與日本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目前日、美之間有《美日安保條約》,臺、美之間則有《臺灣關係法》,這兩個機制可以做為未來臺、美、日三國在安全保障合作方面的結合平台,三方應該藉此進一步建立建制化的戰略對話與安全合作管道,協力鞏固東亞的安全與穩定。
二、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就東亞安全情勢而論,臺灣海峽這個公認為高敏感、高危險的地帶,若能透過區域建制的努力,合作建構「軍事互信機制」,既符合亞太周邊國家追求穩定與發展的企盼,符合美國主張臺海爭端和平解決的期待,亦符合海峽兩岸追求經貿發展、避免戰爭的利益。我國和其他國家許多的學者或專家亦曾提出有關「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見解與討論,任何有助於維持區域整體安全穩定、有助於創造兩岸和平互動環境、有助於促進區域各國持續發展的措施與作為,都是值得東亞各國共同努力的方向68。也期盼亞太各國對臺灣鞏固自身國防安全及維持臺海穩定所作的努力,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協助。
三、加強自主性的國防科技發展
加速國防科技發展,建立現代化之國防武力為國軍當前施政重點,並依據建軍構想,積極致力新一代尖端武器系統裝備之自力研製,結合全國各界力量,加強自主性國防科技發展,將軍民通用之國防科技能量逐步技術轉移,期與民間科技及工業相結合,厚植基礎於民間,以達到平時能充分運用以促進國家整體工業科技升級,一旦戰事發生可立即轉移為國防整體力量之目標;雖目前我國在武器系統獲得過程中常受制於他國,且基於其國家利益或受限於國際現實環境,在武器裝備輸出時會多有保留。因此我國在購入各項「武器裝備系統」之前,如能「以敵為師」並「師敵之師以夷制夷」以獲取最大效益,即所謂外購、研改、自製、現代化四步驟,進而推動國防組織變革、軍事專業人才培育以及作戰訓練準則修訂,達到符合成本效益之武獲政策及軍隊現代化目的。
四、籌建新一代兵力與武器
中共第一艘航母2012年服役,及新一代戰機殲-20及殲-15型戰機的試飛成功,顯示兩岸海、空兵力已嚴重失衡,我國恐將無法有效確保區域安全,然美國既寄望區域友邦擔負維持海空公域的責任,便應適時提供承擔此責任必要性武器裝備,因此,出售我國亟需的潛艦及F-16C/D型戰機等武器,實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尤其發展不對稱戰力並非中共專利,區域國家也在發展針對中共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力,最顯著者首推越南,採購新型性能優越潛艦及戰機,都對中共形成相當嚇阻力道,尤其是潛艦是對我制海確保海上交通線最好的利器,因為目前美國對中共潛艦仍有所忌憚,中共反潛能力又比美國差,加上從東南亞各國均計畫採購潛艦來對抗中共海軍,由上可知潛艦對中共海軍是一大威脅,也是我國發展有效嚇阻最佳武器。另我國針對中共海軍現代化威脅,更應重點部署超音速攻船飛彈及可攻擊大陸沿海的「雲峰」中程飛彈及「雄二E」巡弋飛彈69,這對中共將形成相當嚇阻戰力。
陸、結語
現階段中共已充分體認到,建設一支快速投射兵力的遠洋海軍,對其國家核心利益至關重要,中共海軍正準備自製航母、研發新一代艦載戰機、裝備新一代核潛艦等,今後無論是在解決臺灣問題,還是捍衛南海主權與能源海上通道,都離不開一支強大的海軍。因此,中共在海軍戰略上由消極轉向積極,對我國及南海周邊地區安全具有重大的影響,而我國位處第一島鏈中央,扼控中共東出西太平洋的門戶,已成為中共海軍戰略發展的阻礙與威脅,加上南海周邊地區的國際環境複雜,美、中彼此之間的利益爭奪;多邊關係的發展與多層防禦縱深戰略部署,對臺海安全環境產生巨大影響。
中共海軍過去基於「人民戰爭」的戰略指導方針,加上受限於遠洋戰力不足,只能建構沿海防禦戰力。隨著經濟發展中共積極進行海軍現代化建設,無論在水面艦艇、潛艦及飛彈等武器裝備的研發建造,中共投入巨資進行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換裝建設,對我海、空軍作戰空間的壓縮與日俱增,尤其是對我聯外航道上進行封鎖的威脅,加上中共從未放棄「以武力犯臺」之政策下對我國家安全威脅更增急迫性。因此,若能及早洞悉中共海軍戰略發展,及早因應將有助於我海上交通維護,確保我未來生存發展與安全。
<參考資料>
1.中華民國102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篡委員會著,《4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篡委員會,2013年)。
2.Michael Richardson,“China’s navy changing the game,”Japan Times, May 13, 2010, A.7.
3.陳慶國,《中共海軍戰略發展之演進(1949-2011)-兼以馬漢海權理論之探討》(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4.劉啟文,〈冷戰後中共印度洋戰略研究〉,國防大學編,《第11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研討會暨99年國防事務專案研究論文合輯》(桃園:國防大學,2010年12月),頁233-264。
5.洪健元,〈增軍費擴海軍疑與奪島有關〉,《青年日報》,2014年2月21日,版5。
6.張蜀誠,〈剖析信息條件下共軍海軍近海防禦戰略〉,《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22期,2009年1月,頁48。
7.曹孝中,〈胡錦濤時期中共海軍戰略轉變因素〉,《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6期,2008年12月,頁77。
8.林美真、謝翎,《中國/臺灣海軍軍力手冊》(臺北:星光出版社,2005年)。
9.劉儒德,《中國海軍之路》(大連:大連出版社,2009年)。
10.廖文中,〈中共21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2001年1月,頁108。
11.曲令泉、郭放,《衛海強軍—新軍事革命與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年)。
12.李長浩譯,《中共之海權》(臺北:國防部史編局出版,1988年10月)。
13.吳建德,《中國威脅論》(臺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4月)。
14.Anthony H. Cordesman Nicholas S. Yarosh,“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Force Development:A Western Perspective,”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June 22, 2012, p.68.
15.亓樂義,〈中共海軍戰略之運用及對台影響〉,2005解放軍圓桌座談會,全球防禦雜誌主辦,2005年3月14日。
16.謝台喜,〈中共海上維權與戰略發展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2010年秋季刊,2010年9月30日,頁118。
17.Ronald O'Rourke,“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April 22, 2011, pp.36-37.
18.沈明室,〈中共積極防禦戰略的根源、演變與傳統〉,《2006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上半年刊》,2006年7月,頁44-47。
19.〈胡錦濤強調鍛造適應歷史使命要求的強大人民海軍〉,新華網,2006年12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2/27/content_5539079.htm>。
20.王炯華,〈威嚇亞太中國軍費飆2.4兆為臺灣預算近8倍 加速兩岸軍力失衡〉,《蘋果日報》,2009年3月5日,<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90305&art_id=31442243>。
21.辜樹仁,〈天下短評/南海仲裁 菲律賓開心一下而已〉,《天下雜誌》,2016年7月13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367>。
22.區肇威,〈從中共新一代驅逐艦發展看解放軍海軍戰略改變〉,《尖端科技》,2008年4月,頁37-38。
23.劉屏,〈太平洋美軍司令:陸航母後年啟動 台戰機需提升〉,《中國時報》,2010年3月27日,版A2。
24.許衍華,《精兵合成高效-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的虛實》(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
25.宋吉峰,《中共海軍戰略發展:柯白觀點》(桃園:國防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26.〈美稱中國052D新驅同美伯克級相似戰力接近〉,中評網,2012年9月6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檢索日期:2013/1/20。
27.James Hackett, The Military Balance 2012,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Rutledge, Feb 2010,pp.398-404.
28.〈俄析中國3大艦隊:擁700多艘艦艇實力超強〉,中評網,2012年9月19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2/4/0/1/102240110.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2240110&mdate=0919093833>。
29.中央社,〈中共將研製核動力航艦〉,《青年日報》,2013年2月23日,版5。
30.Felix K. Chang ,“China’s Naval Rise and the South China Sea:An Operational Assessment”,p.28.
31.費學禮著,高一中譯,《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11月)。
32.劉宜友,〈中共十八大後的軍事現代化〉,《國防雜誌》,第28卷,第1期,2013年2月,頁22。
33.〈美軍公開對比中俄潛艇稱094型核潛艇噪音大〉,新華網,2009年11月23日,<http://big5.xinhuanet.com/>。
34. Greg Chaffin,“China’s Navy and Air Force Advancing Capabilities and Missions,”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NBR) ,September 27, 2012,p.6.<http://www.nbr.org/research/activity.aspx?id=276>。
35.Kenneth Allen, “PLA Air Force Male Aviation Cadet Recruit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ina Brief, Vol XII, Issue 5, March 2, 2012, pp.12.
36.“Beijing Has Stationed Warplanes Paracel Isle,” The Straits Time, March 7, 1994, p.9.
37.程嘉文,〈中共遼寧艦 殲-15首度成功起降〉,《聯合報》,2012年11月26日,版13。
38.中央社,〈中共將研製核動力航艦〉,《青年日報》,2013年2月23日,版5。
39.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Washington D.C.: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2012),p.18.
40.〈印媒:中國海軍落後美軍20年 僅有75艘現代化艦艇〉,鳳凰網,2010年4月27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4/27/1460449_0.shtml>。
41.張宏飛編譯,〈美國防務專家又在宣揚未來中美海上衝突解放軍海軍沖擊第二島鏈〉,《國際展望半月刊》,549期(2006年10月),頁18。
42.潘世勇,〈就地緣戰略看中共海軍未來發展〉,《國防雜誌》,第23卷,第3期,2008年6月,頁107。
43.林文程,〈中共海軍戰略發展與亞太關係〉,《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5期,1997年1月,頁12;劉偉峰,〈亞太區域戰略態勢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2期,1999年2月,頁8。
44.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45.David Rosenber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ir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62, no.3 Summer 2009,p.44.
46.郭添漢,〈中共南海軍事戰略意涵的檢視〉,《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5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45。
47.汪莉娟,〈胡錦濤校閱海軍:深化軍事鬥爭準備〉,《聯合報》,2008年4月12日,A12。
48.〈爭霸南海 中攻擊型潛艇駐海南島〉,《聯合晚報》,2010年10月20日,A6。
49.John Dotson, “Indigenous Weapons Development in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Staff Research Report April 5, 2012, p.29.
50.〈中國宣傳航母 艦載戰鬥機曝光〉,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年4月28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51.余一鳴、鄒湘明,〈中共興建海南島核子潛艦基地的戰略意涵〉,《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3期,2008年6月,頁89。
52.翁明賢、宋吉峰,〈未來南海衝突下臺灣海軍的角色〉,《第三屆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2011年),頁74-79。
53.〈日防衛省透露:中國在黃海試射飛彈〉,《聯合報》,2008年6月5日,A14。
54.郭添漢,《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構:以「熱線」為例》(桃園:國防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頁230。
55.呂昭隆,〈雲峰中程飛彈 明年量產部署〉,《中國時報》,2013年3月18日,A4。
56.Yann-Huei Song, “Declarations and Stat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1982 UNCLOS: Potential Legal Disput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fter U.S. Accession to the Convention,”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 vol.36, 2005, pp.263-264.
57.楊昊、李偉銓,〈越南南海戰略中的俄羅斯因素〉,《戰略安全研析》,第78期,2011年10月,頁12-13。

註1:中華民國102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篡委員會著,《4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中華民國102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篡委員會,2013年),頁17。
註2:Michael Richardson, “China’s navy changing the game,” Japan Times, May 13, 2010, A.7.
註3:陳慶國,《中共海軍戰略發展之演進(1949-2011年)-兼以馬漢海權理論之探討》(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頁16。
註4:劉啟文,〈冷戰後中共印度洋戰略研究〉,國防大學編,《第11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研討會暨99年國防事務專案研究論文合輯》(桃園:國防大學,2010年12月),頁233-264。
註5:洪健元,〈增軍費擴海軍 疑與奪島有關〉,《青年日報》,2014年2月21日,版5。
註6:張蜀誠,〈剖析信息條件下共軍海軍近海防禦戰略〉,《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22期,2009年1月,頁48。
註7:曹孝中,〈胡錦濤時期中共海軍戰略轉變因素〉,《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6期,2008年12月,頁77。
註8:林美真、謝翎,《中國/臺灣海軍軍力手冊》(臺北:星光出版社,2005年),頁25。
註9:劉儒德,《中國海軍之路》(大連:大連出版社,2009年),頁234。
註10:廖文中,〈中共21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2001年1月,頁108。
註11:曲令泉、郭放,《衛海強軍—新軍事革命與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年),頁110-111。
註12:林美真、謝翎,《中國/臺灣海軍軍力手冊》(臺北:星光出版社,2005年),頁25。
註13:李長浩譯,《中共之海權》(臺北:國防部史編局出版,1988年10月),頁8-9。
註14:吳建德,《中國威脅論》(臺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4月),頁162-163。
註15:Anthony H. Cordesman Nicholas S. Yarosh,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Force Development:A Western Perspectiv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June 22, 2012, p.68.
註16:亓樂義,〈中共海軍戰略之運用及對台影響〉,2005解放軍圓桌座談會,全球防禦雜誌主辦,2005年3月14日。
註17:謝台喜,〈中共海上維權與戰略發展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2010年秋季刊,2010年9月30日,頁118。
註18:Ronald O'Rourke,“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April 22, 2011, pp.36-37.
註19:沈明室,〈中共積極防禦戰略的根源、演變與傳統〉,《2006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上半年刊》,2006年7月,頁44-47。
註20:〈胡錦濤強調鍛造適應歷史使命要求的強大人民海軍〉,新華網,2006年12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2/27/content_5539079.htm>,檢索日期:2013年2月26日。
註21:王炯華,〈威嚇亞太 中國軍費飆2.4兆為臺灣預算近8倍加速兩岸軍力失衡〉,《蘋果日報》,2009年3月5日,<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90305&art_id=31442243>,檢索日期:2014年1月20日。
註22:朱建陵,〈中國對俄軍購大批潛艦、戰機〉,《中國時報》,2013年3月26日,A13。
註23:區肇威,〈從中共新一代驅逐艦發展看解放軍海軍戰略改變〉,《尖端科技》,2008年4月,頁37-38。
註24:劉屏,〈太平洋美軍司令:陸航母後年啟動 台戰機需提升〉,《中國時報》,2010年3月27日,版A2。
註25:Beijing , “China’s military rise: The dragon’s new teeth,” The Economist, Apr 7, 2012,<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2212>,檢索日期:2013年3月20日。
註26:許衍華,《精兵合成高效-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的虛實》(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頁284。
註27:區肇威,〈從中共新一代驅逐艦發展看解放軍海軍戰略改變〉,《尖端科技》,2008年4月,頁42-43。
註28:宋吉峰,《中共海軍戰略發展:柯白觀點》(桃園:國防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頁118。
註29:〈美稱中國052D新驅同美伯克級相似 戰力接近〉,中評網,2012年9月6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檢索日期:2013年1月20日。
註30:James Hackett, The Military Balance 2012,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Rutledge, Feb 2010,pp.398-404.
註31:〈俄析中國3大艦隊:擁7百多艘艦艇實力超強〉,中評網,2012年9月19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 1022/4/0/1/102240110.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2240110&mdate=0919093833>,檢索日期:2014年2月20日。
註32:中央社,〈中共將研製核動力航艦〉,《青年日報》,2013年2月23日,版5。
註33:Felix K. Chang, “China’s Naval Rise and the South China Sea:An Operational Assessment”,p.28.
註34:費學禮著,高一中譯,《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11月),頁242-245。
註35:劉宜友,〈中共十八大後的軍事現代化〉,《國防雜誌》,第28卷,第1期,2013年2月,頁22。
註36:費學禮著,高一中譯,《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頁351。
註37:〈美軍公開對比中俄潛艇 稱094型核潛艇噪音大〉,《新華網》,2009年11月23日,<http://big5.xinhuanet.com/>,檢索日期:2014年2月26日。
註38:Greg Chaffin, “China’s Navy and Air Force Advancing Capabilities and Mission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NBR) ,September 27, 2012,p.6. <http://www.nbr.org/research/activity.aspx?id=276>,檢索日期:2014年2月26日。
註39:Kenneth Allen, “PLA Air Force Male Aviation Cadet Recruit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ina Brief, Vol. XII, Issue 5, March 2, 2012, pp.12.
註40:“Beijing Has Stationed Warplanes Parcel Isle,” The Straits Time, March 7, 1994, p.9.
註41:程嘉文,〈中共遼寧艦 殲-15首度成功起降〉,《聯合報》,2012年11月26日,版13。
註42:中央社,〈中共將研製核動力航艦〉,《青年日報》,2013年2月23日,版5。
註43:中華民國102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篡委員會著,《4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中華民國102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篡委員會,2013年),頁12。
註44: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 (Washington D.C.: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2012),p.18.
註45:〈印媒:中國海軍落後美軍20年 僅有75艘現代化艦艇〉,鳳凰網,2010年4月27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4/27/1460449_0.shtml>,檢索日期:2014年2月26日。
註46: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Washington D.C.: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2012),p.18.
註47:區肇威,〈從中共新一代驅逐艦發展看解放軍海軍戰略改變〉,《尖端科技》,2008年4月,頁46。
註48:張宏飛編譯,〈美國防務專家又在宣揚未來中美海上衝突解放軍海軍沖擊第二島鏈〉,《國際展望半月刊》,549期(2006年10月),頁18。
註49:潘世勇,〈就地緣戰略看中共海軍未來發展〉,《國防雜誌》,第23卷,第3期,2008年6月,頁107。
註50:林文程,〈中共海軍戰略發展與亞太關係〉,《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5期,1997年1月,頁12;劉偉峰,〈亞太區域戰略態勢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2期,1999年2月,頁8。
註51:Yann-Huei Song, “Declarations and Stat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1982 UNCLOS: Potential Legal Disput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fter U.S. Accession to the Convention,”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 vol.36, 2005, pp.263-264.
註52: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頁1。
註53:David Rosenber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ir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62, no.3 Summer 2009, p.44.
註54:郭添漢,〈中共南海軍事戰略意涵的檢視〉,《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5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45。
註55:汪莉娟,〈胡錦濤校閱海軍:深化軍事鬥爭準備〉,《聯合報》,2008年4月12日,A12。
註56:〈爭霸南海 中攻擊型潛艇駐海南島〉,《聯合晚報》,2010年10月20日,A6。
註57:John Dotson, “Indigenous Weapons Development in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Staff Research Report April 5, 2012 ,p.29.
註58:〈中國宣傳航母 艦載戰鬥機曝光〉,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年4月28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檢索日期:2014年2月26日。
註59:張中勇,〈中共對南海紛爭的衝突策略〉,楊志恆等著,《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頁128。
註60:摘錄自臺灣法律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越南與馬來西亞簽署備忘錄後的影響〉,<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88,&job_id=177490&article_category_id=1968&article_id=101127>,檢索日期:2014年2月14日。
註61:楊昊、李偉銓,〈越南南海戰略中的俄羅斯因素〉,《戰略安全研析》,第78期,2011年10月,頁12-13。
註62:辜樹仁,〈天下短評/南海仲裁 菲律賓開心一下而已〉,《天下雜誌》,2016年7月13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367>,檢索日期:2016年9月14日。
註63:〈印尼與中國在南海無爭端〉,《南方周末雜誌》,新浪網,2011年8月9日,<http://magazine.sina.com/bg/nfweekend/ 20110809/20110804/2300112857.html>,檢索日期:2014年2月14日。
註64:翁明賢、宋吉峰,〈未來南海衝突下臺灣海軍的角色〉,陳寶峰,《第三屆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2011年),頁74。
註65:余一鳴、鄒湘明,〈中共興建海南島核子潛艦基地的戰略意涵〉,《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3期,2008年6月,頁89。
註66:〈日防衛省透露:中國在黃海試射飛彈〉,《聯合報》,2008年6月5日,A14。
註67:余一鳴、鄒湘明,〈中共興建海南島核子潛艦基地的戰略意涵〉,《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3期,2008年6月,頁89。
註68:郭添漢,《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構:以「熱線」為例》(桃園:國防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頁230。
註69:呂昭隆,〈雲峰中程飛彈 明年量產部署〉,《中國時報》,2013年3月18日,A4。

公告日期: 2016-12-12

供稿單位: 司令部/督察長室